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4,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玉柔
柔谦
柔善
柔韧
柔温
柔蔬
柔舌
面柔
谦柔
骨柔
成柔
五柔
柔气
柔嫕
柔腻
《國語辭典》:玉柔  拼音:yù róu
形容女子柔嫩白皙的手。五代十国。李煜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词:「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漢語大詞典》:柔谦(柔謙)
柔和谦逊。 北魏 高允 《征士颂》:“ 张纲 柔谦, 叔术 正直。” 唐 梁洽 《水德赋》:“分位象于八卦,得柔谦于五行。混之不浊,流之不盈。”
《漢語大詞典》:柔善
指性格温柔的善良之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人生初时,善原是同的,但刚的习於善,则为刚善;习於恶,则为刚恶。柔的习於善,则为柔善;习於恶,则为柔恶:便日相远了。”
《國語辭典》:柔韧(柔韌)  拼音:róu rèn
柔软而富韧性。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上》卷上:「晁任道自天台来,以石桥藤杖二为赠,自言亲取于悬崖间,柔韧而轻,坚如束筋。」
《漢語大詞典》:柔温
(1).犹温柔。 宋 梅尧臣 《和中道元夕》之一:“靚妆丽服何柔温,交观互视各吐吞。”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词:“箇里柔温,容我老其间。”
(2).柔软温暖。 宋 黄庭坚 《和答魏道辅寄怀》之三:“貂狐谅柔温,藜藿自羹糝。”
《漢語大詞典》:柔蔬
柔嫩的菜蔬。 唐 刘禹锡 《楚望赋》:“飞电照雪以腾光,柔蔬傲霜而秀坼。”
分類:柔嫩菜蔬
《國語辭典》:柔舌  拼音:róu shé
形容人的嘴巴很会说话。明。刘基〈君子有所思〉诗:「报复延戈兵,范雎掉柔舌。」
分類:巧舌
《漢語大詞典》:面柔
头脸不能仰起的一种病。借指形貌丑陋的人。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毛 传“戚施,不能仰者” 汉 郑玄 笺:“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参阅 高亨 《诗经今注·邶风·新台》
《漢語大詞典》:谦柔(謙柔)
谦虚平和。后汉书·梁商传:“ 商 自以戚属居大位,每存谦柔,虚己进贤。”旧唐书·苗晋卿传:“ 晋卿 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 晋卿 必含容之,略无愠色。”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谁似你这般轻贤傲士没谦柔。”
分類:谦虚平和
《分类字锦》:骨柔
孔平仲 咏无核红柿诗 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
分类:
《韵府拾遗 尤韵》:成柔
易系辞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疏动而有常则成刚静而有常则成柔所以刚柔可断定矣
《骈字类编》:五柔
诗朔日辛卯疏见十日下
《漢語大詞典》:柔气(柔氣)
指气质柔和的人。礼记·乐记:“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於中而发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孔颖达 疏:“言先王节之使刚气者不至暴怒,感柔气者不至恐惧也。”
《漢語大詞典》:柔嫕
温柔和善。 宋 曾巩 《沈氏夫人墓志铭》:“媛维 沉 女,经德以身,柔嫕静简,孚于属人。” 宋 曾巩 《德清县君周氏墓志铭》:“﹝夫人﹞为人柔嫕静庄。”
《漢語大詞典》:柔腻(柔膩)
柔嫩细腻;软而细。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妓女·刘凤台:“﹝ 刘凤臺 ﹞肌体之柔腻,情致之婉媚,兼 飞燕 、 合德 而有之。”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高丽扇》:“其土人云:非松也,乃水柳木之皮,故柔腻可爱。”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
分類:柔嫩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