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1,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蔑染
露染斑深
露染胭脂
六尘不染
大染法
不染世间法
不染污无知
不染著诸法三昧
不断相应染
六染心
分别智相应染
正色可染
妄染
词典(续上)
目擩耳染蔑染
露染斑深
露染胭脂
六尘不染
佛类词典
三杂染大染法
不染世间法
不染污无知
不染著诸法三昧
不断相应染
六染心
分别智相应染
正色可染
妄染
《分类字锦》:露染胭脂(露染胭脂)
王安石 木芙蓉诗 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
三杂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杂乱染污真性者有三:一、烦恼杂染,起贪瞋我见等烦恼而杂染真性者。二、业杂染,由烦恼而造种种之恶业,以杂染真性者。三、生杂染,由恶业感生老病死之苦而杂染真性者。见显扬圣教论一。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惑业苦之三者。见显扬圣教论一。
【三藏法数】
(出显扬圣教论)
〔一、烦恼杂染〕,烦恼杂染者,亦名惑杂染,谓身见、边见及贪瞋痴等一切烦恼,皆能染污心识,令不清净故也。
〔二、业杂染〕,业杂染者,谓或因烦恼所生,或因烦恼缘助,动身口意,造作恶业,皆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故也。
〔三、生杂染〕,生杂染者,亦名苦杂染。谓因烦恼及业故生,因生故苦,即生老病死等苦,皆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故也。
(术语)杂乱染污真性者有三:一、烦恼杂染,起贪瞋我见等烦恼而杂染真性者。二、业杂染,由烦恼而造种种之恶业,以杂染真性者。三、生杂染,由恶业感生老病死之苦而杂染真性者。见显扬圣教论一。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惑业苦之三者。见显扬圣教论一。
【三藏法数】
(出显扬圣教论)
〔一、烦恼杂染〕,烦恼杂染者,亦名惑杂染,谓身见、边见及贪瞋痴等一切烦恼,皆能染污心识,令不清净故也。
〔二、业杂染〕,业杂染者,谓或因烦恼所生,或因烦恼缘助,动身口意,造作恶业,皆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故也。
〔三、生杂染〕,生杂染者,亦名苦杂染。谓因烦恼及业故生,因生故苦,即生老病死等苦,皆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故也。
大染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理智冥合之至极。形于男女两性之染爱,谓为大染法。爱染明王之悉地也。瑜祇经曰:「左金刚弓,右执金刚箭,如射众星光,能成大染法。」
(术语)理智冥合之至极。形于男女两性之染爱,谓为大染法。爱染明王之悉地也。瑜祇经曰:「左金刚弓,右执金刚箭,如射众星光,能成大染法。」
不染世间法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不染著世间尘欲之法也。法华经涌出品曰:「住于神通力,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
(杂语)不染著世间尘欲之法也。法华经涌出品曰:「住于神通力,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
不染污无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无知之一。根性闇昧,不知事物之道理,法门之义理也,即智慧之劣者。是无始以来不学之结果也。但此无知非执著于物之不净性分,故云不染污,是以此无知非为悟谛理离生死之自行障,但为了知一切法成一切智人,普教化人之化他障,因而亦谓之化导障之惑,阿罗汉独断染污无知,不断不染污无知,故阿罗汉有赤盐亦不知之愚者。佛兼断不染污无知,故即称为一切智人。天台之三惑,以之为尘沙惑。
【佛学常见辞汇】
以劣慧为体,因慧劣故,不解事物的义理,其无知非因染污而起,故名不染污,不知无数法门差别,故名无知,台家谓之尘沙惑,此惑不障出世生死,而障修道成佛,故菩萨必须须断之。
(术语)二无知之一。根性闇昧,不知事物之道理,法门之义理也,即智慧之劣者。是无始以来不学之结果也。但此无知非执著于物之不净性分,故云不染污,是以此无知非为悟谛理离生死之自行障,但为了知一切法成一切智人,普教化人之化他障,因而亦谓之化导障之惑,阿罗汉独断染污无知,不断不染污无知,故阿罗汉有赤盐亦不知之愚者。佛兼断不染污无知,故即称为一切智人。天台之三惑,以之为尘沙惑。
【佛学常见辞汇】
以劣慧为体,因慧劣故,不解事物的义理,其无知非因染污而起,故名不染污,不知无数法门差别,故名无知,台家谓之尘沙惑,此惑不障出世生死,而障修道成佛,故菩萨必须须断之。
不染著诸法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文殊院之文殊,其左手持青莲华,是不染著诸法三昧之标帜也。文殊无相之妙慧,不著诸法。故云不著讲法。大疏五曰:「青莲是不染著诸法三昧,以心无所住故,即见实相。」
(术语)文殊院之文殊,其左手持青莲华,是不染著诸法三昧之标帜也。文殊无相之妙慧,不著诸法。故云不著讲法。大疏五曰:「青莲是不染著诸法三昧,以心无所住故,即见实相。」
不断相应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染心之一。
【三藏法数】
不断,即相续也。谓于苦乐等境,与心相应,数数起念,相续不断,故名不断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二相续相也。
(术语)六染心之一。
【三藏法数】
不断,即相续也。谓于苦乐等境,与心相应,数数起念,相续不断,故名不断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二相续相也。
六染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心体原为清净,离诸妄染,然因依于不觉,忽起无明,遂有六种染心之相:一、执相应染,我执之烦恼与心王相应而起,执著外境以染净心者,是六粗中之第三执取相与第四计名字相也,二乘之极果及菩萨之十住位断之。二、不断相应染,不断为相续之义,于苦乐等境,法执之烦恼与心王相应而起,相续不断,以染净心者,是六粗中之第二相续相也。是分别起之法执,菩萨于初地之位断之。三、分别智相应染,分别智为能分别世间出世间诸法之智,此分别智与心王相应而污净心者,六粗中之第一智相也。是俱生起之微细法执,至第七地之位而断之。四、现色不相应染,依根本无明而薰动净心,现境界之相者。最极微细,不与心王及心所相应,故曰不相应。三细中之第三现相也,于八地之位断之。五、能见心不相应染,由根本无明而使净心始有能见之相者,不相应之义同上。三细中之第二转相也,于第九地断之。六、根本业不相应染,业为动作之义,由根本无明而心体始动作者。是为根本之动作,故曰根本业。不相应之义同上。是为众生迷妄之元始,三细中之第一业相也,于第十地金刚喻定断之。三细六粗,明由因缘而生起之次第,故自细至粗而说,此欲辨治断之次第,故自粗至细而说。见起信论。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
六染心者,谓心体本净,离诸妄染,以依不觉,忽起无明,由无明熏习力故,遂有六种染心之相。
〔一、执想应染〕,谓于苦乐等境,不了虚无,妄起执著,与心相应,见、思烦恼之惑污其净心,故名执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三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也。(见、思者,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惟也,又贪染曰思。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著,故名思惑。六粗者,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也。)
〔二、不断相应染〕,不断,即相续也。谓于苦乐等境,与心相应,数数起念,相续不断,故名不断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二相续相也。
〔三、分别智相应染〕,谓能分别世间、出世间诸法染净,故云智也。此智分别,亦是法执,与心相应,故名分别智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一智相也。
〔四、现色不相应染〕,现色者,谓依根本无明熏动净心,令现境界之相,虽现境界之相,而根本无明最极微细不与心王心所相应,故名不相应染,即是三细中第三现相也。(根本无明者,谓其能生见、思等惑也。心王者,即第八识也。心所者,受想行也。三细者,业相、转相、现相也。)
〔五、能见心不相应染〕,能见心者,谓根本无明动,故能令心有所见,虽令心有所见,而不与心王心所相应,故名不相应染,即是三细中第二转相也。
〔六、根本业不相应染〕,根本业者,即根本无明也。谓以无明力故,不觉心动,动即成业,虽动成业,而不与心王心所相应,故名不相应染,即是三细中第一业相也。
(名数)心体原为清净,离诸妄染,然因依于不觉,忽起无明,遂有六种染心之相:一、执相应染,我执之烦恼与心王相应而起,执著外境以染净心者,是六粗中之第三执取相与第四计名字相也,二乘之极果及菩萨之十住位断之。二、不断相应染,不断为相续之义,于苦乐等境,法执之烦恼与心王相应而起,相续不断,以染净心者,是六粗中之第二相续相也。是分别起之法执,菩萨于初地之位断之。三、分别智相应染,分别智为能分别世间出世间诸法之智,此分别智与心王相应而污净心者,六粗中之第一智相也。是俱生起之微细法执,至第七地之位而断之。四、现色不相应染,依根本无明而薰动净心,现境界之相者。最极微细,不与心王及心所相应,故曰不相应。三细中之第三现相也,于八地之位断之。五、能见心不相应染,由根本无明而使净心始有能见之相者,不相应之义同上。三细中之第二转相也,于第九地断之。六、根本业不相应染,业为动作之义,由根本无明而心体始动作者。是为根本之动作,故曰根本业。不相应之义同上。是为众生迷妄之元始,三细中之第一业相也,于第十地金刚喻定断之。三细六粗,明由因缘而生起之次第,故自细至粗而说,此欲辨治断之次第,故自粗至细而说。见起信论。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
六染心者,谓心体本净,离诸妄染,以依不觉,忽起无明,由无明熏习力故,遂有六种染心之相。
〔一、执想应染〕,谓于苦乐等境,不了虚无,妄起执著,与心相应,见、思烦恼之惑污其净心,故名执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三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也。(见、思者,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惟也,又贪染曰思。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著,故名思惑。六粗者,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也。)
〔二、不断相应染〕,不断,即相续也。谓于苦乐等境,与心相应,数数起念,相续不断,故名不断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二相续相也。
〔三、分别智相应染〕,谓能分别世间、出世间诸法染净,故云智也。此智分别,亦是法执,与心相应,故名分别智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一智相也。
〔四、现色不相应染〕,现色者,谓依根本无明熏动净心,令现境界之相,虽现境界之相,而根本无明最极微细不与心王心所相应,故名不相应染,即是三细中第三现相也。(根本无明者,谓其能生见、思等惑也。心王者,即第八识也。心所者,受想行也。三细者,业相、转相、现相也。)
〔五、能见心不相应染〕,能见心者,谓根本无明动,故能令心有所见,虽令心有所见,而不与心王心所相应,故名不相应染,即是三细中第二转相也。
〔六、根本业不相应染〕,根本业者,即根本无明也。谓以无明力故,不觉心动,动即成业,虽动成业,而不与心王心所相应,故名不相应染,即是三细中第一业相也。
分别智相应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起信论所说六染心之一。六粗中之智相也。依境界而智起,能分别世出世之法,故名分别智,此智与心相应,而染污心性,故名相应染。
【三藏法数】
谓能分别世间、出世间诸法染净,故云智也。此智分别,亦是法执,与心相应,故名分别智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一智相也。
(术语)起信论所说六染心之一。六粗中之智相也。依境界而智起,能分别世出世之法,故名分别智,此智与心相应,而染污心性,故名相应染。
【三藏法数】
谓能分别世间、出世间诸法染净,故云智也。此智分别,亦是法执,与心相应,故名分别智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一智相也。
正色可染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生像)
(杂语)(参见:生像)
生像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生色可染。梵语金银之异名也。生者生色。金也。以金色天生而不变也。像者似色。银也。以其为类似于金之金属也。僧祇律善见律谓之生色似色。又曰可染。以其可涂染故也。即金银之异名也。行事钞下四曰:「生像者,僧祇善见云生色似色,似即像也,生金像银。」同资持记曰:「生色即金,天生黄故。似色即银,可涂染故。」
(杂语)又曰生色可染。梵语金银之异名也。生者生色。金也。以金色天生而不变也。像者似色。银也。以其为类似于金之金属也。僧祇律善见律谓之生色似色。又曰可染。以其可涂染故也。即金银之异名也。行事钞下四曰:「生像者,僧祇善见云生色似色,似即像也,生金像银。」同资持记曰:「生色即金,天生黄故。似色即银,可涂染故。」
妄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妄为虚妄不实之义,染为染污不净之义。以名一切生死之法。起信论曰:「过恒沙等妄染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妄是虚妄,染是染污,指一切生死之法。
(术语)妄为虚妄不实之义,染为染污不净之义。以名一切生死之法。起信论曰:「过恒沙等妄染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妄是虚妄,染是染污,指一切生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