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枯井
枯干
枯干
枯干
枯瘁
焚枯
枯茎
枯笔
搜枯
泽枯
槁枯
山枯
凋枯
枯池
枯稿
《國語辭典》:枯井  拼音:kū jǐng
无水的井。《水浒传》第五四回:「宋江听了,慌忙著蔺仁引入,直到后牢枯井边。」《三国演义》第四一回:「糜夫人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而死。」
分類:枯井干涸
《漢語大詞典》:枯干
见“ 枯干 ”。
分類:枯干
《國語辭典》:枯乾  拼音:kū gān
乾涸,没有水分。如:「市郊的小溪因为久旱不雨,早已枯乾多时了。」
《漢語大詞典》:枯干(枯幹,枯榦)
亦作“ 枯榦 ”。
(1).枯老的树干。《梁书·侯景传》:“大风一振,枯干必摧。凝霜暂落,秋蔕自殞。” 唐 柳宗元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诗:“锻羽集枯榦,低昂互鸣悲。”
(2).指拐杖。 元 郝经 《楷木杖笏行》:“崔嵬枯干尚生意,千古堂堂 孟 韩 力。”
分類:拐杖树干
《漢語大詞典》:枯瘁
(1).犹枯萎。《三国志·吴志·薛综传》:“枯瘁更荣,絶统復纪。”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七:“芭蕉至秋后著霜则皆枯瘁。” 明 刘基 《夏夜台州城中作》诗:“古时 东海 辟孝妇,草木枯瘁连三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宋林唐两义士:“ 南村 ( 陶宗仪 )以 东嘉 去 杭 千里,冬青岂易持去,纵持去,岂能不枯瘁。”
(2).枯瘦憔悴。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新知录:“二人同舟有所适,一人性急,昼夜计程,稍阻輒愤懣,形为枯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泥书生:“一书生入,脱衣巾,就妇共寝。自是恆无虚夕。月餘,﹝妇﹞形容枯瘁。”
(3).指衰老之人。 宋 叶适 《辞免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崇福宫状》:“七十既至,一再控陈,但得归休,便为止足,岂意矜怜枯瘁,委曲陶鎔,特畀新除,復还旧物。”
《漢語大詞典》:焚枯
烤煮干鱼。 唐 钱起 《和慕容法曹寻渔者寄城中故人》:“茅斋对雪开尊好,稚子焚枯饭客迟。” 宋 陆游 《岁晚盘樽索然戏书》诗:“名酒不来唯饮湿,长鱼难觅且焚枯。”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十九:“顾影有谁同此夕,焚枯拨芋夜谈诗?”
《漢語大詞典》:枯茎(枯莖)
枯萎的茎。 明 刘基 《短歌行》:“髮肤剥削稜骨生,鲜芳菸悒成枯茎。” 明 刘基 《羲和》诗:“断梗枯茎付野蒿,冷风凉雨剥征袍。”《花月痕》第十四回:“他会画菊,更爱艺菊,凭你枯茎残蕊,他一插就活。”
分類:枯萎
《漢語大詞典》:枯笔(枯筆)
(1).犹秃笔。多用为谦词。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休沐不出》之二:“著书洒风雨,枯笔束如林。” 宋 陆游 《幽居述事》诗之四:“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闲居。” 元 方夔 《杂兴》诗之四:“勘破世纷无一事,又拈枯笔续前编。”
(2).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 程邃 ﹞善画山水,纯用枯笔。” 邵宇 《谈木版水印画》:“刻版和印刷艺人们,根据原画的内容和笔意,持刀如笔,设色如画,既可做到细致入微,也可做到粗犷奔放,无论是枯笔的劲健断续,饱墨的水意荡漾,都能表达尽致。”
《漢語大詞典》:搜枯
见“ 搜索枯肠 ”。
《國語辭典》:搜索枯肠(搜索枯腸)  拼音:sōu suǒ kū cháng
比喻竭力思索。《红楼梦》第八四回:「宝玉只得答应著,低头搜索枯肠。」《三侠五义》第五回:「只见九个木匠分在两旁,各自搜索枯肠,谁不愿新奇讨好呢?」
分類:竭力思索
《漢語大詞典》:泽枯(澤枯)
见“ 泽及枯骨 ”。
《國語辭典》:泽及枯骨(澤及枯骨)  拼音:zé jí kū gǔ
恩惠德泽施及枯尸朽骨,形容恩惠深厚,遍及万物。《隋书。卷四。炀帝纪下》:「恩加泉壤,庶弭穷魂之冤;泽及枯骨,用弘仁者之惠。」《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泽及枯骨,西伯之深仁。」
《漢語大詞典》:槁枯
(1).喻不用于世。 汉 陆贾 新语·资质:“德美非不相絶也,才力非不相悬也,彼则槁枯而远弃,此则为宗庙之器者,通与不通亦如是也。” 宁太一 《燕京杂诗》之三:“ 东方 玩世成饥饿, 南郭 仰天似槁枯。”参见“ 槁木死灰 ”。
(2).干枯,枯竭。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且逸个人之情意,使独创之力归于槁枯。”
分類:干枯枯竭
《國語辭典》:槁木死灰  拼音:gǎo mù sǐ huī
形体寂静有如枯木,精神凝聚犹如冷灰。形容人清虚寂静,对外物无动于衷。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后形容人因遭受挫折变故而灰心绝望的样子。《红楼梦》第四回:「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闻无见。」也作「木形灰心」、「枯木死灰」、「死灰槁木」。
《漢語大詞典》:山枯
谓山中草木枯萎。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善为道者:“阴阳失序,万物尽伤,山枯谷竭,赤地数千。” 前蜀 贯休 《怀洛下卢缙云》诗:“木落多诗稿,山枯见墨烟。”
《漢語大詞典》:凋枯
(1).凋谢枯萎。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应诏》:“鸿私浹幽远,厚泽润凋枯。” 唐 李白 《拟古》诗:“万物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之三:“穷冬天地闭,霜野色凋枯。” 何其芳 《忆昔》诗之一:“始觉天然何壮丽,长留心曲不凋枯。”
(2).指人死亡。 唐 陈子昂 《岘山怀古》诗:“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漢語大詞典》:枯池
干涸的池塘。 晋 左思 《咏史》之八:“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众鸟集荣柯,穷鱼守枯池。” 明 刘基 《立春夜闻蛙鸣作》诗之二:“轻轻细雪点枯池,嫋嫋东风拂树枝。”
分類:干涸池塘
《漢語大詞典》:枯稿
见“ 枯槁 ”。
《國語辭典》:枯槁  拼音:kū gǎo
1.乾枯、乾燥。《诗经。大雅。召旻》汉。郑玄。笺:「天下之人,如旱岁之草,皆枯槁无润泽。」唐。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2.形容憔悴。《战国策。秦策一》:「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