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枣核(棗核)
(1).枣子的核。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 孟节 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 质 , 质 含之便不復饥。”
(2).枣核笔的省称。 宋 黄庭坚 《林为之送笔戏赠》诗:“外貌虽铣泽,毫心或麄糲。功将希栗尾,拙乃成枣核。”
分類:枣核枣子
《漢語大詞典》:枣核钉(棗核釘)
形如枣核的钉子。《西游记》第八三回:“﹝ 行者 ﹞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个枣核钉儿撑住他的上顎子,把身一纵,跳出口外。”
分類:枣核钉子
《漢語大詞典》:枣核笔(棗核筆)
即枣心笔。一种用古法制的毛笔。 宋 黄庭坚 《跋东坡论笔》:“ 东坡 平生喜用 宣城 诸葛 家笔,则宛转可意,自以为笔论穷于此,见几研间有枣核笔,必嗤誚以为今人但好奇尚异,而无入用之实。然 东坡 不善双钩悬腕,故书家亦不伏此论。”
《国语辞典》:枣核脸(枣核脸)  拼音:zǎo hé liǎn
一种国剧脸谱。只在鼻梁上抹一枣核形粉块,抹此种脸者多为武丑,其人虽不能规行矩步,然却是正人,不过言行滑稽而已。
《國語辭典》:三副  拼音:sān fù
船员的职务名称。次于二副,掌管航用仪器、图书等。
《漢語大詞典》:鬓枣(鬢棗)
亦作“髩枣”。 古代妇女发具之一。形如枣核,因以名之。 唐 宇文氏 《妆台记》:“ 梁简文 诗:‘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拨者,捩开也。妇女理鬟用拨,以木为之,形如枣核,两头尖尖,可二寸长,以漆光泽,用以鬆髩,名曰髩枣。”
分類:妇女枣核
《漢語大詞典》:核儿
核果的中心坚硬部分。例如:桃核。
像石头那样硬的核(如枣核)
核果状的果(如樱桃等)的种子
果芯。例如:梨核儿。
某些像果核的东西。如:煤核儿
《漢語大詞典》:枣仁(棗仁)
(1).枣核内的仁,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枣:“常服枣仁,百邪不復干也。”
(2).中药名。酸枣仁的别名。
《漢語大詞典》:茧糖(繭糖)
饧糖的一种。大如枣核,两头尖,形似茧,故称。
分類:枣核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