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机庭
录白
枢掾
宥地
宣底
星院
迁府
枢长
弼德院
东西二府
《漢語大詞典》:机庭(機庭)
掌管军机大事的官署。 宋 时指枢密院。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唯是本兵,别归谋幄,弥纶虽一,名分或殊。果咨相府之尊,并统机庭之重。”
《漢語大詞典》:录白
宋 时枢密院承旨起草的文件。 宋 司马光 《乞合两省为一札子》:“又本置门下,欲以封駮,中书省録黄,枢密院録白,恐有未当。”
《漢語大詞典》:枢掾(樞掾)
枢密院的属官。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请斩秦桧:“ 胡忠简公 銓 ,以枢掾请诛 秦檜 以谢天下。”
《漢語大詞典》:宥地
机要之地。指枢密院。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 林安宅 、 蒋芾 言:‘臣等备员宥地,所职在於兵将。如二三大将,陛下所深知。偏裨间有才者亦多,但臣等素不相识,无以知其才否,欲自此与之相见。’”
《漢語大詞典》:宣底
诏书的底本。亦特指枢密院所受诏书的底本。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予读 梁 宣底,见 敬翔 、 李振 为崇政使,凡承上之旨,宣之宰相而奉行之。”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凡公家文书之藁,中书谓之‘草’,枢密院谓之‘底’,三司谓之‘检’。今秘府有 梁 朝宣底三卷,即 正明 中崇正院书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予按 唐 故事,中书舍人职掌詔誥,皆写四本,一本为底,一本为宣。此‘宣’谓行出耳,未以名书也。晚 唐 枢密使自禁中受旨,出付中书,即谓之‘宣’,中书承受,録之於籍谓之‘宣底’。今史馆中尚有《梁宣底》二卷,如今之‘圣语簿’也。”参见“ 宣头 ”。
《漢語大詞典》:宣头(宣頭)
晚 唐 枢密使自禁中受诏,出付中书省,称为“宣”。至 五代 后唐 时,不由中书省,直接发至枢密院者亦称为“宣”,小事则发“头子”,又称“宣头”。见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南唐 李中 碧云集中有《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捧宣头许归侍养》等诗题。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己卯,降空名宣头、札子各一百道,锦袄子、金银带各二百,下 狄青 以备赏军功。”金史·百官志四:“故国初与空名宣头付军帅,以为功赏。”
《国语辞典》:星院  拼音:xīng yuàn
英国中世纪时所设置的法院。由若干法官和枢密院顾问组成。因执行法律公正,故颇具威望。西元一四八六年设置,至一六四一年废止。因其天窗上有星形装置,故称为「星院」。
《漢語大詞典》:迁府(遷府)
谓提升进入两府。 宋 代称中书省、枢密院为两府。 宋 刘克庄 《自和》之一:“侍读自无迁府分,中丞还有僦船时。”
《漢語大詞典》:枢长(樞長)
枢密院的长官,即枢密使。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枢密院札子,枢长押字在下,副贰以次向上。”
《漢語大詞典》:弼德院
官署名。1911年( 宣统 三年)仿 日本 枢密院设立,为顾问国务的机关。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二人。成立未几, 清 朝即亡,实际上并未发生任何作用。清史稿·职官志六:“弼德院,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有二人。掌参预密勿,朝夕论思,并审议洪疑大政。”
《漢語大詞典》:东西二府(東西二府)
宋 代指中书省与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一:“枢密本兵,与中书对掌机务,号东西二府,命宰相兼知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