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柳条箱(柳條箱)
以去皮的柳树枝条编成的箱子。也称柳条包。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你查罢!’那青年立刻从床底下拖出自己的柳条箱来。”
《漢語大詞典》:逸条(逸條)
指灵异的草木枝条。 闻一多 《李白之死》:“琼宫开了:那里有鸣泉漱石,玲麟怪羽,仙花逸条。”
《漢語大詞典》:游条(游條)
影响植物开花结果的多余枝条。《解放日报》1943.12.8:“年时种棉花两垧,我亲手就锄了五次草,自己打花顶,还打了五次游条。”《解放日报》1945.7.30:“比如有的人舍不得打卡,冒了许多游条在那里,结果棉桃结得很少。”
《漢語大詞典》:枝附影从(枝附影從)
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 桓麟 《七説》以下, 左思 《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餘家。”
《國語辭典》:枝繁叶茂(枝繁葉茂)  拼音:zhī fán yè mào
树木的枝叶繁密茂盛。比喻儿孙满堂,子孙众多。明。孙梅锡《琴心记》第四四出:「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冰清,祝小姐枝繁叶茂。」也作「枝叶繁茂」。
《漢語大詞典》:枝主
枝条与主干。比喻宗族的旁系与直系。荀子·儒效:“ 成王 冠成人, 周公 归 周 反籍焉……因天下之和,遂 文 武 之业,明枝主之义,抑亦变化矣,天下厌然犹一也。” 杨倞 注:“枝,枝子。 周公 , 武王 之弟,故曰枝。主, 成王 也。”
《国语辞典》:砧木  拼音:zhēn mù
植物嫁接繁殖时,生根于土壤内,且承接另一株枝条者,称为「砧木」。
《漢語大詞典》:脩罕
枝条长而节少。文选·刘琨〈答卢谌诗〉:“緑叶繁縟,柔条脩罕。” 李善 注:“ 宋玉 《笛赋》曰:‘罕节简枝。’”
分類:枝条条长
《国语辞典》:环状剥皮(环状剥皮)  拼音:huán zhuàng bō pí
将植物枝条韧皮部做宽狭不同的环形剥除的操作,常用于植物高压繁殖及促进枝条开花结果。
《国语辞典》:莫待无花空折枝(莫待无花空折枝)  拼音:mò dài wú huā kōng zhé zhī
别等到花谢了,才去摘取没有花朵的枝条。比喻行乐须及时。唐。无名氏〈杂诗〉一九首之一:「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留春不住〉词:「爱惜芳时,莫待无花空折枝。」
《国语辞典》:拖枝马远(拖枝马远)  拼音:tuō zhī mǎ yuǎn
南宋画家马远用独特手法画树,所画枝条常有七八处屈曲,而且大都倒挂,因而称为「拖枝马远」。
《国语辞典》:割接法  拼音:gē jiē fǎ
一种接木法。割破厚树干而插入所接的枝条,便附于树干上生长。也称为「劈接法」。
《漢語大詞典》:共贯同条(共貫同條)
串在同一钱串上,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脉络连贯,事理相通。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涕笑皆神之所行,逡巡皆气之所应,固可於此得吾兄……共贯同条之精爽。”参见“ 共贯 ”。
《漢語大詞典》:共贯(共貫)
贯通;连贯。《汉书·董仲舒传》:“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斯则当 尧 之世,小人君子比肩齐列,善恶无分,贤愚共贯。” 郭沫若 《论古代文学》:“北方文化系 殷 民族奠定的,南方文化系 殷 民族传播的,故南北共贯。”
分類:贯通连贯
《漢語大詞典》:鹗爪(鶚爪)
状如鹗爪的枝条。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收取种茧﹞又法:以大蓬蒿为薪,散蚕令遍。悬之於栋梁椽柱,或垂绳、鉤弋、鶚爪、龙牙,上下数重,所在皆得。” 石声汉 注:“鶚爪是一个柄上某一处集中有几个弯曲的枝条。”
分類:枝条
《漢語大詞典》:鸿条(鴻條)
大枝条。 汉 应瑒 《杨柳赋》:“振鸿条而远寿,迴云盖於中唐。”
分類: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