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纤条(纖條)
纤细的枝条。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籟。” 晋 傅玄 《石榴赋》:“鸟宿中而纤条结,龙辰升而丹华繁。” 宋 张先 《汉宫春·蜡梅》词:“春睡起,纤条在手,厌厌宿酒残妆。”
分類:纤细枝条
《国语辞典》:璚枝  拼音:qióng zhī
如玉般的枝条,是对树枝的美称。晋。嵇喜〈答嵇康〉诗四首之一:「俯漱神泉,仰叽璚枝。」
《國語辭典》:苗条(苗條)  拼音:miáo tiao
形容体态细长而曲线优美。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妖娆,满面儿扑堆著俏,苗条,一团儿真是娇。」
《漢語大詞典》:霜条(霜條)
(1).寒冬时树木的枝条。云笈七籤卷八十:“五芝秀玄岭,仙草茂霜条。” 清 柳是 《金明池·寒柳》词:“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2).竹管。洞冥记:“ 建元 二年,帝起 腾光臺 以望四远,於臺上撞碧玉之鐘,掛悬黎之磬,吹霜条之篪,唱来云依日之曲。”
(3).方言。冰棍儿。
《漢語大詞典》:繁条(繁條)
茂密的枝条。 唐 赵彦昭 《秋朝木芙蓉》诗:“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偏是著花迟。”
分類:茂密枝条
《漢語大詞典》:沈郎钱(沈郎錢)
(1).钱币名。 晋 沈充 所铸。晋书·食货志:“ 吴兴 沈充 又铸小钱,谓之 沈郎 钱。” 唐 韩翃 《送金华王明府》诗:“家贫 陶令 酒,月俸 沈郎 钱。” 清 金农 《复至武昌将还钱塘留别许士谔》诗之一:“一掌好风吹暖烟,乞来不费 沈郎 钱。”
(2).指榆荚。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 沈充 所制之钱,故称。俗亦称榆钱。 唐 王建 《故梁园公主池亭》诗:“素柰花开 西子 面,緑榆枝散 沈郎 钱。” 唐 李商隐 《江东》诗:“今日春光太飘荡, 谢 家轻絮 沈郎 钱。” 宋 张炎 《忆旧游》词:“淡风暗收榆荚,吹下 沈郎 钱。” 清 王丹林 《寒食》诗:“香薺乱堆 梁苑 雪,緑榆小铸 沈郎 钱。”
《國語辭典》:大青  拼音:dà qīng
植物名。马鞭草科海州常山属,常绿小灌木。叶有柄,对生,长椭圆形,长六至二十公分,散布黑色小点。伞房状伞形花序长二十至二十五公分,花绿白色,核果球形,碧黑色。叶可做为染料,根可入药,具有治头风、脚气等功效。也称为「光花大青」。
《漢語大詞典》:疏条(疏條)
亦作“疎条”。 粗壮的枝条。 北周 庾信 《竹枝赋》:“惟我生民,虽復疎条劲柘,促节贞筠,杖端刻鸟,角首图麟,岂能相予此疾,将予此身?”
亦作“疎条”。 谓逐条陈述。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时 后主 怠於政事,百司啟奏,并因宦者 蔡临儿 、 李善度 进请, 后主 倚隐囊,置 张贵妃 於膝上共决之。 李 蔡 所不能记者, 贵妃 并为疏条,无所遗脱。”
《漢語大詞典》:冻树(凍樹)
谓寒霜凝结在树木上,包裹住枝条。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黍穄:“常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冻树’日种之,万不失一。”原注:“‘冻树’者,凝霜封著木条也。假令月三日冻树,还以月三日种黍,他皆倣此。十月冻树,宜早黍;十一月冻树,宜中黍;十二月冻树,宜晚黍。若从十月至正月皆冻树者,早晚黍悉宜也。”
《漢語大詞典》:嫩枝
通常为细长的树枝或幼嫩的枝条
抽出细长的初生枝(常指有蔓植物的嫩枝)例如:早熟倭瓜开始抽出细长的嫩枝。
《漢語大詞典》:虬柯
亦作“虯柯”。 盘屈交结的枝条。 元 王恽 《紫藤花歌》:“虯柯扶疏散苍翠, 季伦 击碎珊瑚枝。” 元 宋旡 《画葡萄》诗:“风牕秋疑螙叶语,露架夜忆虬柯垂。”
《漢語大詞典》:丰条(豐條)
(1).繁盛的枝条。 晋 陆机 《园葵》诗:“丰条并春茂,落叶后秋衰。” 晋 卢谌 《赠刘琨》诗:“緜緜女萝,施於松标,稟泽洪干,晞阳丰条。”
(2).粗大的枝条。 晋 嵇含 《木弓铭》:“乌号之朴,丰条足理,弦鸣走括,截飞骇止。”
《國語辭典》:扶竹  拼音:fú zhú
1.一种实心节高,适于作拐杖的竹子。《山海经。中山经》:「其下多青雄黄,多扶竹。」也称为「筇竹」。
2.枝干两两对生的竹子。
《漢語大詞典》:细条(細條)
(1).细辛。广雅·释草:“细条,细辛也。”
(2).细小的枝条。 南朝 梁 庾肩吾 《同萧左丞咏摘梅花诗》:“折花牵短树,攀丛入细条。” 元 方干 《叙雪献员外》诗:“风柳细条粘不得,春溪緑色蔽应难。”
(3).指支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发源虽远,而致用盖寡,大抵所归,其颂家之细条乎?”
《漢語大詞典》:枝格
(1).长枝条。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蛭蜩蠼猱,獑胡豰蛫……夭蟜枝格,偃蹇杪颠。” 李善 注:“ 郭璞 曰:皆獼猴在树暴戏姿态也。《埤苍》曰:格,木长貌也。”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格交错,高三四尺。”
(2).抵抗,格斗。 王树枬 《武汉战纪》:“我兵益奋怒,前者伤,后者继,枝格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