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偏枉
偏曲冤枉。《元典章·吏部七·公事》:“府官所见不同,处决偏枉。”
分類:冤枉
《漢語大詞典》:贪枉(貪枉)
贪赃枉法。吕氏春秋·审分:“任以公法,而处以贪枉。”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召还》:“笑奸贪枉愚滥,把时情憾皇恩感,乌头蘸旧朝簪。”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官吏有贪枉的行为,他准许民间控告。”亦指贪赃枉法的人。 汉 王逸 《九思·悯上》:“贪枉兮党比,贞良兮焭独。”
分類:贪赃枉法
《漢語大詞典》:枉物
不义之财。《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老叟道:‘汝不知殿上之钱,皆是贪利酷求之人,害物私心之辈,损人益己,尅众成家,偶一过此,妄求非祸,神不危而心自危之,所以求献于庙。此乃枉物,譬如吾之赃矣,焉敢用哉!’”参见“ 枉物难消 ”。
分類:不义之财
《漢語大詞典》:枉物难消(枉物難消)
谓不义之财难于消受,反而招灾惹祸。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原来是父亲过了孩儿又要,你怎么不寻思枉物难消。”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取不义财呵,枉物难消。”
《漢語大詞典》:枉诬(枉誣)
无辜遭受诬陷。 明 张居正 《答总督方金湖书》:“乃知再勘之旨,於事理允当,如有枉诬,宜与昭雪。”
《漢語大詞典》:枉谬(枉謬)
犹荒谬。 南朝 齐 萧子良 《陈时政密启》:“情既有私,理或枉谬。”
分類:荒谬
《漢語大詞典》:枉苦
犹何苦。《何典》第二回:“老爷已经许了,你只管执之一见,枉苦空做闲冤家。”
《漢語大詞典》:枉禁
无辜而被囚禁。《元典章·刑部十六·违枉》:“ 婺州路 阿老瓦丁 被刼, 兰溪县 尉涉疑捉拿 包捨 等二十一名,枉禁身死,后获正贼真赃。”
《韵府拾遗 养韵》:颇枉(颇枉)
王令诗旧闻黄公垆颇枉壮士顾
《漢語大詞典》:申枉
申雪冤屈。后汉书·崔駰传:“宥过申枉,诚仁者之心。”
《漢語大詞典》:绳枉(繩枉)
惩处邪曲之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以 邈 为 凉州 刺史……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分類:惩处邪曲
《國語辭典》:屈枉  拼音:qū wang
冤枉。《醒世姻缘传》第十回:「比方有人冤枉你,怎么要钱,怎么酷,你著急不著?没的你已是著急,那屈枉你的人还肯照著哩!」
分類:冤枉
《漢語大詞典》:枉笔(枉筆)
不符事实的记载。 唐 沈佺期 《被弹》诗:“事间拾虚证,理外存枉笔。”宋书·桂阳王休范传:“先帝不失顺悌之名, 宋 世无枉笔之史。”
《漢語大詞典》:枉才
指被埋没的人才。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下:“宽于取则无枉才,严于用则少倖进。”
分類:埋没人才
《漢語大詞典》:枉伏
犹言屈身卑下。 晋 张载 《榷论》:“况夫庸庸之徒,少有不得意者,则自以为枉伏,莫不饰小辩、立小善以偶时,结朋党、聚虚誉以驱俗。”
分類:屈身卑下
《漢語大詞典》:枉戾
谓歪曲颠倒。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今反越津逾序,以大事小,以明事闇,从其过言,随其失行,天下之事受其枉戾。”
分類:歪曲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