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漳州龙溪人,字劲节。慷慨有大志,与颜师鲁友善。吴獬以文唱一时,如松与之论辨不为屈。历新兴推官。
全宋诗
蔡如松,字劲节,龙溪(今福建漳州龙海市)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特奏名进士,曾任新兴推官。有《漳南十辩》等,已佚。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五一。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三九三
蔡如松,字劲节,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人,蔡襄之族。乾道五年特奏名进士,历知肇庆府四会县、新州推官。晚岁不乐仕,乞祠归。著有《漳南十辩》及诗文等。见《万姓统谱》卷九七,雍正《福建通志》卷三四、五一,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
史松老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一
史松老,乾道时人,曾任隆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疑与史崧同为一人,松老或为字号。因无实据,姑作二人。
钟离松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淳熙四年(1177)官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12月改添差淮南东路安抚司参议官。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为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为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赞及他书所录编为另一卷。
全宋文·卷五四二五
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字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年二十三,受戒于天明寺,首造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宗杲于径山,谒应庵华公于蒋山。隆兴二年,始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自是遍历江浙诸大老之门,谒乾元木庵永禅师、密庵禅师,侍密庵住蒋山、华藏、径山。木庵迁灵隐,遂为堂中第一座。旋出世,迁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饶之荐福、明之香山、平江之虎丘。庆元三年,诏住灵隐,居六年,法席鼎盛,退居东庵。以嘉泰二年八月卒,年七十一。所著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存),编有《密庵禅师语录》(存)。见《渭南文集》卷四○《松源禅师塔铭》,《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五。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崇岳字松源。处州龙泉吴氏子也。隆兴二年得度于杭之西湖白莲精舍。参方最久。后谒密庵杰和尚。闻室中问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话。忽大悟遂得心印。因密庵还灵隐命居第一座。久之出世首住平江澄照。次居江阴光孝饶之荐福明之香山。宁宗庆元三年诏住灵隐三易寒暑。乞老退居寺之东庵。嘉泰二年八月四日手书别公卿。垂语示学者曰。有大力量人。因甚抬脚不起。又曰。开口不在舌头上。贻嘱弟子以阐法是务。乃书偈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瞥转玄关。佛祖罔措。加趺而逝。寿七十一。腊四十。塔全身于北高峰之原。得法者香山光睦云居善开。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崇岳。号松源。处州龙泉吴氏子。幼不好弄。稍长慕出世法。二十三。弃家衣扫塔。服受五戒。首造灵石妙公。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久之。大慧升堂。称蒋山应庵华公。为人径捷。师闻之。不待旦而行。既至入室。未契。退愈自奋励。中夜自举狗子无佛性话。豁然有得。以扣应庵。庵举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师云。钝置和尚。庵厉声一喝。自是朝夕咨请。庵大喜。以为法器。说偈劝使祝发。栋梁吾道。隆兴二年。师始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自是遍历江浙诸大老之门。罕当其意。乃浮海入闽。见木庵永公。木庵。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师云。裂破。木庵云。琅琊道好一堆烂柴聻。师云。矢上加尖。如是应酬数反。木庵云。老兄下语。老僧不过如此。秪是未在。他日拂柄在手。为人不得。验人不得。师云。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圣域。固难矣。至于验人。打向面前过。不待开口。已知渠骨髓。何难之有。木庵举手云。明明向汝道。开口不在舌头上。后自知。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随问即答。密庵微笑曰。黄杨禅尔。师切于明道。至忘寝食。密庵移住蒋山华藏径山。皆从之。一日密庵入室次。问傍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师侍侧。豁然大悟。乃云。今日方知木庵道开口不在舌头上。自是机辩纵横。锋不可触。木庵迁灵隐。遂命师为第一座。旋出世于平江澄炤。为密庵嗣。迁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饶之荐福。平江之虎丘。皆天下名山。惟冶父最寂寞。又以火废。师一临之。四方名衲踵至。栋宇亦大兴。人谓师能使所居山大。庆元丁巳。被旨住灵隐。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法席为一时冠。而师有栖隐之志。即上章乞罢住持事。上察其诚许之。退居东庵。俄属微疾。犹不少废唱道。忽垂一则语。以验学者。曰。有力量人。为甚么抬脚不起。开口不在舌头上。又贻书诸嗣法。嘱令传持大法。因书偈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瞥转玄关。佛祖罔措。跏趺而寂。实嘉泰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七十有一。坐夏四十。徒辈奉全身。塔于北高峰之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六
禅师名崇岳。号松源。乃龙泉吴氏子也。师事密庵。得法后。凡七竖刹竿。有嗣一十二人。人各有名。岳为人重。嘿每见贵客。则问曰。大力量人。因甚抬脚。不起见禅流。则问曰。明眼衲僧。因甚脚跟红线不断。有对者辄哂而顾之。时称岳得应庵之机得密庵之用云。盖岳早岁厌尘弃家。以白衣参灵石妙。不契即上径山。径山万指轩腾。岳随众末听妙喜杲和尚说法。蒙无所知。但闻杲盛赞。当今应庵真得临济正传。岳辄走参应庵。应庵益难近。岳乃奋励。垢面露肘。不暇恤。应庵怜之示岳曰。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岳随声进曰。钝置和尚。应庵喝之。岳有省。应庵笑曰。者俗汉成得甚么。岳乃求剃发。时年三十矣。既受满分戒。入闽见木庵永。永谛视曰。树倒藤枯。知落处么。对曰。裂破。曰。琅琊道好一堆柴聻。对曰。矢上加尖。永休去。于是岳益自负。永曰。公每下语。老僧不能过。其如未在。他日拂柄在手。为人不得。验人不得。岳曰。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圣。固难矣。验人者。打向面前过。不待开口。已知骨髓。何难哉。永举手反覆曰。明明向你道。开口不在舌头上。岳愤去之。出岭逢二道者。耦坐评论诸方。岳所举心肯者。道者皆拂之。岳曰。如是则谁可君意。道者以指。书密庵不凡四字。岳已知密庵为人。遂至衢之西山。折节事之。几进商略。密庵几笑之。岳复心疑。乃至密庵移居双径。于入室时始彻。木庵道。开口不在舌头上。久之出世澄炤。演唱宗乘。以报密庵。湖海以岳言行无欺。多从之。迁光孝。遂有大名。庆元间。诏移灵隐。盖晚年也。是时门弟有文礼辈。已阐化大方。岳仍升堂入室。从未以风晨雪夕不打参钟尝以秘魔擎叉语。接谦头陀。以有贼无赃语。接肇道者。以心学无闻语。接陆游枢密。游得證后。隐镜湖。自称放翁。嘉泰壬戌秋。岳年七十有一。忽召众言别。有偈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瞥转玄关。佛祖罔措。跏趺脱去。塔于北高峰。岳居灵隐时。与密庵尊严无异。初密庵居灵隐。岳首众僧。密庵常称疾。阖户不许通谒。潜上座窃议之。岳曰。不然。师严道尊千古。明鉴当今。汲引豪贵者。将谓行道建立为心。殊不知礼。轻则慢易生。辞繁而情识长。尘劳卜度。安有了期。缁俗既为道而来。必发露真心。至诚激切。然后一言入耳。永为道种。兜率悦之待张无尽。叶县省之接浮山远。是也。若区区老婆禅。何足重哉。 赞曰。岳公以白衣有省。于应庵语下。固非草草矣。终乃死心于密庵。其祖父壸奥。如樊将军拥盾入鸿门。孰得而禦之。故驱耕夺食。于分座灵隐时。班班著闻见焉。不然。彼天目礼辈。各抱奇志。其甘入公彀中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崇岳,字松源,龙泉吴氏子也。幼卓荦不凡,长慕出世法。年二十三,弃家依埽塔服。谒大慧杲于径山,杲称应庵华为人径捷,岳闻之即行,晨夕咨请。应庵大喜,以为法器,劝令祝发,栋梁吾道。隆兴二年,得度于杭之西湖白莲精舍,参方最久,后谒密庵杰。闻室中问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话,忽大悟,遂得心印。因密庵还灵隐,命居首座。久之,出世首住平江澄照,次居江阴光孝、饶之荐福、明之香山,最后居虎邱,道化盛行,得法者众。宁宗庆元三年,诏住灵隐,三易寒暑,以老乞退,居寺之东庵。嘉泰二年八月四日,手书别公卿,垂语示学者,曰:“有大力量人,因甚抬脚不起?”又曰:“开口不在舌头上。”遗嘱弟子以阐法是务,乃书偈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瞥转玄关,佛祖罔措。”跏趺而逝。寿七十一,腊四十,塔全身于北高峰之原。得法者,香山光睦、云居善开。
高松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澄州析木人,本名檀朵。完颜宗弼闻其有力善战,召置左右,从破汴京及和尚原,累官咸平总管府判官。世宗时,从攻窝斡。迁崇义军节度使。卒年七十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8—1200 【介绍】: 宋豫章人,字仲远。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两试县令有声。孝宗即位,锐志恢复,群臣多迎合其意,独言宜徐图之。擢监察御史。高宗之丧,金使来吊,受命使金报谢,以丧不肯受宴乐。使还,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在任首罢征敛,弛利予民。宁宗时,累官至左丞相,一变其素守,唯奉行韩侂胄风旨。后以年老乞休。卒谥文忠,改谥庄定。有《松坡集》。
全宋诗
京镗(一一三八~一二○○),字仲远,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金人吊高宗丧,镗为报谢使。还,除权工部侍郎。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召为刑部尚书。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除知枢密院事,累迁左丞相。与韩侂胄共执国柄,申党人之禁。六年卒,年六十三。有诗集七卷、词集二卷,均佚。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三《京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一一五
京镗(一一三八——一二○○),字仲远,号松坡,洪州新建(今江西南昌)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淳熙中以荐召对,言甚切至,擢为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转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使金持节,还权工部侍郎。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蜀以大治,召为刑部尚书。宁宗即位,拜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庆元元年知枢密院事。二年,除右丞相。六年,进左丞相,封冀国公。寻卒,年六十三。谥文忠,改庄定。著有《松坡集》,今存《松坡居士乐府》一卷。见《诚斋集》卷一二三《文忠京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四本传,雍正《江西通志》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6—1231 【介绍】: 宋人,先世居杭,徙家湖州乌程,字商卿,自号青松居士。光宗绍熙四年进士。授吴县尉,知招信县。宁宗嘉定中历知安丰军、常德府。在任备马储粮,随军策应,颇著劳绩。七年提举湖北常平茶盐,寻以昏老寝罢与祠禄。理宗宝庆二年致仕。筑室西湖九里松,晚喜观释氏书。有《青松居士集》。
全宋诗
俞灏(一一四六~一二三一),字商卿,号青松居士。世居杭州,徙家乌程(今浙江湖州)。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吴县尉,历户部犒赏武康酒库,知招信县,镇江都统司主管机宜文字。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充淮东安抚司参议官。二年,监行在都进奏院,兼添差淮东安抚司参议官。三年,知安丰军。六年,知常德府。七年,提举湖北常平盐茶,寻主管冲佑观。十二年,提举千秋鸿禧观。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致仕。绍定四年卒,年八十六。有《青松居士集》,已佚。事见《平斋文集》卷三二《提举俞太中行状》。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钱塘人。因居清波门,人称刘清波。光宗绍熙间为画院待诏,师事张敦礼,善画人物、山水,名过于师。宁宗朝进《耕织图》称旨,赐金带,被誉为画院中人“绝品”。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山水画四大家。
高松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4—1211 【介绍】: 宋福州长溪人,字国楹。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游陈傅良之门,博览多识,肆力于学。官台州教授,启迪有方,学校大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池州青阳人,字冬老。程九万子。光宗绍熙间进士。宁宗庆元中知钱塘县,谄事殿帅吴曦及权臣韩侂胄。嘉泰元年骤迁至同知枢密院事。开禧元年,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成都府、四川制置使。后坐罪累贬,安置宾州卒。
全宋文·卷六六四四
程松,字冬老,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淳熙十二年进士,历湖州长兴尉,庆元中知钱塘县,谄事吴曦以结韩侂胄,除太府寺丞。迁监察御史,擢右正言、谏议大夫。嘉泰元年除同知枢密院事。开禧元年,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成都府、四川制置使。吴曦叛,松遁走,后坐罪安置宾州,死。见嘉靖《池州府志》卷七,《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吴松年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泰元年(1201)任靖州知州。
应松湖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七六六
应松湖,嘉泰间人,曾通判隆兴府,知均州、楚州。按「松湖」当为字号,其名则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三山人,字中卿,号松窗。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曾通判池阳。宁宗庆元二年,从张贵谟使金。嘉定十三年,为行在诸司粮料院干办。有《燕谷剽闻》。
全宋诗
郑域,字仲卿,号松窗,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三○),授清流县尉(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二)。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知宜春县。嘉定七年(一二一四),为武冈军判官(清道光《宝庆府志》卷一七)。十三年,干办行在诸军粮料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五四)。有《松窗丑镜集》,已佚。事见《缘督集》卷一八《松窗丑镜集序》。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六四六三
郑域(一一五一——?),字中卿,号松窗,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淳熙十一年进士。庆元二年,随张贵谟使金。嘉泰、开禧间为宜春、婺源令,后曾通判池州。嘉定十三年,为行在诸司粮料院干办。域工诗词,著有《松窗丑镜集》及《燕谷剽闻》二卷。见所撰《友林乙稿序》,《淳熙三山志》卷三○,黄升《花庵词选续集》卷四,曾丰《缘督集》卷一八(四库本),王炎《双溪类稿》卷二五,韩淲《涧泉集》卷一二,《宋诗纪事》卷五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6—1246 【介绍】: 宋僧。解州解县人,俗姓蔡,号万松老人。出家于邢州净土寺。嗣雪岩,构万松寺以居,潜志自修。通孔老百家之学,三阅藏教,恒业《华严经》。有《祖灯录》、《鸣道集》、《辨宗说》等。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行秀。号万松。河内人。族蔡氏。自幼不凡。超然有出世志。屡白父母求出家。父母初难之。然知终不可以世相夺。因携送邢州净土寺。礼赟允公为师落䰂焉。具戒后。决力参究。即担囊抵燕。栖憩潭柘。过庆寿。叩胜默老人。老人曰。学此道。如锻金。滓秽不尽。精真不显。观君眉宇间大有物在。此物非一番寒彻。不能放下。子后自见。不在老僧多言也。师益厉精猛。至寝食俱忘。后至磁州。参云岩满公。遂于言下大悟。曰得恁么近。始知胜默为人处婆心切落草深也。依雪岩二年。尽其底蕴。付僧伽黎。勉以流通大法。自是两河三晋之人。皆饮师名。法门隐然。倚以为重。明昌中。章宗请入内庭说法。亲奉锦绮大衣。腋而升座。自后妃以下。皆从师受法。罗拜位下。各施珍爱。建普度会。数日之内。祥瑞叠见。道猷远闻。承安改元。特诏住仰山栖隐寺。寺先为世宗所建。奉玄冥顗公为开山。顗公。故金国大禅老。给田度僧。虽极一时之盛。然未大弘法音。师登座一宣。万指倾听。以洞上孤冷不振之宗。一旦得师而起之。扶颓继绝。功不在青华严下也。次迁宝集万寿。又移席报恩。连住钜刹。道化不少衰。晚年退居从容庵。幽林多暇。评唱宏智百颂。又著请益录。踵碧岩之后尘。开宝镜之重垢。甚有补于宗门。学者至今传习。师天资敏利。于百家之学。无不淹通。三阅大藏。首尾熟贯。虽座主老于翻检者。不敢以汗漫欺。李屏山居士。著论弘宗。人称。使摩诘枣柏再出无以加。然以日叩函丈。受师启发者居多。则师于法门树立宏矣。后无疾而终。年八十一。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行秀,字万松,姓蔡氏,河内解人也。父真,才气俊爽,好善多能,雅信因果。皇统初,宦游洛水,喜永年风物之盛,因而家焉。秀年十五,即求出家,父母不能夺其志,礼邢州净赟,业五大部,试于有司,在选者二百人。与老僧靖恩皆为众所属望,恩自以为不如,不能出其右。秀闻而让之,试之日,独献律赋而归。考官孙椿年读其文,乃大叹服,请冠其发而妻之以子。秀拒之曰:“与其挂名吏曹,曷若取牃祠部。”明年受具足戒,遂游燕,历潭柘、庆寿诸刹,晚归西刘村寺。西刘村者,今广济寺也。秀初出家时,参万寿胜默光禅师,半载无所入。复于元沙未彻语有疑,行脚至磁州大明,请益雪岩满禅师,力参二十七日,于满言豁然大悟,满以衣偈付之。旋还中都,居万寿。金章宗景其道行,请入内廷,敷座说法,宫嫔罗拜。建普度会,香花阒咽,万众云屯。复奉诏命住大都仰山,更移锡报恩、洪济。元太祖庚寅,乃奉敕主万寿。已而退居从容庵,幽室独处,冥然入定,心相俱清。生平励行苦志,勤修弗倦,数典名蓝,发扬洞旨,宗风茀茀,动人神髓。至是疲于津粱,盖将终焉。至元元年丙午后四月四日示疾,七日,书偈别众,悠然坦化。世寿八十有一,僧腊六十,建塔于西刘村寺前。今乾石桥北砖塔是也。
庄松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开禧三年(1207)任楚州知州。嘉定元年(1208)7月改差充建康府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