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一七
如璧(一○六五——一一二九),本名饶节,字德操,号倚松道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原为士,善诗。后之谷城香严寺,听海印说法而悟,于是落发为僧。为江西诗派中人,作有《倚松老人诗集》,今存。见《嘉泰普灯录》卷一二。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如璧,字倚松。姓饶氏,临川人,原名节,字德操,以文章著称。曾子宣丞相礼为上客,陈了翁诸人皆与之游。往来襄邓间,颇有宦意。遇白崖长老,与之语,欣然有得。尝令仆守舍,归见其占对异常,怪而问之,仆曰:“守舍无所用心,闻邻寺长老有道价,往请一转语,忽觉身心泰然,无他也。”德操慨然曰:“尔能是,我乃不能,何哉?”径往白崖问道,八日而悟,尽发囊橐,与其仆祝发为浮图。

人物简介

简介
沈松年,字性仁,无锡人。宋大观己丑进士,起家金坛知县,官至太常博士授奉议郎,归主东林书院讲席,以子沈有开赠朝议郎。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子松(?~一一三二),字伯山,宋燕王德昭五世孙。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宣和间,官宗正少卿,知淮宁府。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知镇江府,寻为两浙西路兵马钤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五、八)。二年,贬单州团练副使南雄州居住(同上上书卷一三)。绍兴二年卒。《宋史》卷二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庐州舒城人,字闳休,一字美成,号散翁。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历知巢县、郴州。高宗建炎初知袁州,以本分教民,有治绩。致仕寓居宜春。喜为诗,时号阮绝句。亦以能词见称。有《郴江百咏》、《诗话总龟》、《松菊集》。
全宋诗
阮阅,字闳休,一字美成,号散翁,又号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清康熙《舒城县志》卷一二),初为钱塘幕官(《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一)。曾自户部郎责知巢县(《舆地纪胜》卷四五)。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晋陵县(《咸淳毗陵志》卷一○)。宣和间知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高宗建炎初知袁州(《郡斋读书志》附志二)。著有《巢令君阮户部词》一卷(《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九),《总龟先生松菊集》五卷(《郡斋读书志》附志二),均佚;《诗话总龟》、《郴江百咏》,行于世。阮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郴江百咏》为底本,参校明万历《郴州志》、清《宋人集》丙编宜秋馆本《郴江百咏辑补》(简称宜秋馆本)等,编为第一卷;诸书散见的阮诗编为第二卷。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六三七
刘沔,字松年,宣和时人。
雷寿松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八○一
雷寿松,宣和中直龙图阁、权发遣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后以党附王黼,落职送吏部。见《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四、兵一二之二八、职官六九之一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姜仲谦,字光彦,号松庵,淄州(今山东淄博)人(《瀛奎律髓》卷三五)。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知济南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三六)。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除两浙转运副使,移广南西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迁湖北转运使(同上书卷三八)。四年,知建康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一五)。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三三五五
姜仲谦,字光彦(《宋诗纪事》作名光彦),号松庵,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人,诜父。宣和三年十一月以朝奉郎、直秘阁知济南府,又充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司管勾机宜文字。建炎中除直秘阁,历两浙运副,广西运副、湖北转运使。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三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三、三八,《宋诗纪事》卷四四,及所撰《谭稹祭汾东祠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7—1146 【介绍】: 宋海州怀仁人,字茂老。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徽宗政和二年以上舍生登进士第。高宗建炎间出知平江府,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除给事中,兼侍讲。使金还,拜吏部尚书。岳飞收复襄汉,令松年筹划守御事,条战舰四利。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高宗征刘豫,命松年权参知政事,专治战舰。以疾提举洞霄宫卒。性廉洁,喜宾客。所举皆一时闻人。秦桧秉政,松年至死不与通一书。
全宋诗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人。一说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知平江府(同上书卷三五)。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给事中。四年,试吏部尚书,充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同上书卷七三、七八、八二)。十六年卒,年六十。《宋史》卷三七九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八八○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西北)人。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迁中书舍人。累章言边事,拂时相意,提举宫观。建炎四年,起复知平江府,加徽猷阁待制。绍兴二年召为中书舍人,除给事中兼侍读。迁工部、吏部尚书。四年七月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次年以疾提举洞霄宫。十六年卒,年六十。秦桧秉政,松年独鄙之,至死不通一书,世以此高之。《宋史》卷三七九有传。
冯挺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九九八
冯挺,字茂松,建炎中权茶司主管文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法因庵主,俗姓朱,平江府嵎山(今浙江德清)人。居觉海,为南岳下十四世、慧日文雅禅师法嗣。年二十四,游方至东林谒文雅,居庐阜三十年,不与世接。高宗建炎中东归。晚年称五松散人。《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法因。姑苏嵎山朱氏子也。少汩尘俗无意出缠。年二十四始披缁服。不终五夏遽尔游方。谒慧日雅禅师于东林。慧日举灵云见桃花悟道因缘问之。拟对。日曰。不是不是。忽有所契。呈偈曰。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慧日戒曰。子虽见已入微。更假著鞭当明大法。于是居庐阜三十年。不与世接。四方仰之学者川骛蚁屯就其垆鞴。因亦不辞煅炼随机说法。宋建炎末盗起江左。乃顺流东归。觉海缁白踵门问道。尝谓众曰。汝等当饱持定力。弗忧晨炊干求外务也。晚年放浪自若。称曰五松散人。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法因,姑苏嵎山朱氏子也。少泊尘俗,无意出缠。年二十四始披缁服,不终五夏,遽尔游方,谒慧日雅于东林。慧日举灵云见桃花悟道因缘问之。拟对,日曰:“不是、不是。”忽有所契,呈偈曰:“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慧日戒曰:“子虽见已入微,更猛著鞭,当明大法。”于是,居芦阜三十年,不与世接,四方仰之,学者奔赴,就其炉鞴。因亦不辞煆炼,随机说法。宋建炎末,盗起江左,乃顺流东归,觉海,缁白踵门问道。尝谓众曰:“汝等当饱持定力,弗忧晨炊,干求外务也。”晚年放浪自若,称曰“五松散人”。
傅松卿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建炎四年(1130)任婺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5—1168 【介绍】: 宋温州瑞安人,字乔年,号兑光居士。林石孙。幼孤,力学。通《》、《》、《尚书》,为文雅洁,而善通实事。与永嘉陈鹏飞友善,及鹏飞谪死,遂绝意仕进,日修其祖故事,以厚风俗。
郑松年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宣和七年(1125)官两浙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43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字乔年,号韦斋。朱熹父。徽宗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县尉,更调南剑州尤溪县尉。高宗绍兴四年,以胡世将等荐,除秘书省正字。累官司勋、吏部郎。秦桧决策议和,松与同列上章力言其不可。桧怒,讽御史论松怀异自贤,出知饶州,未上卒。有《韦斋集》。
全宋诗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熹父。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尉,调南剑州尤溪尉,监泉州石井镇。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除秘书省正字,累迁承议郎。十年,因反对和议忤秦桧,出知饶州,未就,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有《韦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外集已佚。事见本集卷首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朱熹传》。 朱松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邝璠刊《韦斋集》为底本。校以清康熙程嵦刊本(简称程本)、雍正朱玉刊本(简称玉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郑镳抄本(简称郑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石仓历代诗选》(简称诗选)、《宋诗钞》及补(简称诗钞、钞补)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一四四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乔年,号韦斋,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熹父。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县尉,调尤溪县尉,监泉州石井镇。绍兴四年,除秘书省正字。七年,除校书郎。八年,迁著作佐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历司勋、吏部两曹。十年,命知饶州,请闲,得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十三年卒,年四十七。著有《韦斋集》十二卷(存)。见朱熹《皇考朱公行状》(《朱文公文集》卷九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三、一一八、一三四,《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8—1174 【介绍】: 宋颍昌阳翟人,字公显,一作功显,号松隐。曹组子。以父恩补承信郎。徽宗宣和五年赐进士甲科。钦宗靖康初为閤门宣赞舍人,从徽宗北迁,过河十余日,帝出御衣书领中,命勋间行诣康王。高宗建炎初至南京,进御衣书,请募死士航海入金奉徽宗归,执政不从,出勋于外,九年不迁。绍兴中为副使二使金,迁保信军承宣使、枢密副都承旨。又拜昭信军节度使。孝宗朝加太尉。卒谥忠靖。有《北狩见闻录》、《松隐集》。
全宋诗
曹勋(一○九八?~一一七四),字公显,一作功显,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以恩补承信郎,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二三)赐同进士出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仍为武官。靖康之变从徽宗北迁,至燕山,受密旨间行诣康王。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至南京,以建言忤执政,出于外。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副刘光远使金,中途还,又充馆伴副使。未几,为报谢副使使金,十二年至金,得请还梓宫及太后。十三年,兼枢密副都承旨。十五年奉祠。二十五年,起知閤门事兼干办皇城司。二十九年,再为称谢副使使金。三十年,提举万寿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一、一四二、一四四、一五○、一五三、一七○、一八五)。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起提举皇城司(《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八二)。淳熙元年卒,年七十馀。遗著由子耜辑为《松隐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四十卷。事见《攻愧集》卷五二《曹忠靖公松隐集序》,《宋史》卷三七九有传。 曹勋诗,以《嘉业堂丛书》据旧刻本所刊《松隐文集》为底本,校以旧钞本(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四库本多残,且佚原书第十四卷(实佚大部分,卷中几首诗并入第十三卷),而旧抄本第十四卷亦与底本全异。因彼此都不明所自,兹将旧钞本第十四卷诗编为第二十四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二○○
曹勋(一○九八——一一七四),字公显,号松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以父恩补承信郎。宣和五年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初为閤门宣赞舍人、勾当龙德宫,除武义大夫。从徽宗北迁,被命自燕山遁归,建炎元年至南京,以御衣所书进入,建议募死士航海入金,奉徽宗由海道归。执政难之,出勋于外,九年不得迁。绍兴十一年奉命使金,金许还梓宫及太后。二十九年拜昭信军节度使。孝宗朝加太尉、提举皇城司、开府仪同三司。淳熙元年卒。年七十七。著有《松隐文集》(存)、《北狩见闻录》(存)。见《宋史》卷三七九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