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58,分204页显示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120 121 122 123 下一页
杨溥(字 弘济 别称 三杨 文定 号 南杨、澹庵 )
杨丹珉
杨广仁
杨景贤( 暹、讷 字 景贤、景言 )
杨青
杨时习
朱允炆(别称 明建文帝、明惠帝、释应能、明惠宗 恭闵惠皇帝 世称 建文帝 允炆 老佛 杨 )
杨珙(字 廷瑞 )
杨政(字 惟效 )
杨钦(字 谢山 )
杨行祥
杨鼎(字 廷器 )
杨洪(字 宗道 武襄 )
杨慈(字 惠叔 )
其它辞典(续上)
杨炳(字 文昭 )杨溥(字 弘济 别称 三杨 文定 号 南杨、澹庵 )
杨丹珉
杨广仁
杨景贤( 暹、讷 字 景贤、景言 )
杨青
杨时习
朱允炆(别称 明建文帝、明惠帝、释应能、明惠宗 恭闵惠皇帝 世称 建文帝 允炆 老佛 杨 )
杨珙(字 廷瑞 )
杨政(字 惟效 )
杨钦(字 谢山 )
杨行祥
杨鼎(字 廷器 )
杨洪(字 宗道 武襄 )
杨慈(字 惠叔 )
人物简介
维基
杨炳(1372年—?),字文昭,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仁义里人。进士出身。湖广乡试十七名。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会试六十四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四十六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2—1446 【介绍】: 明湖广石首人,字弘济。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十二年,太子遣迎帝迟,帝怒,系狱十年。在狱中读经史诸子数周。仁宗即位,释出,擢翰林学士,进太常卿。宣宗即位,召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掌机务。迁礼部尚书,学士值内阁不变。英宗正统三年进武英殿大学士。与杨士奇、杨荣共辅政,时称三杨。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后荣与士奇相继卒,溥孤立,王振益用事。卒谥文定。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弘济,石首人。建文庚辰进士,除翰林编修。宣德初,以太常卿兼学士直内阁。历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谥文定。有集。维基
杨溥(1372年—1446年),字弘济,号南杨,一号澹庵,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荆州府石首县(今湖北省石首)人。明朝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杨士奇共称“三杨”,是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谥文定。建文、永乐年间杨溥自幼家贫勤学。建文元年(1399年),考中湖广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联捷庚辰科二甲十八名进士,与杨荣同授翰林院编修。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杨溥改授洗马、侍奉皇太子朱高炽。一日太子读《汉书》时,称张释之有贤才。杨溥曰:“张释之诚然有贤才,但若非汉文帝宽仁,他也无法行志”,此后杨溥特意编撰汉文帝的事编呈上。朱高炽读后大悦。之后,杨溥因丧归乡。恰逢朱棣北征、太子监国,命其赴任。永乐十二年,因为朱棣回朝后,太子迎接迟缓,招致朱棣大怒。黄淮、杨溥等侍奉东宫的官员均因此下诏狱。当时家人供食屡次断绝,而明成祖之意又难测,杨溥性命旦夕不保。然而在这样恶劣情况下,杨溥更加勤奋地阅读各类经史子集书籍,十年牢狱仍不辍。洪熙、宣德年间明仁宗即位后,杨溥得释,并升任翰林学士。朱高炽因为念及杨溥是因他而受十年诏狱之灾,对他尤其怜惜。次年,仁宗在思善门旁建造弘文阁,并选拔文臣中有学行的人担任。杨士奇举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举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仁宗还命杨溥掌管弘文阁事,并亲授阁印。之后,擢升太常寺寺卿,仍兼职弘文阁事务。次年,朱高炽驾崩,明宣宗即位。其罢免弘文阁,并召杨溥进入内阁,与杨士奇等人共同处理机务。宣德四年,他回石首奔母丧,之后再次起用。宣德九年,晋升礼部尚书,仍然兼任其翰林学士与内阁的事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龙溪人。永乐间由国子生入仕,知奉新县。先是县中因一谋杀案被诬逮者甚众。丹珉至,讯得主名,被诬者尽释。后知溧水县,迁泰州同知,俱有政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上饶人。读书识大体。永乐间,为虞城知县,百废俱兴,有治绩。卒,民哭送者数千百人。
人物简介
简介
杨景贤,名暹,后改名讷,字景贤,一字景言。生卒年不详。然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云"与余交五十年",永乐初尚得宠于朱明,可知杨氏乃元末明初戏曲家。杨氏本为蒙古人,祖上已移居浙江钱塘。故朱有炖《烟花梦引》言及京都乐妓蒋兰英时云之:"钱塘杨讷为作传奇而深许之。"《录鬼簿续编》言杨氏"善琵琶,好戏谑,乐府出人头地。锦阵花营,悠悠乐志。与余交五十年。永乐初,与舜民一般遇宠。后卒于金陵"。按其小传,知杨氏生平有三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金山卫人。永乐初以瓦工役京师,以诚实为成祖嘉赏。营建北京宫殿时,任都工,制度、用材皆称旨。事竣,由工部营缮所官特迁工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丰城人。永乐中由吏员拜大理寺评事,奏对称旨,擢本寺卿。出为交趾按察使。交趾起兵反明,同事皆降,时习独怀印归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7—1402 【介绍】: 明朝皇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子。洪武二十五年,以父标死,被立为皇太孙。三十一年,太祖死后即位。次年,改元建文。用齐泰、黄子澄计削藩。建文元年,叔燕王朱棣起兵,以“靖难”为名。四年,燕兵渡江破京师。帝在宫中自焚死,传说谓从地道出走为僧,流浪各地,其说难信。原无谥,清乾隆时追谥“恭闵惠皇帝”。黄鹤楼志·人物篇
朱允炆(1377~?) 即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至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称明惠宗。在位期间颇有作为,史称“建文新政”。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永乐皇帝)攻破南京,朱允炆失去皇位,失踪后下落成谜。据清初傅维麟所撰《明书· 忠节传》之《程济、叶希贤、杨应能传》记载,宣德七年(1432)“五月,师(即朱允炆)至武昌,登黄鹤楼、仙枣亭,有‘何年化鹤归’之句”。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应能伪姓杨氏。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讳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封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师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 系曰。建文君既继大统之二。应与贤佐之臣兢兢格守太祖之成法而补其未逮。则文皇帝亦安于藩邸矣。乌有靖难兵破金川门哉。为其一旦误用方黄辈。讲周官行井田。变更旧制威逼亲王文皇乌能坐视大宝隳于侏儒而束手待缚耶。今数百年国家之鼎盛天下之治平者诚赖靖难之一旅耳。建文事弇山集深言其既罹难必无出家之理。既出家必无还宫之事。杨应能牒是冒之也。斯据国朝典故皇明通载及宪章录思恩志等说录之。固于僧传是不可缺。君子详焉。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伪姓杨。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讳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破上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小箧。封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师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卒于宫中。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应能,姓杨氏,或曰即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名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对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历滇闽,复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能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能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能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能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
人物简介
维基
杨珙(14世纪—15世纪),字廷瑞,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永乐十五年(1417年),杨珙中式应天府乡试解元,次年(1418年)联捷进士,获授庶吉士,十九年(1421年)擢任为编修,不久因患病辞官回乡。他个性孝顺,千方百计把原本因任官下葬在灵宝县的祖父杨德亨之灵柩迁葬回上海县;祖母蔡氏信奉佛教,死前命令他火葬其遗体,他以不合礼节而依旧采用土葬。杨珙死后无子,只有外孙高博。
人物简介
维基
杨政(1378年—?),字惟效,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同水乡六十二都人。进士出身。江西乡试一百五十五名。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会试八十六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十四名。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九一
杨钦,石城人。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一四二四)进士,改翰林庶吉士,寻授职翰林编修,致官归养。清光绪《高州府志》卷三七有传。维基
杨钦(14世纪—15世纪),字谢山,广东高州府石城县人。杨钦年少聪敏孝顺,成年就进入县学为庠生,永乐十二年(1414年)成举人第二名,三次参加会试不中举,更加用心钻研书籍研究精髓,到二十二年(1424年)成进士,获授庶吉士,擢翰林院编修,偶然读到父母逝世的语句而突然感慨,于是辞官回乡终养,每天定省为事,在谢鞋山巅结社以文史自娱,穿粗衣吃素食也怡然自得,馀暇就和儒生讲说经义,以兴起文风为己任,其著作大多失传,只有《归山咏》、《适志咏》留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0 【介绍】: 见应能。
人物简介
维基
杨鼎,字廷器,河南省陈州府扶沟县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进士,官至山西左布政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1—1451 【介绍】: 明应天府六合人,字宗道。嗣父百户职,守开平。善骑射,身先士卒。从成祖北征,进千户。累官宣府总兵。驭军严肃,兵马精强,为瓦剌等部所畏。洪不嗜杀戮,又好文学,尝请建学宣府,教诸将子弟。景泰二年以病召还,旋卒。谥武襄。
人物简介
维基
杨慈(1382年—1411年),字惠叔,福州兴化府莆田县人。少孤,由母郑氏抚养成人。永乐六年(1408年)戊子科福建乡试第一,次年会试联捷第二。由于成祖北狩,殿试推迟。永乐九年(1411年)廷对二甲第一,赐进士出身。选翰林院庶吉士。同年七月卒,年仅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