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杨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长沙人,自号水云居士。有《水云录》。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九
森,字用材,号东皋,嘉兴人,有东皋集云间李伯玙序之称其诗流丽秀稳不让钱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2—1446 【介绍】: 明湖广石首人,字弘济。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十二年,太子遣迎帝迟,帝怒,系狱十年。在狱中读经史诸子数周。仁宗即位,释出,擢翰林学士,进太常卿。宣宗即位,召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掌机务。迁礼部尚书,学士值内阁不变。英宗正统三年进武英殿大学士。与杨士奇、杨荣共辅政,时称三杨。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后荣与士奇相继卒,溥孤立,王振益用事。卒谥文定。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弘济,石首人。建文庚辰进士,除翰林编修。宣德初,以太常卿兼学士直内阁。历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谥文定。有集。
维基
杨溥(1372年—1446年),字弘济,号南杨,一号澹庵,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荆州府石首县(今湖北省石首)人。明朝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杨士奇共称“三杨”,是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谥文定。建文、永乐年间杨溥自幼家贫勤学。建文元年(1399年),考中湖广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联捷庚辰科二甲十八名进士,与杨荣同授翰林院编修。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杨溥改授洗马、侍奉皇太子朱高炽。一日太子读《汉书》时,称张释之有贤才。杨溥曰:“张释之诚然有贤才,但若非汉文帝宽仁,他也无法行志”,此后杨溥特意编撰汉文帝的事编呈上。朱高炽读后大悦。之后,杨溥因丧归乡。恰逢朱棣北征、太子监国,命其赴任。永乐十二年,因为朱棣回朝后,太子迎接迟缓,招致朱棣大怒。黄淮、杨溥等侍奉东宫的官员均因此下诏狱。当时家人供食屡次断绝,而明成祖之意又难测,杨溥性命旦夕不保。然而在这样恶劣情况下,杨溥更加勤奋地阅读各类经史子集书籍,十年牢狱仍不辍。洪熙、宣德年间明仁宗即位后,杨溥得释,并升任翰林学士。朱高炽因为念及杨溥是因他而受十年诏狱之灾,对他尤其怜惜。次年,仁宗在思善门旁建造弘文阁,并选拔文臣中有学行的人担任。杨士奇举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举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仁宗还命杨溥掌管弘文阁事,并亲授阁印。之后,擢升太常寺寺卿,仍兼职弘文阁事务。次年,朱高炽驾崩,明宣宗即位。其罢免弘文阁,并召杨溥进入内阁,与杨士奇等人共同处理机务。宣德四年,他回石首奔母丧,之后再次起用。宣德九年,晋升礼部尚书,仍然兼任其翰林学士与内阁的事务。
杨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润(14世纪—15世纪),字伯玉,号澹庵,江西瑞州府高安县城南朝天坊人。杨润是永乐六年(1408年)举人,十三年(1415年)成进士,十五年(1417年)获授浙江道监察御史,有人犯罪用金钱贿赂他,他却将对方绳之于法;宣德四年(1429年)升山东按察司佥事,剿灭大盗刘雄、黄虎,正统五年(1440年)再升四川左参议,平定叙南卫乱事,十二年(1447年)重庆大旱,他不等请命就先行发粮赈灾,救活数万人,朝廷因而嘉奖他,并在当地讲学。期后他多次上疏请求退休得允,进阶中宪大夫,每年给予禄米五石,在家读书考古,淡泊名利,某天突然召集儿子们,说:「我将去世,你们必须忠孝勤俭。」又说:「叫朱汉来。」朱汉是他的女婿,当时为御史,人们都不知其回归,明日朱汉果然因公务前来;杨润享年九十一岁,死后数日邻居火灾,儿子杨蕡祈祷:「若先君无愧,愿全归之。」火势竟远离灵柩,入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祖渊。字天泉。雨庵其号也。庐陵杨氏之子。生有异质。永乐癸未。具戒于青原山。上金陵谒幻居戒公。多所启发。号入室弟子。尝对众称之。师不以小得自满。然臂香。笃志求道。至废寝食者五年。始得微悟。若开云雾行虚空。无所留阂。遂振锡观方。遍礼祖塔。所至丛林畏敬之。声称隐然。起同辈间。壬寅。还天界。刺血书杂华经。宣德改元。住山阐教。月山公嘉其行。延置座端。为龙象表率。寻为僧录司。举住雪峰。未几。天童虚席。移师居之。百废具兴。化道大行。甲寅。被召入京。命为左觉义。时敕建大功德寺成。住持难其人。命师兼之。僧众闻之。皆乐从展钵如云。上悦。赐田四百馀顷。以赡焉。师念禅讲教三宗。名不可不正。奏以大功德。大慈恩。大隆善三寺为之。繇是。三宗弟子。各有依归。传道受业。而纲绪始无紊乱矣。又以天下寺多废。繇学徒未广。于尝度正额外。增其数五之一。一时受度者。如川汇云委。其徒之繁昌。废刹多繇是而兴。升右善世。发上所赐物。建大刹于江宁之凤翔山。赐额曰普宁禅寺。万善戒坛成。命师为传戒宗师。天下学者。闻师戒。皆知所守。而行不离道。寺左道。北山阻。沟水泥淖。往来者苦之。师同太监兴安。拓地三百亩。甃石作安和桥。筑庵桥侧。命僧守之。以济众。于是。寒不病涉。暑则供茗饮。人归德焉。师气宇弘深。制行洁白。盖湛然渊澄。浩然海蓄。凡诸世缘。无一可以动其意。其为国家祝釐。则洞洞然尽其诚。为诸弟子说法。则恳恳然发其趣。盖忠于事上。勤以接下。一时尊而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所度弟子。以万计。嗣兴教事。及主名山。住大刹者又若干人。生于洪武己巳二月四日。化于正统己巳三月七日。寿六十一。僧腊四十七。卒之时。沐浴更衣而坐。索笔书偈曰。观世间六十一。一即是三三即一。团团烁破去来踪。白日虚空轰霹雳。书毕瞑目而逝。异香满室者数日。太上皇闻之。遣太监吴弼。赐以白金香币钞万缗。又遣礼部主事林璧赐祭。朝之公卿大夫。莫不致祭。茶毗于都城之西山。贵贱耄耋送者万馀人。得舍利盈掬。藏于功德院。灵骨。奏还南京普宁。建大窣堵波藏焉。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祖渊,字天泉,号雨庵。姓杨氏,庐陵人也。明永乐癸未,受具青原山,谒幻居戒,多所启发,称入室弟子。然 臂明心,笃志求道,至忘寝食,孜孜五载,尘妄俱空。始出游参,遍礼丛林。壬寅还天界,刺血书经。宣德改元,声誉远畅,四方学者,视作表率,寻为僧录司举住灵峰。值天童虚席,乃移居之。甲寅应召入京,命为左觉义,时敕建大功德寺成,命渊兼之。僧徒云集,复赐田四百馀顷。渊念禅讲教三宗,名不可不正,奏以大功德、大慈恩、大隆善三寺为之,由是三宗弟子,受业各有依归。又以天下寺废,多由学徒未广,请于常度正额外,增五分之一,废刹多因是而兴。未几,迁右善世,发上所赐物,建大刹于江宁凤翔山,赐额曰“普宁禅寺”,万善戒坛成,命为传戒宗师。又以寺左行道阻沟,往来苦之,乃拓地甃石,作桥建庵,其傍施茗利济,行者德焉。以正统己巳三月七日示寂,临化书偈,掷笔悠然,异香满室。上闻,遣太监吴弼,以金钞香币赐吊,又遣礼部主事林莹致奠。茶毗得舍利盈掬,藏于大功德寺,奏请灵骨归塔南都普宁。
杨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4—1454 【介绍】: 明浙江桐乡人,字宗道,号兰谷。永乐二十一年举浙江乡试第一。授宜兴训导,一新教条,及门登科者颇多。升湖广监利县学教谕。正统中,数预乡试事,识周洪谟等人之才,人称其有识人之鉴。官至辽王府右长史。有《兰谷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杨琛,字叔巘,号文厓,又号松轩,无锡人。叔玑从弟,景泰甲戌进士,累官礼部郎中。
杨寔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4—1479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诚之,号南里。正统六年举人,授安福训导,兼领龙泉学官。后坐事落职归。有《南里类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6—1474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叔玑,号宜闲。正统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右副都御史,抚治荆襄流民,巡抚河南,措置得宜。有《杨宜闲文集》。
人物简介
杨璿(1416-1474),字叔玑,号宜闲,南直隶常州府无锡人。正统四年进士。历户部主事、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著有《宜闲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璿字叔玑,无锡人。正统己未进士,除户部主事。历郎中,迁山西参政,进陕西布政使。改河南,人为户部侍郎,改右副都御史,巡抚荆襄,移抚河南。有《宜闲集》。
维基
杨璿(1416年—1474年),字叔玑,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正统三年(1438年)戊午科应天府乡试第四十一名,正统四年(1439年)联捷己未科二甲第二十二名进士。历山西参政、河南陕西布政使,成化四年(1468年)升户部右侍郎,不久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成化十年(1474年)卒于官,年五十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5—1489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维新,号镜川。景泰二年进士,授编修。成化时历侍讲、侍讲学士。编《文华大训》,改变不录涉及宦官诸事之成例,备列善恶得失。弘治初,擢吏部右侍郎。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上疏言帝王治世之道。后以编纂事繁,乞解部务,以本官兼詹事府,专事史馆。卒谥文懿。
甬上耆旧诗·卷八
公字维新,母张太夫人,梦大星入怀,乃妊。及公生,天庭有黑子七如北斗。五岁,读书五行下,举于乡第一,以进士入翰林五品,十六年不调。当轴有欲相援者,公谢不往,私曰:吾犹婺妇也,今老矣,岂至白头改节?孝宗出阁,充日讲,时太子以奉制立听,阁臣请殿下坐,讲官宜跪讲,公执不从。文华大训成,进讲凡事,涉中官俱削去。公曰:此不足训。为迹其善恶,具录以进。诸因事开陈,冀感上意,在侍俱竦,然退语曰:杨学士真讲官也。孝宗即位,阁臣忌公,拟迁南京吏部侍郎,上手除南京二字下之。次年改元,二月,公上劝学听政疏,略曰:陛下御极以来,听纳忠谏,躬览题奏,人谓可几尧舜。臣愚过虑,若内养未深,外资未博,岂能始终如一?伏愿遵祖宗遗制,开大小经筵以讲学,御早午二朝以听政,慎择讲官,与之徵诘疑义,曲赐清问,左右惟置经书及祖宗典训。轮阁大臣尝值殿右厢,备顾问,必使居文华之时多,居乾清宫之时少,则所得于内者深矣。午朝章奏,俱亲为裁决。有大政,则召诸大臣面谕得失,使各尽谟议,诸臣俱得进言。常用天下之耳目,为一人之聪明,则所资于外者博矣。内外交养,日深以宏,即尧舜何远之有?若日讲午朝,徒应故事章奏,并付司礼,积弊未革,臣窃忧其所终。上温旨报闻。次月,即御经筵午朝。后数年,上时召辅臣论政,人谓孝宗十八年圣治,俱公一疏发之。公在部,与三原王公恕左右,共持正论,为阁臣所忌。公因屡疏请老,且言吏部进退百官,众怨所集。尚书恕老成公忠,然且不免,于臣何有,盖为阁臣发也。诏以本官兼詹事,专职史馆。乃太息言:国家史事,有三大阙未举。靖难后不记建文帝事,使当时朝政与方黄死事诸臣,皆阙落无传。及今蒐采,尚可辑补。景帝已复位号,英宗实录犹书郕戾王附,宜改正。凡疏留中者,即有可传,例不登实录,宜宣付史馆,择而书之。疏巳具,病不果上。适金星犯进贤,占者谓贤臣当厄,公竟卒。上闻讣惊悼,赠礼部尚书,谥文懿。公生平孝友方直,喜论著,为五经四书私抄,常以所见立说,务求其是,不尽从先儒传注。文章力追大家。所著有晋庵藁、桂坊藁、镜川藁、东观藁、金坡藁、铨部藁行世。维风编载公为洗马,乞假归里,次一驿,其丞与公抗坐,卒然问曰:公职洗马,日洗几何?公漫曰:勤则多洗,懒则少洗。忽有一御史乘传至,则公门人也,跪而起。居此丞乃匍伏请死罪,公笑,使去。其雅量复如此。公自为儿时,作诗辄能吐奇语,在史馆,遂以文章名世,李文正公称其博采深诣,典则沉厚,自成一家言。而爱君忧国,感事写物,则得诸三百篇者深。盖公诗裒然大家,为宗匠所推重,固如此矣。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八
守陈字维新,鄞人。景泰辛未进士,改庶吉士,除编修。历侍讲、洗马,进侍讲学士,再进少詹事,擢吏部侍郎。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懿。有《晋庵》、《桂坊》、《镜川》、东观》、《金坡》,《铨部》等集三十卷。 (《双槐岁钞》:景泰初开经筵,每讲毕,命中官布金钱于地,令守讲官拾之,以为恩典。户部尚书高谷,年六十馀,俯仰不便,恒莫能得。有一讲官忘其氏名,常拾以贻之。有识者病其媟渎。时宫中又赐诸内侍以银豆等物为哄笑。杨文懿公守陈时在翰林,赋银豆谣》云:「愿将银豆三千斛,活取枯骸百万人。」呜呼!国阜用汰,至此极矣!)
维基
杨守陈(1425年—1489年),字维新,号镜川,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市)栎社人,明朝大臣。景泰庚午浙江解元,联捷进士。弘治初官至吏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府丞。卒谥文懿。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浙江乡试第一名举人,景泰二年(1451年)联捷辛未科二甲进士。擢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成化初年,授经筵讲官。成化八年(1472年),迁侍读学士。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明孝宗即位后,授南京吏部右侍郎。弘治二年(1489年),请辞不准,兼任詹事府府丞。逝世于京(今北京)吏部右侍郎任上。卒谥文懿,赠礼部尚书。
杨文卿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文卿(1426年—?),字质夫,号菘畦,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民籍。进士出身。六月十三日生。早年出身国子生,成化四年(1468),戊子科浙江乡试第一名(解元)。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会试第二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八名。授刑部主事,弘治元年(1488年)七月升山西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校,六年三月官至山东提学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515 【介绍】: 明四川新都人,字元之,号留耕。成化十七年进士。弘治初授行人司正,擢湖广按察佥事,提督学政,考核诸生以德行为先,所识鉴之士多登科第。
维基
杨春(1436年—1516年),字符之,号留耕,四川成都马家镇升庵村(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内阁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杨廷仪之父,状元杨慎祖父。在其子杨廷和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中进士之后,杨春也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考中辛丑科三甲第一百三十名进士,历行人司正,官至湖广提学佥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520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维贞,号贞庵,又号文湖。杨守陈从弟。成化二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六年疏陈请改代宗谥等六事,不从。八年又因灾异言事,擢应天府尹。弘治中历工部尚书,掌大理寺,持法不挠。正德初户部尚书韩文等以请诛刘瑾等被逐。守随仍上章极论瑾等罪恶,被瑾等陷害下狱,除名。瑾诛,复官,又十年卒,谥康简。
甬上耆旧诗·卷六
公字维贞,号贞庵,性强朴,师大父栖芸先生,事兄文懿公、友弟碧川先生,问学出一门。以进士授监察御史。他御史有在权贵人门为相招延,公谢不往。数上陈时事,劾奏奸僧继晓妖术,罔上之罪,直声大震。出按江西,有大猾李孜省者,能变幻为暴于乡里,公按其罪,当戍遣。孜省脱身走京师,结中贵,以左道惑上,遂得幸。公服阕赴京,孜省已为太常寺丞。公复劾奏孜省罪人,不宜典郊庙百神之祀,改上林苑监。然孜省益贵,得用小简奏百官贤否,竟以事诬公斥守南宁。弘治初,迁应天府尹。以治守备太监蒋琮罪,反为所噬,谪广西参政,七年不调。巳而历迁至大理寺卿,进工部尚书掌寺事。与刘公大夏、马公文升、韩公文并朝野之望,各励风节。正德初年,巨珰刘瑾等在上左右。日擅政,会中旨取户部馀盐四十万充内用。韩公率九卿廷诤传旨。此何大事,遽尔伏阙。公退谓诸大臣曰:果然天下事甚有大于此者。今八虎相扇为恶,恣行不轨,势危社稷,奈何舍此不言。韩公乃更具疏会众伏阙下,请治瑾等罪,得旨处分。命瑾掌司礼监,诸珰出筦机要。公曰:祸益大矣。乃专疏曰:臣等力陈诸珰之罪。谓必立正国法。今反授以政事根本之枢,兵财机务之地,阳为远放而阴近之,名为疏斥而实亲之,政柄一入其手,将来事势必有不可言之事。伏愿陛下乾纲独断,立诛此数人,远鉴延熹既往之愆,无使臣蹈蕃武已覆之辙。不报。瑾积衔入骨,遂传旨勒公致仕,即日乘小车就道。瑾怒不已,矫诏罚公出米千石输边,削夺官秩,追缴出身以来诰敕,再罚米二百石。公家无馀财,至粥先人遗田请贷,兄弟一簪一衣不得留,尚输不给。瑾伏诛,复公原官,台省交章论荐,公竟不复出。惟与里中诸高年结为耆会,幅巾绦履,日徜徉山水间,身敦礼义,为士族法。得年八十有五。卒之日,士大夫走哭,父老声钟相吊。诏赠太子少保,谥康简。
维基
杨守随(1435年—1519年),字维贞,号贞庵、文湖,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杨守阯之弟。成化元年(1465年)与兄杨守阯同举乙酉科浙江乡试,成化二年(1466年)联中三甲进士,授江西道监察御史。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任广西南宁府知府。后任顺天府府丞。弘治初年因勘察南京守备中官蒋琮罪,被弹劾谪广西右参政。久之,升任广西按察使。弘治八年(1495年),担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历两京大理卿。九年后,进工部尚书,仍掌管大理寺。正德元年(1506年),参与和内阁与六部弹劾刘瑾党案,被迫致仕。正德三年(1508年),被逮捕系狱,罚米千石输塞上。刘瑾被诛杀后恢复官职。又十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康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512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维立,号碧川。杨守陈弟。成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侍读。弘治初与修《宪宗实录》,再迁侍讲学士。寻掌翰林院。再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充《会典》副总裁。武宗初乞休,加尚书致仕。守阯好学,博览群书,师事乃兄,学行与兄相埒。有《碧川文选》、《浙元三会录》等。
甬上耆旧诗·卷八
公字维立,学者称碧川先生。六岁受经传,即通大义,以兄文懿公为师。于书无所不读,然必以六经、四书为宗,笃行力脩,不专事文艺。中进士,廷试一甲第二,授国史编修。在馆九年,适从兄康简公为奸人所中谪外,遂并出公南京。公怡然就道,曰:此吾家盛事,何怼耶!孝宗即位,召充日讲官,每进言进君子退小人为治乱之机。言甚激切,上改容听之。冉出为南京吏部侍郎,以星变陈五事,上嘉纳焉。复召脩会典,记载精详,史氏莫不推之。年七十,力请老,进吏部尚书致仕。公孝友天至,终其身。少事文懿公,比殁,为位哭奠者三年,目视为不良。兄弟三人,长文懿,次公,少弟与妇俱早世。所遗二孤,养之逾于已出。同爨者三世,巳而食指益众,请分食。公乃以上田十馀亩奉父祀。文懿公诸子受田九十馀亩,弟遗孤受田六十八亩,公自受十九亩,人俱谓不均。公曰:吾兄早宦,今薄田,多其所置。少弟不禄早世,二子孤贫,稍以此资之,吾尚有一官可望也。公初归田有积俸,隶四百金,将分授二子。适康简公为逆瑾罚输米千二百石,苦无措,公尽出与之。夫人少有靳色,公怒曰:兄弟急难,岂暇顾其子耶?公性重默,与人语,温温易接,若义有不可,辄怫然终莫能夺。家居,有贡使造谒,公上座,置之席隅,与语甚严正。既退,客谓公宜少霁颜色。公曰:吾大臣,不可失中国体。御史张君,公门士也。初按郡,乘夜先诣公。公问曰:御史未谒庙,何先枉临?张君屏左右曰:恐有所赐教耳。公正色曰:疑老夫以事相干,岂待我意耶?遂默不答。张君惶恐而去。尝与郡守褚公从兄康简公出送屠太宰行,康简曰:特具小羔奉饯。褚守笑谓公曰,若老先生当直言小羊耳。公怫然曰:先兄初发解,予忝继之,人皆呼余小解元,及俱为学士,人亦呼小学士,后俱为吏部侍郎,人复称小侍郎,未闻直以小杨见呼,公何从得此语。褚守至,谢罪乃已。正德七年,公年七十七,其生辰七月七日,公命诸子置酒,陈鼓乐,尽召同族数百人欢饮竟日别去。公徐曰:此会后未可期也。众茫然。至中秋,先生无疾而逝。所著诗文集及他撰述十馀种。初杨氏里中花木往往有连理双瓣者,里人窃异之,不知其何祥也。既而公与兄守陈皆举乡试第一,皆甲科高等,官翰林,对掌两京学士,位并少宰,方知其兆。余尝按公家乘三世,大父栖芸先生范,赠吏部右侍郎,生三子,长自惩,公父赠吏部侍郎,子守陈,进士,礼部尚书,谥文懿;次即公,进士、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次自悆,公仲父赠大理寺卿,子守随,进士,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谥康简。少自忞公季父赠兵部员外郎;子守隅,进士,广西布政使。文懿公二子:茂元进士,刑部右侍郎;茂仁进士,四川按察使。而公婿陆称进士,按察副使。三外孙长钶,进士,副都御史;次铨进士,广东布政使;少釴,一甲第二,山东按察副使。次婿李堂,进士,工部侍郎。盖公少传文懿之学,一门次授,七业俱成,并为国家名臣。及陆氏诸外孙,俱经指授,能世外大父科名。盖东南文献,于斯为极盛矣。
维基
杨守阯(1436年—1512年),字维立,号碧川,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成化乙酉浙江解元,戊戌榜眼。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曾任《大明会典》副总裁。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科乡试第一(解元),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戊戌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南京吏部右侍郎。曾掌管两京(南京、北京)翰林院。后诏加吏部尚书致仕。正德七年(1512年)卒。朝廷追赠太子少保,赐祭葬如例。
杨莹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莹(1438年—?),字大洁,号贞庵,山西平阳府蒲州人。进士出身。山西乡试第三十名。天顺四年(1460年)庚辰科会试第一百三十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四十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