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杨世芳,字济之,号穆园,山西平阳府蒲州人锦衣卫官籍。兵部尚书谥襄毅杨博曾孙。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山西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天启元年(1621年)授翰林院检讨,充展书官,教习内书堂,二年四月充实录纂修官,十一月回籍养病。五年二月充会试同考官,十一月管理诰敕撰文,七年八月以门户冠带闲住。崇祯继位,十二月起复原官。崇祯三年十二月,以神宗宝训实录告成,升右庶子,荐历詹事府少詹事兼学士,崇祯四年与刘必达主持武举,以溺职下狱,被杖责一百,听折赎。世芳少聪颖,读书十行俱下,操笔为文,千万言立就,其他琴书诸艺并臻其妙。持身复严重,循礼法。魏珰用事,不肯附权奸,茍且功名,径请告去。珰恚甚,矫旨夺其官。怀宗嗣位,珰伏诛,诏以原官起用。乙丑(天启五年)、辛未(崇祯四年)两与校闱,所拔华其芳、张溥诸人皆宿名士,未几复请告归卒。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杨彝(一五八三—一六六一),字子常,号谷园,别号万松老人,常熟人。曾以岁贡生授松江府学训导,荐授都昌知县,明万历、天启年间创设“应社”,与顾梦麟等文友相与讲论辨难,弟子追随者百余人。入清归隐乡里,教授生徒。一生究心经义,矜尚气节。有《谷园集》等。
杨正奇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正奇,别号问亭,湖广武昌府武昌县军籍。曾祖杨晊。祖杨时中。父杨燧。母卫氏。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天启五年十月,升兵部武选司郎中杨正奇为四川按察司副使。崇祯四年三月,山西巡抚宋统殷以分守冀南道参政王国相患病,请将分巡副使杨正奇改补,章下所司。升杨正奇为山西左参政。
杨中玄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杨中玄,号摄山,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科进士,初授河间府推官,改汀州府,剪除奸蠹,平反冤狱,以卓异行取,会贼刘香老拥大众自潮犯汀,郡邑望风披靡,中玄署府县诸篆,饬兵亲冒矢石御之,数出奇制胜,贼就擒,方叙功而中玄以劳卒。

人物简介

维基
杨觐光(1585年—1635年),字星甫、星仲,号彬宸,又号百芝,山东招远县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山东乡试第二十名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联捷丁未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天启中,历任礼部主客司主事、精膳司郎中、祠祭司郎中,三年升江西右参政,加按察使,五年升陕西右布政使,兵备固原,六年升左布政。崇祯元年升南京太仆寺卿,迁通政使。

人物简介

维基
杨汝成,字载宁,号元玉,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灶籍。华亭北监学生,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七年七月以门户被削籍。崇祯即位,天启七年十一月,户科左给事中李觉斯疏荐起用,授编修,升中允、谕德、庶子、南京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兼侍读。崇祯中曾典试江西,崇祯十七年甲申京城陷,以追赃助饷,被夹一夹,先以妾数人送刘宗敏、牛金星,故得不杀。又以古玉、金壶等物托周钟送王旗鼓,仍授职。清军击溃李自成后,杨汝成携家南归,以降顺被南明处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江西清江人,字伯祥。崇祯四年进士。授编修。好学,充讲官兼值经筵。后改兵部主事,赞卢象升军。象升战死时,廷麟适奉使在外,得免。清兵南下,南明唐王授廷麟吏部右侍郎,进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一度收复吉安。未几退保赣州。清顺治三年,清军围城半年,守者皆懈,城破,廷麟投水死。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祥,清江人。崇祯辛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改𥋏方主事降调起补编修有兼山集
维基
杨廷麟(?—1646年),字伯祥,号机部,晚年自号兼山,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人。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都察院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六年授编修。其性勤学好古,闻名翰林,充讲官兼直经筵,与黄道周、倪元璐并以文章节义名天下,称为「三翰林」。六年任乡试同考官,管起居注。当时清兵之患正炽,廷麟力争主战,曾上疏痛斥朝廷中主和的大臣。杨嗣昌恨之,谎称廷麟知兵,改授以兵部职方主事。赞卢象升军。象升得廷麟竟大喜,即令廷麟往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负责运送军粮。崇祯十一年(1639年1月)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兵进驻巨鹿(今属河北)的贾庄,仅剩五千残卒,已断粮数日。象升派遣杨廷麟求助太监高起潜于鸡泽。高起潜置之不理,卢象升军中大哭。杨廷麟在保定往真定路上忽闻象升全军覆没,放声大哭。而嗣昌本以为廷麟亦死,及闻廷麟正好奉使在外,怅恨久之,再贬到江西。李自成陷北京,廷麟闻之恸哭,募兵勤王。复知福王被拥立乃止。唐王时授以兵部尚书,协同守将万元吉据赣州(忠诚府)。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四月十四日清兵攻赣州,廷麟死守半年,五月,部将张安在城东梅林与清军激战失败,六月,广东兵支援赣州。十月初三日,清军副将高进库、冯君瑞攻南门,副将刘伯禄、贾熊、白元裔、何鸣陛攻东门,副将徐启仁、杨武烈、崔国祥攻西门,副将李士元等攻龟尾。至四日深夜,清军登城拆垛,蜂拥入城,城陴和巷战死者如麻,黎明,清军佔领赣州城。万元吉投贡江而死,廷麟整戎佩刀赴城西清水塘投水而死,清将贾熊叹道:「忠臣也!」以四扇门为棺,葬于南门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5 【介绍】: 明湖广临湘人,字大友,或作大有。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仕至大理寺丞,以事削籍归。崇祯时复起,拜户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督漕运,兼巡抚凤阳。崇祯八年张献忠部破凤阳,焚皇陵。一鹏在淮安不及救,坐弃市。
维基
杨一鹏(1586年—1635年),字大友,号昆岑,湖广岳州府岳州卫人,官籍,明末政治人物。万历庚戌进士,崇祯时官至凤阳巡抚。因张献忠破凤阳,焚明祖陵,救援不及,获罪被斩。丙午湖广乡试第十七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一百三十七名,廷试三甲二十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四川成都府推官,四十年本省同考,四十三年贵州同考,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升吏部验封司主事。四十五年调考功、文选,四十六年升验封司员外,调考功,任陕西乡试主考官,九月调文选司。历官大理寺丞,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以东林遗奸削籍归里。崇祯元年(1628年)起复大理寺右寺丞,崇祯六年(1633年),以兵部左侍郎拜户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凤阳等四府。八年,张献忠陷凤阳,焚毁明祖陵,杨一鹏在淮安,不及救援,因此被斩。

人物简介

维基
杨镇原,号中岳,河南开封府陈州卫军籍。杨镇原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河南乡试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戊辰科进士,次年(1629年)授山西阳城县知县,为政简单,安抚循良,五年(1632年)秋天流贼侵犯县东,他招募壮勇,斩获不少。不久更多流贼剽掠,客兵往来,而旱灾频仍,他就修葺垣墙、建筑砦堡,整理保甲,结集器械火炮,给粮草饲料,施医药,更卖家业以资助军队,建楼在城西北,日夜坐卧其中,与贼人始终相对。人民为此立祠祭祀他,邑人张慎言撰碑记。之后杨镇原擢迁户科给事中,多次建言无不称旨。改任河东道左参议,死后葬在阳城县南坛侧,不时有人民祭祀,知县项龙章又加封树,命每年清明官准备牲醴致祭,著为令。
杨嘉运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嘉运(1588年—1608年),字振之,号二沚,山东济南府章丘县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山东乡试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吏部观政,考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六年养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8—1641 【介绍】: 明湖广武陵人,字文弱。杨鹤子。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杭州府教授,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崇祯初,起河南副使,十年累擢至兵部尚书,用“四正六隅”(十面网)之策围攻农民军。闻熊文灿在闽办海盗有成效,荐之总理六省军务。文灿专主招降,嗣昌既任之,乃曲为之解。十一年,夺情入阁,仍掌兵部。是年清兵再次入关,卢象升主战,嗣昌主和,遇事掣肘,致象升孤军战殁,嗣昌贬三秩,戴罪视事。十二年,文灿招降之张献忠等再起。崇祯帝特旨命嗣昌督师。次年,经襄阳入川驻重庆,追击献忠军。而献忠“以走致敌”,明军疲于奔命。十四年,献忠军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时李自成亦破洛阳,杀福王。嗣昌闻之,畏罪自杀。有《杨文弱先生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文弱,武陵人。万历庚戌进士,历官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
维基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号字微,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隶建平(今安徽郎溪)。明末政治、军事人物。出身门阀,祖父杨时芳乃武陵名士,父亲杨鹤以督军著世,嗣昌为人雅好文艺,博闻强记、有辩才、文笔,与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钟惺等来往。亦喜军事,设「四正六隅」之策以灭流寇,一度颇有成效,后流寇复起,李自成烹杀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焚杀襄王朱翊铭,嗣昌忧悸以病卒,追赠太子太保。葬桃源金厂溪。杨嗣昌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天启年间因受阉党排挤,称病归里。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崇祯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抚宁境内山海路、石门路),崇祯六年(1633年)升山海关巡抚。官至兵部尚书。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杨嗣昌至京师,两人谈话后,帝曰:“恨用卿晚。”六月,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崇祯十一年(1638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嗣昌力主“安内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术,各个击破。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镇,“六隅”则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区。集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嗣昌增兵十四万,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由熊文灿为五省军务总理,剿抚兼施。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罗汝才等闯军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著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同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动,崇祯帝和战不定,杨嗣昌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力主议和。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然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诬陷象升临阵脱逃,派士卒俞振龙等三人前往查看。俞振龙不畏淫威,坚持指认象升遗体,「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千总杨国栋因为不肯顺从杨嗣昌意思修改塘报,坚持象升已战死,而被处极刑。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后李自成往河南发展。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杨嗣昌以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宝剑,前赴湖广指挥围剿张献忠等。嗣昌与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于太平县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接下来寒溪寺、盐井、木瓜溪等地连战皆捷。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与左良玉皆拥兵自重,不听使唤。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张献忠者,赏白银五千两,锦衣卫指挥使世袭;斩杀张献忠者二千两,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张献忠则戏谑地回应称:“有斩督师(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还四处张贴,嗣昌非常害怕且惊讶,认为左右都是张献忠的卧底。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烹福王朱常洵。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翊铭。朝野震惊,时人认为藩王遇难,将领必须负责,所以嗣昌忧惧交加,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旧病复发,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监军万元吉问他为何不报知皇上?杨嗣昌只吐出两个字:“不敢!”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园。杨嗣昌死,自此战争主动权转入闯军手中。兵部尚书陈新甲以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并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剿寇。此后张献忠攻破武陵,特恨杨嗣昌,掘其七世祖坟,焚其夫妇灵柩,并把其尸体斩断出血。

人物简介

维基
杨玉珂,号澹玄,河南河南府孟津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河南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考选庶吉士,四年正月授山东道御史,巡视卢沟桥,继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后,与给事中杨栋朝、御史赵应期交章劾之,调行人司副,册封周藩。后因向礼部主事程国祥请属,被弹劾贬官。崇祯三年顺天同考,四年升户部员外郎、郎中,升通政司右参议。七年加升右通政致仕。十三年以覃恩进阶一级。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兆升(16世纪—1645年),字宁侯,号升之,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启元年(1612年),杨兆升中式辛酉科应天乡试,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科进士,初授浙江兰溪县知县,天启四年(1624年)丁父艰,服阕,天启七年(1627年)补桐乡县知县,崇祯元年(1628年)调知乌程县,任内为政宽厚、开化人民,所到地方都有声誉。崇祯四年(1631)以治行最,徵拜南京礼科给事中,居南垣五载,与同邑秉政钜公不协,因病乞假归乡。安宗时,起为户科给事中,升太常少卿兼都给事中,奉命考核南直隶驻守武官,凡经兵部督抚的不才者,以及经其他衙门滥授官者都削官为民,不法者查明究治。之后调任户科,随即连续弹劾钱元悫、万元吉、张捷推荐逆臣,不跟从听察。时阮大铖发起“顺逆案”,原北京降顺官员被废锢捕杀,支持此议的礼部右侍郎管绍宁与杨兆升被恨入骨。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京沦陷,杨兆升归乡,原中书舍人宗灏北逃降清,并随清军南下,出任常州府知府,立即推行“薙发令”,闰六月二十九日,逮捕管绍宁与杨兆升二人全家,将其全部屠杀。杨兆升临刑时依然不屈服,说:「存此数茎白发,下见先帝九京,有馀荣焉,与薙发苟活者所得孰多?」最终被打死。他的妾侍姚氏入官,出家矢志为尼。
杨补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字无补,号古农。少好读书,工诗画,曾画小幅,大不盈掌,有元人之胜。明亡后隐居邓尉山,郁郁而卒。
杨通俊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济宁人,字圣企,号樗庵。杨士聪子。诸生。官蓬莱教谕。有《烟霞纪游》、《斲老庵漫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