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五如来色
【佛学大辞典】
(名数)总有四种:一、大疏四所谓白坛曼荼罗之五佛。中央大日如来阎浮檀紫摩金色,宝幢如来白色如朝日,其馀华开敷佛,无量寿佛,鼓音佛之三如来共为真金色。二、大疏六所谓,毗庐遮那白,是净法界之色。为一切诸法之本源,故为最初。宝幢如来赤,既发菩提心,于明道之中,降伏魔怨,灭除盖障,故为第二。沙罗树王如来(开敷华王如来)黄,成正觉时,万华开敷。皆至金刚(金刚为地其色赤)实际,故为第三。无量寿如来青,既到金刚实际,即以加持方便普现大悲曼荼罗,犹如虚空(虚空之色青)之具含万象,故为第四。鼓音如来(释迦)黑,所以垂普门之迹者,以皆欲显本,本即是如来自證之地住于大涅槃也,若舍加持神力时,则一切众生之心量,非其境界,是故其色幽玄,居于最后。三、大疏二十所谓由于五转色。五佛如其次第,为黄赤白黑青。(参见:五色)。菩提心义六会第二与第三曰:此中初义,为染色次第,是初心观者之次第也,后义为果地佛德之次第,取青具诸色之义。以青为大日之色。四、慈氏轨等谓由五色界道之义,故为白黄赤黑青之次第,是亦依观行者之次第也。亦与五大色相应。慈氏轨下曰:「第三院最外,白黄赤黑青之五道图之,表五智之义。」尊胜轨下曰:「第三院外院画五道,白黄赤黑青,此表五佛顶五智之义。」
五色
【佛学大辞典】
(杂语)青黄赤白黑为五色。亦曰五正色。亦曰五大色。又绯,红,紫,绿,琉黄为五间色。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曰:「言上色者总五方正间:青黄赤白黑,五方正色也;绯红紫绿琉黄,五方间色也。」各色配方位,则如图。
不可思议光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阿弥陀如来之德号也。取无量寿经十二光佛中难思无称之二种,而立不可思议光佛之名。鸾师之赞弥陀偈曰:「南无不可思议光,一心归命稽首礼。」是立名之初也。宝积经如来会上所列十四光中虽有不可思议之名,但此为唐代之译,则赞弥陀偈以后之事也。教行信證五曰:「谨按真佛土者,佛者则不可思议光如来,土者亦是无量光明土也。」
不空如来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如来藏之一。亦云不空真如。如来藏,即真如之性,具足一切之万德,德无不备,法无不现也。
【三藏法数】
谓此心性,具足无漏清净功德及诸有漏业惑染法,包藏含摄,无德不备,无法不现,故名不空如来藏。
不空成就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Amoghasiddhi,金刚界五智如来之第五,五大月轮中北方月轮之中尊,隋业护牙拳之四金刚,金色,左手作拳印,右手舒五指当胸,为成所作智所成,成自利利他之事业,故名不空成就。五部中之羯磨部也。羯磨,译曰成就,与不空成就之义同。以羯磨为三昧耶形,以字为种子,密号为不动金刚。胎藏界谓之天鼓雷音,其密号同。菩提心论曰:「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成所作智,亦名羯磨智也。」秘藏记末曰:「北轮不空成就如来,金色,左手拳,右手五指舒开当胸。」
不来迎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中多以临终之正念期佛之来迎,而往生极乐,独净土真宗之极意,谈平生业成于平生信受弥陀本愿之一念,往生之业事成辨已,则更不以临终之正念,期佛之来迎也。但平生业成之念佛行者,决无不来迎者,有因缘,固有预来迎之人,而获得他力金刚之信心者,决不期待其来迎,谓之不来迎。(参见:来迎)
不来不去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法之本性无去来往复也。智度论曰:「即知一切法,不得不失,不来不去。」
不动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东方阿閦如来也。阿閦,译不动,又译无动。大教王经曰:「结破魔印,右手舒五指以按地,左手五指执持衣角,入东方不动如来三昧。」略出经曰:「由结阿閦佛触地契故,得心不动。」拔济苦难陀罗尼经有不动如来净除业障咒。
心王如来
【佛学大辞典】
(杂名)大日如来为心王。馀尊为心数。吽字义曰:「心王如来,既至如是地。尘数难思心所眷属,谁不得此大我身。」
未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当来。谓事物之作用,众生之果报等之当来而未来者。
未来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世之一。就刹那之三世而言。以现在一刹那为中心,后刹那以往为未来世,就一期之三世而言,今生已后之生为未来世。
【三藏法数】
谓善恶诸行,未起、未生、未聚集、未出现,未来所摄,是名未来世。
未来际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未来世之边际也。未来无边际而假视为有,谓之尽未来际。
未来往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死后往生极乐净土也。
正法明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观世音菩萨过去已成之佛名。千手陀罗尼经等之说也。
【佛学常见辞汇】
观世音菩萨过去成佛时的名字。
去来今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过去未来现在也。圆觉经曰:「无起无灭去来今。」苏轼诗曰:「一弹指顷去来今。」
去来实有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计过去未来亦如现在实有之外道一派也。法苑义林章第一所谓:「去来实有宗者,有去来世,犹如现在,实有非假」是也。为胜论及时计外道之所计者。又小乘佛教中,如说一切有部宗亦为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