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反  拼音:sān fǎn
1.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肃直谅多闻。」南朝宋。裴松之。注:「刘寔以为肃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校,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2.三次反叛。《晋书。卷八四。列传。刘牢之》:「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3.三次往返。《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
4.天子亲耕时,锄土三次称为「三反」。汉。班固《白虎通。卷四。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
《漢語大詞典》:仿偟
亦作“ 仿徨 ”。
(1).因心神不安或犹豫不决而来回走动。国语·吴语:“王亲独行,屏营仿偟於山林之中。”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帝感悟之,夜起仿偟,为思所纳,卒多有所降宥。” 清 唐景煌 《出塞》诗:“坚冰不可渡,駑马停仿偟。”
(2).指心神不安或犹豫不决。《楚辞·九叹·思古》:“旦徘徊於长阪兮,夕仿偟而独宿。” 王逸 注:“夕暮独宿山谷之閒,忧且惧也。”新唐书·藩镇传·朱滔:“初, 滔 以 刘怦 忠力,使留守,及败,疑图己,仿徨不敢入。” 茅盾 《幻灭》十一:“在苦闷仿徨的时候, 静 一定要去找她的‘慧姊姊’,因为 慧 的刚毅有决断,而且通达世情的话语,使她豁然超悟,生了勇气。”
(3).周游;流荡。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观乎 成山 ,射乎 之罘 ,浮 勃澥 ,游 孟诸 ……秋田乎 青丘 ,仿偟乎海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初,太子之捨家也,仿偟山泽,栖息林泉,时 浄饭王 乃命五人随瞻侍焉。”
《國語辭典》:蹰躇(躕躇)  拼音:chú chú
徘徊。《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蹰躇畦苑,游戏平林。」
分類:来回走动
《國語辭典》:旋辟  拼音:xuán pì
徊徘进退。唐。柳宗元 柳州新修文宣王庙碑:「执经书,引仁义,旋辟唯诺。」
《漢語大詞典》:蹰踟(躕踟)
亦作“蹰踟”。 心里迟疑,来回走动的样子。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会 大同 杀都御史报至,公愕然,因入静室蹰踟久之,喜曰:‘吾得之矣!’乃开门召诸将吏军卒尽入。”
《国语辞典》:抓痒(抓痒)  拼音:zhuā yǎng
手指在发痒的部位使力来回移动,以减轻发痒症状。如:「他因食物中毒引起皮肤过敏,不停的在抓痒。」
《漢語大詞典》:旋走
指来回走动。 萧红 《生死场》八:“她只每夜烧鱼,吃酒,吃得醉疯疯地,满院、满屋地旋走。”
分類:来回走动
《漢語大詞典》:相翔
(1).徘徊。来回走动。仪礼·觐礼“记几俟于东箱” 汉 郑玄 注:“东箱东夹之前,相翔待事之处。”
(2).谓徘徊观望,伺间为盗。周礼·秋官·野庐氏:“有相翔者诛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有姦人相翔於宾客之侧则诛之。” 孙诒让 正义:“此相翔亦谓徘徊观望伺閒为窃盗者。”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广仁》:“一日,尽招其逋责者,裂券兑之,夙所积藏,视亲戚族党之杀,悉捐以散给之。里之人大悦,无烦防守,而相翔者息。”
《國語辭典》:拨弄(撥弄)  拼音:bō nòng
1.来回拨动。《红楼梦》第五四回:「二人听说,忙和弦按调拨弄起来。」
2.挑拨。如:「拨弄是非」。
3.摆布、玩弄。《文明小史》第四回:「一个西崽,毕竟粗人,由人拨弄,只是不知。」
《国语辞典》:翻饼(翻饼)  拼音:fān bǐng
比喻来回翻身,不能入睡。
《國語辭典》:摩擦  拼音:mó cā
1.两物相接触而过或来回擦动。如:「摩擦生热」。也作「磨擦」。
2.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争执或冲突。如:「其实他们之间的摩擦是可以避免的。」也作「磨擦」。
《漢語大詞典》:踏索
走索。杂技的一种,演员在悬空的绳索上来回走动,并表演各种动作。又称踏绳。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宵:“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餘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壬·张三店女子》:“我家本微薄,亦曾去从路岐为踏索之技,所以习熟。”文献通考·乐二十:“絙戏, 汉 世以大丝绳繫两柱头閒,相去数丈,两倡对舞,行於绳上,对面道逢,肩相切而不倾。 张衡 所谓‘跳丸劒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是也。 梁 三朝伎谓之高絙,或曰戏绳,今谓之踏索焉。” 许地山 《女儿心》:“她学会些江湖伎俩,如半截美人、高跷、踏索、过天桥等等。”
《國語辭典》:踏绳(踏繩)  拼音:tà shéng
走绳索。即今所见的走纲丝。唐。陈鸿《东城老父传》:「角抵万夫、跳剑、寻橦、蹴球、踏绳,舞于竿颠者、索气沮色,逡巡不敢入。」
《漢語大詞典》:幌动
来回挥动。例如:他幌动他的货单吸引拍卖商注意。
分類:来回挥动
《國語辭典》:磨擦  拼音:mó cā
1.两物体接触而互相擦动。如:「磨擦生热」。也作「摩擦」。
2.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争执或冲突。如:「朋友相处久了,不免会磨擦,彼此要多包容。」也作「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