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3,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百束
束脯
束水
半束
两束
束苇
三束
束炬
二束
能束
绳束
束蒿
卷束
束甲
归束
《分类字锦》:百束
韩非子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以买妾
分类:
《漢語大詞典》:束脯
春秋 时 晋大夫 赵盾 猎于 首山 ,见桑荫下有饿人,赐之肉脯,受而弗食。问其故,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 赵盾 复与之肉脯二束。后翳桑之饿人为 晋灵公 甲士, 灵公 将杀 赵盾 ,甲士倒戈,护之逃走。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后以“束脯”为施恩获报的典实。《淮南子·缪称训》:“ 僖负羈 以壶餐表其閭, 赵宣孟 以束脯免其躯,礼不隆而德有餘。”后汉书·崔駰传:“ 原衰 见亷于壶飱, 宣孟 收德于束脯。”
《漢語大詞典》:束水
(1).带状的水流。 唐 骆宾王 《过故宋》诗:“池文敛束水,竹影漏寒丛。” 颜文选 注:“束水,束带之水也。”
(2).控制水势;约束水势。 明 潘季驯 《河议辩惑》:“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岸,则必直刷乎河底。” 明 袁宏道 《由水溪至水心崖记》:“乃就船,又十餘里,至 新湘溪 。众山束水,如不欲去。”
《韵府拾遗 沃韵》:半束
苏轼黄牛庙诗青刍半束长苦饥仰看黄牛安可及
《骈字类编》:两束(两束)
诗园有棘其实之食音义棘纪力反从两束俗作梀同
《漢語大詞典》:束苇(束葦)
捆扎的芦苇。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为絳繒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 唐 张随 《纵火牛攻围赋》:“因七尺之殊状,画五彩之奇文,先事以谋,凿垣之门暗啟;及期而进,束苇之火遂焚。”
分類:捆扎芦苇
《骈字类编》:三束
礼记丧大记君盖用漆三衽三束
《漢語大詞典》:束炬
(1).扎火把。亦指举火把。 宋 刘克庄 《戴秀岩》诗:“外狭中乃宽,始闇俄忽明。縻腰尚恐堕,束炬方可行。”
(2).犹言一把火。 清 吕留良 《〈赖古堂集〉序》:“先子於丧乱颠躓之后,举平生所作,畀之束炬。”
《骈字类编》:二束
礼记见二衽下卧吕览昔赵宣孟将上之绛见骪桑之下有饿人 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蠲而餔之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一胊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请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发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吾请为君反死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骪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
《国语辞典》:能束  拼音:néng shù
光、电子或其他核粒子的强射束,包括雷射光和粒子束二种。成因是将一定的光和粒子集中在小范围内,使单位面积内所含的能量变得极大。可用来对金属、陶瓷或其他材质进行切割、钻孔或其他加工。能束武器包括雷射光产生的光束及粒子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束。
《漢語大詞典》:绳束(繩束)
约束;束缚。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祉 儒者,不知变,绳束顿严,诸军忿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寄华 发出规条,吩咐多要遵绳束,如不服者,定加鞭笞。”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盖《近谿语録》须领悟者乃能观於言语之外,不然,未免反加绳束。”
分類:约束束缚
《漢語大詞典》:束蒿
一束蒿草。用于燃火。 宋 苏轼 《中山松醪赋》:“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於鸿毛;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於束蒿。”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漢語大詞典》:卷束
卷起捆束。 唐 代以前,书用卷子,数卷为一束,故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济阳 江禄 ,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 王利器 集解:“ 郝懿行 曰:‘古无鏤版书,其典籍皆书绢素作卷收藏之,故谓之书卷;其外作衣帙包裹之,谓之书帙。’ 器 案:书之多卷者,则分别部居,各为一束……则书札卷束, 唐 时犹如此也。”
《國語辭典》:束甲  拼音:shù jiǎ
捲起甲衣不用。《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漢語大詞典》:归束(歸束)
犹归宿。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看取两家归束处,心机用尽竟如何?” 老舍 《骆驼祥子》九:“她的嘴唇撇了几撇,脸上的各种神情一时找不到个适当的归束。”
分類: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