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絷维(縶維)  拼音:zhí wéi
本指用绳索绊住或拴住。语本《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后比喻挽留人才。
《國語辭典》:缰锁(韁鎖)  拼音:jiāng suǒ
1.系绑牲口的绳索。
2.比喻羁绊、牵拖。《汉书。卷一○○。叙传上》:「今吾子已贯仁谊之羁绊,系名声之缰锁。」唐。白居易〈养拙〉诗:「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
《國語辭典》:缠缚(纏縛)  拼音:chán fú
束缚。唐。皮日休〈初夏游楞伽精舍〉诗:「遂令不羁性,恋此如缠缚。」宋。惠洪〈赠许邦基〉诗:「但恐功名缠缚人,未放青山挂窗牖。」
《漢語大詞典》:悬解(懸解)
(1).谓解除束缚。 晋 左思 《吴都赋》:“否泰之相背也,亦犹帝之悬解,而与桎梏疏属也。”
(2).犹了悟。太平广记卷七二引 唐 张读 宣室志·袁隐居:“校其年月日,亦符九十三之数,岂非悬解之妙手乎?”旧唐书·方伎传·神秀:“吾度人多矣,至於悬解圆照,无先汝者。”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耳目之所闻见,心灵之所领略,莫不一览悬解,终身不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引:“其特见罔弗厌余衷,而微辞眇论,亦间有未易悬解者。”
(3).犹言解倒悬。谓在困境中得救。后汉书·王允传论:“若 王允 之推 董卓 而引其权,伺其閒而敝其罪,当此之时,天下悬解矣。”
《國語辭典》:解放  拼音:jiě fàng
1.释放。《三国志。卷二三。魏书。赵俨传》:「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恩威并著。」
2.解除束缚。解除种种违反自然的道德、习惯、制度等的束缚,使各归于自由平等,近世社会运动中常用此语。
《國語辭典》:缠绕(纏繞)  拼音:chán rào
1.围绕束缚。如:「枯藤缠绕著老树。」
2.纠缠。《西游记》第三九回:「去罢!去罢!再休来此缠绕。」《红楼梦》第八回:「若从上房后角门过去,又恐遇见别事缠绕。」
《漢語大詞典》:拘囚
(1).拘禁;关押。 唐 颜真卿 《祭伯父豪州刺史文》:“嫂及儿女皆被拘囚。睿略昭宣,宇宙清廓,脱於贼手,并得归京。” 明 无名氏 《精忠记·临湖》:“忆昔身遭俘掳,驱驰千里拘囚,凄凉几度可怜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 信王 脱於拘囚,结集忠义,所得壮勇不啻数十万,日望王师相为策应。”《“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上编》:“北京大学法科已被军警占据,作为临时拘留所,拘囚被捕学生于内。”
(2).被拘禁的囚犯。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若近世之训蒙稚者……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 清 曾国藩 《湖口县楚军水师昭忠祠记》:“士飢将困,窘若拘囚。”
(3).拘束,束缚。 唐 韩愈 《和归工部送僧》:“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 宋 王安石 《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她又被更深的悔恨拘囚住,一时入于昏迷状态。”
《漢語大詞典》:自累
自己束缚自己、牵累自己。《孔丛子·抗志》:“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意。”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铭》:“公於伦次为中子,仁孝慈爱,忠厚好学,不应徵举,沉浮閭巷閒不以事自累为贵。” 宋 苏辙 《读〈传灯录〉示诸子》诗:“早岁文章真自累,一生忧患信难双。”
《國語辭典》:缨络(纓絡)  拼音:yīng luò
1.以珠玉缀成的装饰品。《北史。卷九五。林邑传》:「王戴金花冠,形如章甫,衣朝霞布,珠玑缨络。」也作「璎珞」。
2.缠绕。指世俗的牵绊。《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方解缨络,永托兹岭。」
《漢語大詞典》:囚拘
(1).囚禁。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关龙逄 ﹞立而不去朝, 桀 因囚拘之。” 唐 萧颖士 《仰答韦司业垂访》诗之四:“岂知 晋 叔向 ,无罪婴囚拘。”
(2).指被囚禁的时期。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其治三,半在囚拘。死而后已,其生不虚。”
(3).受束缚。 唐 韩愈 《同冠峡》诗:“维舟山水间,晨坐听百鸟……羇旅感和鸣,囚拘念轻矫。”
(4).比喻受束缚的人。 唐 元稹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四五年前作拾遗,諫书不密丞相知。謫官詔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
(5).囚俘,俘虏。 唐 柳宗元 《铙歌鼓吹曲·高昌》:“ 麴 氏雄西北,别絶臣外区……臣 靖 执长缨,智勇伏囚拘。”
《漢語大詞典》:自拘
(1).拘囚自己。左传·宣公四年:“君,天也。天可逃乎?遂归復命,而自拘於司败。”《韩诗外传》卷二:“ 晋文公 使 李离 为理,过听杀人,自拘於廷,请死於君。”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其后 吴 令 孟宗 丧母奔赴,已而自拘於 武昌 以听刑。”
(2).束缚自己;局限自己。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 金 元好问 《闲闲公墓铭》:“大概公之文,出於义理之学,故长於辨析,极所欲言而止,不以绳墨自拘。”
《國語辭典》:牢狱(牢獄)  拼音:láo yù
监狱。《汉书。卷九○。酷吏传。田延年传》:「何面目入牢狱,使众人指笑我,卒徒唾吾背乎!」
《漢語大詞典》:拘縻
(1).拘禁;拘留。 宋 叶适 《蔡知閤墓志铭》:“虏有 杨桩 ,数至 光州 ,献攻守策,实覘我,守不悟,輒上闻。公奏拘縻内地,从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明日, 庶 见 端 ,为言己自劾待罪, 端 乃拘縻其官属,又夺 庶 节制、使印而遣之。”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 庆 先拘其僕,讯之良是,乃就席上拘縻焉。”
(2).束缚羁绊。 宋 惠洪 《次韵过醴陵驿》:“此生一寄耳,梦幻相拘縻。” 金 刘迎 《题刘德文戏綵堂》诗:“拘縻岂合坐冗曹,献纳直宜趋禁所。”
《漢語大詞典》:尘羁(塵羈)
尘事的束缚。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八:“吾生梦幻间,何事紲尘羈?” 宋 曾巩 《谷隐寺》诗:“但恨紲尘羈,无繇数追寻。” 清 孙枝蔚 《饮酒二十首和陶韵》之八:“当其劝爷饮,亦復慰尘羈。”
分類:尘事束缚
《漢語大詞典》:天韬
谓天然的束缚。庄子·知北游:“解其天弢,堕其天袠,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 成玄英 疏:“弢,囊藏也。” 明 唐顺之 《祭丘思庵文》:“盖 庄生 所云蒿目而忧世,决性命以饜富贵,此两者皆谓之天弢,而子皆解之。”
分類:天然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