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筌蹄一悟
谓从利禄的束缚中觉悟过来。 徐嘉 《论诗绝句》之六:“早岁才名达紫宸,筌蹏一悟弃如尘。”参见“ 筌蹄 ”。
《國語辭典》:筌蹄  拼音:quán tí
1.比喻为达某种目的所使用的工具。参见「荃蹄」条。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序〉:「庄列寓言,风骚比兴,多假虫鸟以为筌蹄。」
2.南朝时贵族与士大夫讲经说法时所执拂麈之类的东西。《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上索筌蹄,曰:『我为公讲。』命景离席,使其唱经。」
《國語辭典》:三从四德(三從四德)  拼音:sān cóng sì dé
三从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指旧时社会妇女所应具备的德性。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待装个老实学三从四德,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端的是哪里是三梢末尾?」《红楼梦》第四七回:「我听见你替你老爷说媒来了。你倒也三从四德的,只是这贤惠也太过了。」也作「四德三从」。
《國語辭典》:铐镣(銬鐐)  拼音:kào liào
手铐和脚镣。用以束缚犯人的手脚,防止其逃脱。
《漢語大詞典》:纠缚(糾縛)
缠绕束缚。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 戚 臂左受创,纠缚既断,因得以右扶首。”
分類:缠绕束缚
《国语辞典》: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拼音: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1.将军在外作战,不受君命的束缚。《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
2.比喻不受主管的约束,而可灵活自主行事。如:「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这次得到高层的充分授权,到欧洲和厂商洽谈契约,应当有所斩获才是。」
《國語辭典》:脚镣手铐(腳鐐手銬)  拼音:jiǎo liáo shǒu kào
1.束缚犯人手脚的戒具。
2.在犯人的手脚上加上戒具。
《漢語大詞典》:解黏去缚(解黏去縛)
解除黏著和束缚。 明 袁宗道 《真正英雄从战战兢兢来》:“而竹林诸子,箕踞啸傲於醉乡,见以为能解黏去缚。” 清 恽敬 《〈坛经〉书后一》:“ 大鉴 乃言佛性无常,诸法有常,皆以解黏去缚而已。”
《漢語大詞典》:解粘去缚
解除粘着和束缚。
《漢語大詞典》:挛格(攣格)
捆缚,束缚。法苑珠林卷一○九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齐王氏》:“欲屈手搏颊,求乞哀助,而手被挛格,不得至颊。”
分類:捆缚束缚
《國語辭典》:名缰利锁(名韁利鎖)  拼音:míng jiāng lì suǒ
羁缚于名利场中。宋。柳永〈夏云峰。宴堂深〉词:「醉乡归处须尽兴,满酌高吟。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明。贾仲名《升仙梦》第一折:「断绝上利锁名缰,逼绰了酒色财气。」也作「名缰利索」、「利缰名锁」、「利锁名缰」、「利锁名牵」。
《漢語大詞典》:镣锁(鐐鎖)
镣铐和锁链。喻指奴役和束缚。 茅盾 《子夜》八:“几千年被压迫被剥削的怨恨,现在要报复,现在正像火山爆发似的要烧毁所有的桎梏和镣锁。”
《漢語大詞典》:利锁名缰(利鎖名韁)
谓受名利束缚。 宋 方千里 《庆春宫》词:“人生如寄,利锁名韁,何用縈縈?”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把一枕南柯省悟,再休被利锁名韁相缠住。”
分類:名利束缚
犯罪人束缚送狱
【三藏法数】
谓人违国正法,冒犯罪愆,枷锁萦身,系闭牢狱,受诸刑罚,苦不可言,是为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