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6—1144 【介绍】: 宋婺州永康人,字仲连,号如村老人。胡稷言子。淡于荣利,父子兄弟相为师友。与方惟深、林虙为忘年交。高宗即位,以年格调迪功郎。所居五柳园,松窗蓬户,人目为隐君子。有《如村稿》。
全宋诗
胡峄(一○六六~一一四四),字仲连,自号如村老人,世称如村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徙居常熟(今属江苏)。稷言子。父子兄弟相师友。与方惟深、林虙为忘年交。高宗即位,屡召不仕,居五柳园,人目为隐君子。绍兴十四年卒,年七十九。有《如村冗藁》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唯室集》卷三《胡先生墓志铭》、《吴郡志》卷二六、《琴川志》卷八。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九二一
胡峄(一○六六——一一四四),字仲连,号如村,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屡上春官不合,因退居于家。建炎登极,以累举法特命之官,亦一至于铨曹,授右迪功郎、钦州安远县尉,而终不仕。终于绍兴十四年十一月,年七十九。见陈长方《胡先生墓志铭》(《唯室集》卷三)。
安昭祖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1198 【介绍】: 宋开封祥符人,家居庆元府鄞县,字光远,号通村老子。好为古文,尤工诗。有《通村遗稿》。

人物简介

元诗选
炳龙,字子文,其先山(一作丹)阳人。居京口,辟庆元市舶提举。学问该博,善谈论,四书五经皆有传注。尤深于《》,诗歌甚工。晚自号北村老民,所著曰《北村诗集》。四明戴表元帅初序曰:子文诗肆丽清邃,乃一如丘园书生、山林处士之作。太玉山人俞德邻宗大序曰:子文诗悯世道之隆污,悼人物之聚散,明时政之得失,吟咏讽谏,使闻者皆足以戒,岂徒誇竞病事推敲者之为哉!盖其易直子谅之心閒于中而肆于外者也。年八十馀卒。子垕为绍兴路兰亭书院山长,终都护府官属。
全宋诗
汤炳龙(一二四一~?),字子文,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辟庆元市舶提举。入元,自号北村老民。有《北村集》,已佚。事见清乾隆《淮安府志》卷二二。今录诗四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淮安山阳人,居镇江,字子文,号北村老民。辟为庆元市舶提举。善谈论,学问该博,四书五经皆有传注,尤深于《》。亦工诗。年八十余卒。有《北村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9—? 【介绍】: 明浙江海宁人,字伯台,晚年自号云村老人。正德十二年进士。世宗即位,授兵科给事中。为给事三年,屡上疏言事,尤极言功臣子弟荫官不及中官厮养,皆不听,遂谢病归。嘉靖八年诏养病三年以上不赴都者,落职闲住,遂废。夏言秉政后,招之,谢勿应。
槜李诗系·卷十一
相卿字台仲,号九杞,海宁人。正德丁丑进士。嘉靖初授兵科给事中。疏论罪阉张锐、张忠赎金非法及张钦义子袭职、林俊正人被谮等事。语极剀切,至訾上为气骄志怠,举朝皆为咋舌。未几乞归。以盐邑紫云村山水佳胜。移居村南茶磨山。剔石引泉,疏畦艺茗。时跨黄犊,短蓑高笠,二鹤自随,往来山谷间。尝大雪,上云岫绝顶赋诗,人望之以为神仙,自号云村老人。又于永安湖买山,置杜曲冈云涛庄,后人因名其山曰九杞。其后名益高。荐者十数,皆不赴。居四十年,未尝一入城市,最为夏忠悯所重。忠悯召起,道经加禾,以书致相卿,与决进止。于时藩臬郡县,舣舟祗候,道相望也。相卿葛巾荔带,刺一小舠诣夏。夏问曰:仆此出何如?相卿不荅,第言可惜李长源,却受观察判官。夏正襟起谢曰:便当疏辞,以奉明教。须臾挝鼓回帆,顾诸祗候一时散去。夏愤然,遂不果辞,卒及于难。相卿诗多清冷,有丰骨。所著黄门集行世。
维基
许相卿(1479年10月1日—1557年9月2日),字台仲、伯台、伯台、台仲,初号杞山,更号云村老人、云村、九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海宁县(今浙江省海宁县)人。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浙江乡试中第四十一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二百六十七名,廷试二甲一百十二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明世宗即位,十六年八月选任兵科给事中。大礼议中反对明世宗,担任给事中三年,以养病回籍。起复礼科给事中。嘉靖八年(1529年)下诏养病三年以上不赴都者,全部落职閒住,相卿于是不再出仕。
《漢語大詞典》:村老
村中父老。 唐 白居易 《宿紫阁山北村》诗:“村老见予喜,为予开一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壶史:“村老皆醉饱,获束縑三千。”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昭王南征:“水经注·沔水篇注云: 沔水 又东逕 左桑 ,昔 昭王 南征,死于是水。 庾仲雍 言村老云,‘百姓佐 昭王 丧事於此,成礼而行,故曰左丧。左桑,字失体耳。’”
《國語辭典》:村老子  拼音:cūn lǎo zǐ
质朴粗鄙的老人。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到今日招著个村老子,领著个半死囚。」
《漢語大詞典》:村老老
乡村老奶奶。红楼梦第三九回回目:“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漢語大詞典》:村翁
乡村老人。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四:“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元 张可久 《沉醉东风·静香堂看雨》曲:“乘落日,村翁捕鱼;感西风,倦客思鱸。” 清 郑燮 《再到西村》诗:“送花邻女看都嫁,卖酒村翁兴不违。”
《漢語大詞典》:村媪
乡村老妇。 宋 范成大 《馀杭初出陆》诗:“村媪羣观笑老翁,宦途何处苦龙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语颇近理,似非村媪所能臆撰也。”
《國語辭典》:乡愚(鄉愚)  拼音:xiāng yú
乡下没有知识的人。《文明小史》第七回:「那庙祝本是一个乡愚。见此情形,早已吓昏,索索的抖作一团。那里还能说出话来?」
《漢語大詞典》:村妪(村嫗)
乡村老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冯生 ﹞朝视 十四娘 ,容光顿减;又月餘,渐以衰老;半载,黯黑如村嫗。”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见卖花者,女子为最多,次则村嫗耳。”
《漢語大詞典》:村耆
乡村老者。《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近啟遣五官 殷濔 、典籤 刘僧瑗 到诸县循履,得 丹阳 、 溧阳 、 永世 等四县解,并村耆辞列,堪垦之田,合计荒熟有八千五百五十四顷。”
《漢語大詞典》:村婆
乡村老妇。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他家本就是个务农人家……眼睛看的是这个,耳朵听的是这个,便合那些村婆儿、村姑儿讲些閒话儿,也无非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