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5,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雄材
受材
通材
全材
樗材
材智
中材
遗材
瑰材
将材
身材
材资
材术
弃材
栋材
《漢語大詞典》:雄材
见“ 雄才 ”。
《漢語大詞典》:雄才
亦作“ 雄材 ”。
(1).出众的才能。后汉书·郑太孔融等传论:“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埶彊,则皇器自移矣。” 唐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三国演义》第五回:“ 温侯 吕布 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陈毅 《吟反攻形势》:“反攻形势见远略,动员羣众赖雄才。”
(2).指才能出众的人。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诗:“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漢語大詞典》:受材
天赋的才能。 唐 韩愈 《荐士》诗:“有穷者 孟郊 ,受材实雄驁。” 宋 苏轼 《辞免起居舍人第一状》:“臣受材浅薄,临事迂疎。”
分類:天赋才能
《漢語大詞典》:通材
(1).即通才。孔丛子·独治:“其人通材,足以干天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南部人物之盛:“通材重望,如少保 黄公 。”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近世为长史者,都邑之士必不如村落之儒,经世之通材必不如田家之讼棍。”参见“ 通才 ”。
(2).通用之材。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饌·蔬食》:“山药则孤行并用,无所不宜,併油盐酱醋不设,亦能自呈其美,乃蔬食中之通材也。”
分類:通用
《國語辭典》:通才  拼音:tōng cái
1.学识广博,兼具多种才能的人。三国魏。曹丕 典论论文:「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元史。卷一三。世祖本纪十》:「阿合马专政时所用大小官员,例皆奏罢,其间岂无通才?宜择可用者仍用之。」
2.博通多种才能。如:「通才教育」。《后汉书。卷二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韦彪》:「又谏议之职,应用公直之士,通才謇正,有补益于朝者。」《宋书。卷八四。列传。孔觊》:「夫以记室之要,宜须通才敏思,加性情勤密者。」
《漢語大詞典》:全材
(1).完美的、全能的材料。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八:“盖闻物无全材,适用为可。”
(2).在一定范围内,各方面都擅长的人才。 续范亭 《人类要求提高了》诗:“人类要求提高了,一技一艺莫自矜。自古虽说全材少,而今要你 马 列 精。”
《國語辭典》:樗材  拼音:shū cái
樗树的木质粗松,没有用处。比喻平庸没有才能。多用为自谦之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七。姑妄听之三》:「且云或香闺姣女,并已乘龙。或鄙弃樗材,不堪倚玉。」也作「樗朽之材」。
分類:无用谦词
《漢語大詞典》:材智
才能与智慧。尉缭子·兵教下:“众军之中有材智者,乘於战车,前后纵横,出奇制敌也。” 汉 晁错 《上书言皇太子宜知术数》:“臣窃观皇太子材智高奇,驭射技艺过人絶远。”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宋 曾巩 《张久中墓志铭》:“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
分類:才能智慧
《漢語大詞典》:中材
中等才能。亦指中等才能的人。史记·游侠列传序:“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 宋 曾巩 《筠州学记》:“其贤者超然自信而独立,其中材勉焉以待上之教化。”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三》:“中材絶侥倖之心,智勇甦束缚之怨。”
分類:中等才能
《漢語大詞典》:遗材(遺材)
(1).剩下的材料。 汉 王充 论衡·幸偶:“长数仞之竹,大连抱之木,工技之人裁而用之,或成器而见举持,或遗材而遭废弃。”
(2).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材。 唐 元结 《题孟中丞茅阁》诗:“公欲举遗材,如此佳木歟?”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人主燕閒时,於其等辈广访备闻,然后博记而审察之,天下无遗材矣。”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奶口》:“惧有遗材而博求之,凡以重储养耳。”
(3).遗才。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出题》:“ 李沧云 先生为 河南 学政,乡试前考遗材,士子恐不取,輙欲夤缘以期必得,谓之买科举。”参见“ 遗才 ”。
《國語辭典》:遗才(遺才)  拼音:yí cái
1.虽有才华而考试落第的人。《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是年及端拱初,礼部试已,帝虑有遗才,取不中格者再试之,于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
2.旧时秀才考举人时,临时核准参加考试的人,称为「遗才」。《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出奇玩世》:「直至临场,曹公再三苦求,附一名于遗才之末。是科遂中了解元。」
《漢語大詞典》:瑰材
亦作“瓌材”。
(1).珍奇的栋梁材。亦比喻杰出的才具、才能。 汉 班固 《西都赋》:“因瓌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第宅:“ 安禄山 初承宠遇,勅营甲第。瓌材之美,为京城第一。” 宋 曾巩 《东轩小饮呈坐中》诗:“瑰材壮志皆可喜,自笑我拙何由攀。”明史·隐逸传序:“其抱瓌材,藴积学,槁形泉石,絶意当世者,靡得而称焉。” 清 钱谦益 《熊明遇中宪大夫制》:“﹝朕﹞愿得瓌材任重之人,以建经营告成之业。”
(2).指有杰出才能的人。 唐 骆宾王 《和孙长史秋日卧病》:“金坛分上将,玉帐引瓌材。”
《漢語大詞典》:将材(將材)
见“ 将才 ”。
《漢語大詞典》:将才
1.亦作"将才"。
2.刚才。
分類:刚才将才
《國語辭典》:将才(將才)  拼音:jiàng cái
具有成为将领的才能。《三国演义》第九三回:「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也作「将材」。
《國語辭典》:将才(將才)  拼音:jiāng cái
刚才。如:「他将才来过了。」
分類:将帅才具
《國語辭典》:身材  拼音:shēn cái
体态、体型。《红楼梦》第七回:「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只见上来一个人,高大身材,瘦黑面孔,穿了一身外国衣裳。」
《漢語大詞典》:材资(材資)
资质,天资。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故报罢之初,释然不自动,岂好大哉?诚其材资召取之如此故也。” 宋 曾巩 《贺蹇周辅授馆职》:“窃以安抚运使学士材资秀特,识度淹冲。”
分類:资质天资
《漢語大詞典》:材术(材術)
本领;才学。鬼谷子·飞箝“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南朝 梁 陶弘景 注:“或有状其所有,其短自形,此以重累为毁也。或有歷説其短,材术便著,此以毁为重累也。” 宋 曾巩 《亲旧书报京师盛闻治声》诗:“自知孤宦无材术,谁道京师有政声。” 宋 苏轼 《论仓法札子》:“臣材术短浅,老病日侵。”
《漢語大詞典》:弃材(棄材)
废材,无用之材。指物或人。 三国 魏 曹植 《当欲游南山行》:“大匠无弃材,船车用不均。” 晋 葛洪 抱朴子·务正:“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明 高启 《何隐君小墅》诗:“壁间田器掛,窗里浦帆来。自恋幽居乐,谁言是弃材。”
分類:无用
《漢語大詞典》:栋材(棟材)
栋梁材。 明 陈子龙 《祭张中丞文》:“令子二妙,国之栋材,却虏铭功, 麟阁 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