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义眼(義眼)
假眼。用特定材料制成,代替因失明而被摘除的眼球,借以改善仪容,但不起视觉代偿作用。
《國語辭典》:硬质合金(硬質合金)  拼音:yìng zhí hé jīn
用金属和金属碳化物粉末镕铸而成的合金。硬度很高,即使在高温下仍能保持其硬度。多用来制造削切金属的工具、拉模孔等。
《漢語大詞典》:煮练(煮練)
棉麻纤维制品加工的一道工序。用化学方法蒸煮棉麻等组织纤维材料,以除去天然杂质,有利于漂白、染色和印花加工。
《漢語大詞典》:竹根雕
以竹根为材料雕刻而成的工艺品。如:我国用竹子做的艺术品有竹刻、竹根雕、竹子盆景、竹臂搁等。
《漢語大詞典》:竹雕
以竹子作材料的雕刻工艺。分竹刻、竹根雕、留青、翻簧等多种制作技法。 黎鹤凌 《喜看笑罗汉》:“笔者曾到他家去拜访,发现他的‘宝库’里,有精巧的竹雕香熏、诗筒、活动的纸鼠等许多‘宝贝’。”
《漢語大詞典》:铸型(鑄型)
铸造金属器物的模型。铸型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砂型、金属型、陶瓷型等。砂型应用最广,但只能浇注一次,金属型则可浇注许多次。
《漢語大詞典》:整料
合乎一定尺寸,可以单独用来制造一个物件或其中的一个完整部分的材料。
《國語辭典》:武昌剩竹  拼音:wǔ chāng shèng zhú
晋陶侃任荆州刺史,镇武昌时造船,将剩馀的木屑及木头全部贮存。后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见《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后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二刻拍案惊奇。小引》:「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馀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
分類:材料
《漢語大詞典》:乌角带(烏角帶)
(1).镶有角质材料的黑色革制腰带。为古代官吏所服用。元史·舆服志一:“带八十有五,蓝鞓带七、红鞓带三十有六,乌角带二,黄鞓带、乌角偏带四十。”
(2).泛指官员服用的腰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汝本 浙江 一无赖贼,买得条乌角带,鼻骨倒竪矣。”
《國語辭典》:太阳电池(太陽電池)  拼音:tài yáng diàn chí
一种将光能转成电能的半导体装置。能因光的照射在两极间造成电动势,可供人造卫星仪器作为电源。多用矽或砷化镓作为材料。
《漢語大詞典》:塑建
塑造;用可塑材料建造。例如:塑建孙中山雕像。
《漢語大詞典》:填缝
强力填入密封材料来堵塞使之紧密而不渗漏
用水泥砂浆或灰浆填补(如墙缝或地面)
《漢語大詞典》:填料
搀在混凝土、橡胶、塑料等中间起填充作用的材料,通常是粒状、粉末状或纤维状,如黄土、锯末、滑石、石棉、碳黑等。
《國語辭典》:样品(樣品)  拼音:yàng pǐn
少量足以代表买卖商品品质的现货。也称为「货样」。
《漢語大詞典》:橡皮泥
用生橡胶、白石蜡、陶土等材料搀和颜料制成,柔软有塑性,不易干,可供捏制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