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81,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1 92 93 下一页
李晚焘(字 观必、宽必 号 响山、直斋 )
李滋然(字 命三 号 树斋 )
李莲英( 英泰 字 乐元 号 灵杰 别称 小李子 )
李徵庸( 孝伯、韬 字 特生 号 铁船 )
李祖训(字 恢业 号 警樵 )
李端遇(字 小岩 号 青渠散人 )
李秉钧(字 子桂 号 石樵 )
李熙(名 载晃 字 明夫、圣临 号 珠渊、诚轩 )
李岳瑞(字 孟符 号 小郢、菱滋、悔逸、亮鞶 )
李经钰(字 连之 号 庚馀、逸农 )
李九烈(字 又承 号 柳村 )
李云庆(字 霖卿 号 箭谱 )
李钟岳(字 菘生、申甫 号 晴岚 )
李经野(字 莘夫 号 曹南钝士 )
其它辞典(续上)
李云夔(字 右铭 号 一民 )李晚焘(字 观必、宽必 号 响山、直斋 )
李滋然(字 命三 号 树斋 )
李莲英( 英泰 字 乐元 号 灵杰 别称 小李子 )
李徵庸( 孝伯、韬 字 特生 号 铁船 )
李祖训(字 恢业 号 警樵 )
李端遇(字 小岩 号 青渠散人 )
李秉钧(字 子桂 号 石樵 )
李熙(名 载晃 字 明夫、圣临 号 珠渊、诚轩 )
李岳瑞(字 孟符 号 小郢、菱滋、悔逸、亮鞶 )
李经钰(字 连之 号 庚馀、逸农 )
李九烈(字 又承 号 柳村 )
李云庆(字 霖卿 号 箭谱 )
李钟岳(字 菘生、申甫 号 晴岚 )
李经野(字 莘夫 号 曹南钝士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李云夔,字右铭,号一民,浙江嘉善人。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真宝人。字观必、宽必。号响山、直斋。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滋然(1847年4月20日—1921年4月3日),字命三,号树斋,优廪生,民籍,四川省重庆府长寿县南门外火神街李家黑院子人,原籍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清末政治人物。世袭云骑尉,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8—1911 【介绍】: 清顺天大城人,原名英泰,后改今名,字乐元,号灵杰,绰号皮硝李,又称小李子。九岁入宫为太监,因善于迎合,深得慈禧太后宠信,擢内廷总管,赐二品顶戴。在清宫五十余年,玩弄权术,干预朝政,谋陷维新派,卖官鬻爵,贪污受贿,成为一代权监。慈禧死后,退居宫外,旋死。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徵庸(1848年12月26日—1902年1月22日),谱名佑钧,原名孝伯,改名韬,字特生,号铁船,四川省邻水县人。光绪三年丁丑科二甲第13名进士(1877年),曾任刑部贵州司主事、广东惠州府河源县(捐)、香山县、揭阳县、海阳县、南海县知县、山东沂州府水利盐捕通判、督办四川矿务商务大臣、南洋考察商务大臣。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李祖训(1849~1908),字恢业,号警樵。清竹堑北门人。年少时即立志研习艺文。同治十一年(1872),取进台湾府学附生,光绪元年(1875)补廪生,光绪十二年(1886)取中岁贡。光绪十九年(1893)任台湾府学训导。日本统治后,先后于明治三十二年(1897)、明治三十四年(1899)登庸新竹办务署参事,并获台湾总督授佩绅章。为「竹梅吟社」社员。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端遇字小岩,号青渠散人,山东安丘人。清朝官员。李端遇是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进士。留京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务。后来,升任光禄寺少卿、鸿胪寺正卿、太仆寺正卿、通政使司通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兼钱法堂事务。李端遇多次出任考官。光绪二十一年三月《马关条约》签订后,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三日,光绪帝发布保举人才的明发上谕。该旨下达后,保举人才的奏折纷至。其中,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六日,通政使安徽学政李端遇保直隶候补道钱奎元。清朝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京师义和团正兴盛,慈禧太后命李端遇和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充京师团练大臣。清廷颁布了宣战诏书之后,李端遇奉慈禧太后之命“统带义和团,会五城稽查,参与京城防守事宜”。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六日,奉命兼署吏部右侍郎。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李端遇等人急奏:“天津失守,系倭人装扮拳民,夜赚城门,京城重地,不可不予为防备。”庚子事变结束后,李端遇不得志,翌年逝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李秉钧(1852~1904),字子桂,号石樵,清台北艋舺人。为当地文士黄中理之高足,同治十一年(1872)取进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中法战争时为暖暖街坐探委员,因战功,补县丞。同年十月十七日,随将领刘朝祜领军入山察看淡水东南屈尺庄番情,安抚当地原住民八社。光绪十八年(1892)参加会试,补贡生。日本治台后,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担任台北县事务嘱托,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授佩绅章,九月任台北县参事,并任总督府国语学校教务嘱托。明治三十二年(1899)六月转任官盐组合事务。明治三十三年(1900)再任台北县参事,兼《台湾日日新报》编辑。明治三十六年(1903)任临时旧惯调查会事务嘱托。次年(1904)八月病卒。李氏出身农家,而力学不倦,擅于书画,精通文艺,曾参与日人「玉山吟社」诗会,与土居香国、水野大路等诗友多有酬唱。著有《石樵集》八卷,惜今未见,作品散见于《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注)(黄文车撰) 〖注文: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王国璠《台北市发展史》,台北:台北市文献委员会,1981年。〗
人物简介
简介
李熙(1852年—1919年),即朝鲜高宗,朝鲜王朝第26代国王、大韩帝国开国皇帝(1864年—1907年在位)。初名载晃,字明夫,乳名命福;即位后改名为“熙”(正写为“㷩”),字圣临,号珠渊、诚轩。是朝鲜仁祖李倧的九世孙、兴宣大院君李是应的嫡次子。维基
李熙,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16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李岳瑞(1863-1927) 字孟符,号小郢,又号菱滋、悔逸、亮鞶。陕西咸阳人。光绪九年(1882)进士。授工部主事。擢员外郎,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中,列名保国会,政变作,削籍归。光绪末游上海,受聘为书局编纂,并为各报刊撰稿。入民国,任清史馆协修。工词,绵邈韶丽,近周草窗。有《春冰室野乘》、《郢云词》。人物简介
1852-1927 字孟符,渭城区正阳乡庇李村人。自幼跟刘古愚读书。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工部主事,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兼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办铁路矿务事。“戊戌维新”期间,负责接奉传旨要务,同宋伯鲁一起组织关西学会,积极参加保国会的活动,也是光绪皇帝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之间进行联络的重要人物。维新变法期间,常把朝廷重要情况转告维新派人士及国闻报馆,通过该报宣传变法维新主张,主动承担《时务报》在北京的募捐收款和发行工作。扩大维新思想的宣传。李把《时务报》每期给刘古愚寄100份,扩大在陕西和西北影响。变法失败后,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0月被革职。遂回咸阳家巾赋闲。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张济远邀请,赴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辛亥革命后,一直任清史馆编修,参与编纂《清吏稿》。晚年回归故乡,著有《春冰室野乘》三卷等。郢云词·自序
少嗜倚声,困于帖括,未暇致力。通籍后稍稍为之,十年以来,簿书鞅掌,辄复中辍。归田以后,杜门谢客,尽戒笔墨,吟事遂废。惟乐府小技,无关大道,偶一寄意,零笺断纸,辄弃之敝簏中,不自惜也。庚子春抱骑省之感,忧伤憔悴,侘傺无俚,残镫虚幌,月夕花晨,时有所作,篇什遂积。璿儿惜其零弃,手录成帙,儒者率卑填词为小道,几于俳优蓄之。然其体肇始于三百篇,滥觞于汉魏乐府,由风雅颂而五七言,由古而律,由律而长短句,此亦三统质文迭嬗之故,非人力所能为者。周秦欧柳辛姜吴王诸大家皆能以忠君爱国之感,微词讽谏之义,自尊其体,非可以一二侧艳之辞,狭邪之语摒诸文章之外也。此事在关陇竟成绝学。刻羽引商,素谢不敏,浊酒孤吟,幺弦无和,自写沈忧,不计其声韵之合否也。光绪辛丑花朝,岳瑞自记于荄滋盦。维基
李岳瑞(1862年—1927年),字孟符,晚清进士、政治人物,陕西咸阳县正阳乡庇李村(今属咸阳市渭城区)人。早年师从刘古愚。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工部员外郎、总理衙门章京兼办铁路矿务事宜等职。为黄遵宪、汪康年等创办的《时务报》募款。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革职归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元济邀至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民国后曾参纂《清史稿》。著有《评注〈国史读本〉》、《春冰室野乘》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八
李经钰,字连之,号庚馀,一号逸农,合肥人。光绪癸巳举人,河南候补道。有《友古堂诗》。
人物简介
维基
李九烈(1853年—?),字又承,号柳村,福州驻防汉军镶蓝旗人,同进士出身。同治癸酉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26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李云庆,字霖卿,号箭谱,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二甲第三名进士,与蔡元培、叶德辉等同榜。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改兵部主事候选道。-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钟岳(1854年—1907年9月23日),字菘生,一字申甫,号晴岚,山东省安丘县北辉渠村人。18岁中秀才,39岁中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出任浙江山阴县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经野(1855年—1943年)字莘夫,号曹南钝士,山东省曹县龚楼乡土地庙人(清朝为菏泽县扣地),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李经野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幼读私塾。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会试,中三甲九十一名进士;同年五月,著以主事分部学习。光绪十年(1884年)任户部主事。光绪二十四年六月(1898年),山东省办理股票,当局按田亩摊派,李经野认为“此乃扰民之法”,乃上奏,意见获光绪帝采纳,下令禁止此类行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同年升任福建司郎中兼财政处提调内仓监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被贬为廉州府知府。在廉州府任内,他清理积案,兴办学校,还集资兴建廉州西门桥,并亲自书写了“惠爱桥”匾额,悬挂在桥顶。廉州邮局当时由洋人控制,一位华籍员工工作失误,洋人本拟自行处置,但李经野三次去邮局交涉,要回了该华员,由中国自行处理,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廉州府知府三年任满后,李经野调任湖北造币总厂总办,但他未就职,而是称病回乡。辛亥革命后,李经野一直在家闲居。1917年张勋复辟时期,他曾被任命为度支部右丞。1936年,韩复矩亲自拜望李经野,并拟聘其孙子李序安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兼韩复矩的秘书,遭李经野谢绝。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方面多次请他“主持地方”,均遭其拒绝。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掩护中国共产党干部。1938年3月,中共曹县工委委员、民运部长于子元到曹县东南开展工作,其间长期居住于李经野家。单县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张彤光遭到隶属亲日政权的县长通缉,躲藏在李经野家,后经李经野疏通,终于令其脱险。1938年底,八路军115师344旅在代旅长杨得志的率领下向南行进,于旧历十一月二十七日在温楼遭国民党方面李文斋部曾立堂的阻挡,双方激战三个昼夜,344旅未能攻克温楼。后来,李经野促成双方达成了和平协议,使344旅得以顺利南下。侯集区区长赵殿科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将李经野家作为联络点,他后来说,“李大人是清朝官员,晚年对共产党是有认识的,好多地下党员都得到他的帮助,其情难忘。”1943年,李经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