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合权(合權)
顺应时势;善于权变。 唐 刘禹锡 《唐故邠宁节度使史公神道碑》:“从众而合权也。” 唐 刘禹锡 《题淳于髡墓》诗:“寓言本多兴,放意能合权。”
《國語辭典》:变数(變數)  拼音:biàn shù
1.变动不确定的因素。如:「这件事情成功与否,仍有许多变数。」
2.代数式中,可以变易的各数。相对于常数而言。如ax+by+c一式中,x、y为变数。
《漢語大詞典》:谲变(譎變)
诡诈权变。 晋 郭璞 《江赋》:“及其譎变儵怳,符祥非一,动应无方,感事而出。” 元 王恽 《二十四大儒赞·荀卿》:“愤彼譎变,欺世迷民,性恶之説,有激而云。” 清 吴汝纶 《送张廉卿序》:“及其为书,则往往诡辞谬称,譎变以自乱。”
分類:诡诈权变
《漢語大詞典》:权正(權正)
权变与常道。北史·魏纪一论:“帝孝心叡略,权正兼运,纂业固基,内和外抚。”
分類:权变常道
《漢語大詞典》:谲权(譎權)
诡诈权变。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洪范》记灾,发於言貌,何 战国 之譎权乎哉!”
分類:诡诈权变
《漢語大詞典》:权人(權人)
谓权变诈伪之人。管子·问:“外事谨,则听其名,视其色,是其事,稽其德,以观其外。则无敦於权人,以困貌德。”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尹桐阳 曰:“权人者,谓权变诈伪之人也。”
《漢語大詞典》:机术(機術)
(1).机巧的技术。后汉书·左雄周举等传论:“ 郎顗 阴阳详密, 张衡 机术特妙。”
(2).机智权变之术。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某公德行文学,器度标準为大臣仪表,望之可敬。然长厚有餘,心无机术。”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僧 德普 ……俶儻有机术。”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此事须侍郎济以机术,勿令惊动官家。”
《漢語大詞典》:权议(權議)
谓知权变,善谋划。韩非子·解老:“理定而物易割也,故议於大庭而后言则立,权议之士知之矣。” 陈奇猷 集释:“权议之士,谓知权变之士。”
《漢語大詞典》:权达(權達)
权变通达。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语智·总叙》:“两舌相战,理者必伸;两理相质,辨者先售。 子房 以之师, 仲连 以之高, 庄生 以之权达。”
《漢語大詞典》:谲主(譎主)
(1).欺诳主上。韩非子·孤愤:“此人臣之所以譎主便私也。”
(2).知权变的君主。《三国志·蜀志·刘封传》:“若乃权君譎主,贤父慈亲,犹有忠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
《漢語大詞典》:谲士(譎士)
通权变的士人。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九》:“ 三代 神圣,不忍薄譎士勇夫,而厚豢駑羸,探世变也,圣之至也。”
分類:权变士人
《漢語大詞典》:谈圆说通(談圓説通)
论说权变之道。 明 高攀龙 《答叶台山书》:“寧稟前哲之矩,硜硜为乡党自好,而不敢谈圆説通,自陷于无忌惮之中。”
分類:论说权变
《国语辞典》:死规矩儿(死规矩儿)  拼音:sǐ guī ju ér
固定僵化、不知权变的规则。如:「别只晓得守著死规矩儿,那很快就落伍了,怎能赶上时代的潮流。」
《国语辞典》:顺时达变(顺时达变)  拼音:shùn shí dá biàn
顺应时宜,通达权变。《文明小史》第一回:「目下年纪虽已古稀,却是最能顺时达变,所有书院里的学生,无有一个不佩服他的。」
《国语辞典》:谲而不正(谲而不正)  拼音:jué ér bù zhèng
通达权变而不守正道。《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