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公央婆  拼音:gōng yāng pó
流行于台湾的民俗杂耍。由一人身背道具,打扮成老公公背老婆婆的模样,表演誇张逗趣的姿态动作,造成滑稽趣味,多于迎神赛会时演出。也称为「公背婆」。
《国语辞典》:音乐剧(音乐剧)  拼音:yīn yuè jù
源自于十九世纪末,以音乐与歌曲结合舞蹈、戏剧、杂耍和综艺结合的一种表演。为musical comedy的中译名,简称为musical。它的剧情内容常包括幽默、讽刺、感伤、爱情等喜怒哀乐情感,用音乐、歌舞形式的演绎传达给观众。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如:《奥克拉荷马》(Oklahoma)、《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猫》(Cats)以及《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等。也称为「歌舞剧」。
《国语辞典》:卓别林(卓别林)  拼音:zhuó bié lín
Charles Chaplin
人名。(西元1889~1977)英国名电影演员。幼年为杂耍剧场童星,后演滑稽默剧,渐成为著名的喜剧谐星。曾主演伯爵、安乐街、淘金记、大独裁者等影片。
《国语辞典》:捣倒小厮(捣倒小厮)  拼音:dǎo dǎo xiǎo sī
捣倒,倒立走路。捣倒小厮指表演杂耍的人。《金瓶梅》第一九回:「今日夏大人费心,庄子上叫了四个唱的,四个捣倒小厮。」
《国语辞典》:耍狗熊  拼音:shuǎ gǒu xióng
1.使熊表演杂耍,以娱乐观众。
2.比喻玩弄人。
《國語辭典》:花把戏(花把戲)  拼音:huā bǎ xì
藉端生事。比喻不合情理的事。《醒世姻缘传》第一六回:「这只邢皋门去了不足一月,干出这许多花把戏了,还有许多不大好的光景。」
《漢語大詞典》:扮会(扮會)
节日集会演出的杂戏及各种杂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迎春》:“令各行装演臺阁,娼优扮会。”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到十五日晚上…… 湖州府 太守衙前紥着一座鰲山灯。其餘各庙,社火扮会,锣鼓喧天,人家士女,都出来看灯踏月。”
《漢語大詞典》:调把戏(調把戲)
表演各种杂耍。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功名二字,如同那百尺高竿上调把戏一般,性命不保。”
分類:表演杂耍
《國語辭典》:调百戏(調百戲)  拼音:diào bǎi xì
表演杂耍、特技。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接了使客转回来,閒向官厅调百戏。」《金瓶梅》第八八回:「慌了守备,使人门前叫了调百戏的货郎儿进去,要与他观看。」
分類:表演杂耍
《漢語大詞典》:调把戏(調把戲)
表演各种杂耍。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功名二字,如同那百尺高竿上调把戏一般,性命不保。”
分類:表演杂耍
《國語辭典》:闯江湖(闖江湖)  拼音:chuǎng jiāng hu
离家出外谋生,寻求发展。如:「他闯江湖多年,都未曾回家探视双亲。」
《漢語大詞典》:社伙(社夥)
即社火。古代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杂耍。 清 西厓 《谈徵·言部·社伙》:“今人看街坊杂戏场曰社伙,盖 南宋 遗风也。 宋 之百戏皆以社名……伙者,方言凡物盛而多也。或作‘社火’,言如火燃,一烘而过也。”参见“ 社火 ”。
《國語辭典》:社火  拼音:shè huǒ
1.旧时村里中,节日时应节扮演的杂戏。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霍山行祠》:「沿路迎引到庙上露台上相扑,捧正殿妓乐社火酌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到于是日,合乡村男妇儿童无不毕赴,同观社火。」
2.同行、同业。《水浒传》第五八回:「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祇应?」
《國語辭典》:散耍  拼音:sǎn shuǎ
宋代一种表演技艺。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今之打和鼓,撚梢子、散耍皆是也。」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四。故都宫殿》:「杂班:双头侯谅,散耍刘衮、刘信。」
《國語辭典》:拉洋片  拼音:lā yáng piān
一种盛行于民国初年的民俗杂艺,是电影未流行前的娱乐杂技。以敲打锣鼓方式招揽生意,将各种彩色的画片或西洋景物,挂于装有凸透镜的木箱中,一面说唱画片的内容一面换片,如电影般的供人观赏。唱词多七字句,唱腔则多为当地的民歌小调。也称为「拉大片」、「西洋景」、「西洋镜」。
《國語辭典》:落子馆(落子館)  拼音:lào zi guǎn
专门上演大鼓书、时调小曲的场所。如:「这家落子馆的收费便宜,所以生意十分兴隆。」也称为「乐子馆」、「坤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