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橦竿
古代杂技中的爬竿。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仁庙 初即位,秋宴百戏有缘橦竿者,忽坠地,碎其首死。”参见“ 橦末之伎 ”。
分類:杂技爬竿
《漢語大詞典》:橦末之伎
古代表演爬竿的杂技。《文选·张衡〈西京赋〉》:“百马同轡,骋足并驰,橦末之伎,态不可弥。” 薛综 注:“於橦末作其形状。” 唐 李德裕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彀中时落羽,橦末乍升猱。” 清 赵翼 《岁暮宴集梨园小部纵饮追欢即席有作》诗:“凭他橦末 都卢 戏,演出人间傀儡塲。”
《漢語大詞典》:移井
古代杂技魔术的一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 王利器 集解引 刘盼遂 曰:“洛阳伽蓝记卷一《景乐寺》云:‘寺中杂技,剥驴投井,掷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之。’ 杨衒之 与 颜氏 时代接近,故所言多相同也。”
分類:杂技魔术
《漢語大詞典》:跟挂
亦作“ 跟絓 ”。 倒挂身体的杂技表演。文选·张衡〈西京赋〉:“侲僮程材,上下翩翩,突倒投而跟絓,譬陨絶而復联。” 薛综 注:“突然倒投,身如将坠,足跟反絓橦上,若已絶而復连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辩问:“跳丸弄剑,踰锋投鋏,履絙登幢,摘盘缘案,跟挂万仞之峻峭。”艺文类聚卷六一引 晋 傅玄 《正都赋》:“乃有材童妙妓,都卢迅足,缘修竿而上下,形既变而景属,忽跟挂而倒絶,若将坠而復续。” 唐 李白 《明堂赋》:“扶标川而罔足,拟跟絓而罢躋。”文献通考·乐考二十:“杂戏盖起於 秦 汉 ,有……跟挂、腹旋、吞刀、履索、吐火。”
《漢語大詞典》:蹬梯
杂技节目。一演员仰卧,双足向上,以长梯竖置演员脚底,使演员一至数人攀梯表演各种动作。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蹬梯》题解:“解妇类仰卧,翘双足以承梯,一小儿作反腰,歌唱於梯之上,不倾欹焉。近梯有十三层者。” 阿英 《灯市》:“杂耍不外队舞、细舞……蹬梯。”
《漢語大詞典》:冲狭(衝狹)
古杂技名。类似后来的钻刀圈。文选·张衡〈西京赋〉:“衝狭燕濯,胸突銛锋。” 薛综 注:“卷簟席,以矛插其中,伎儿以身投,从中过。” 张铣 注:“狭以草为环,插刀四边,伎人跃入其中,胸突刀上,如烟之飞。”参见“ 投狭 ”。
《漢語大詞典》:投狭(投狹)
古杂技名。犹今之钻刀圈。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使之跳丸弄剑,踰锋投狭。”列子·说符“又有兰 子 又能燕戏者” 晋 张湛 注:“如今之絶倒投狭者。”
《漢語大詞典》:抛丸
杂技之一。两手上下抛接多个弹丸不使落地。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近来便是走索、缘竿、抛丸、倒立、吞刀、吐火等等奇妙的把戏,也都看得毫无意味。”参见“ 弄丸 ”。
《國語辭典》:弄丸  拼音:nòng wán
一种民俗杂技。表演者把几个球抛上空中,再用手接住,弄出各种花样。《庄子。徐无鬼》:「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巧技承蜩与弄丸,当前卖弄许多般。」
《漢語大詞典》:木熙
古代杂技的一种。指在高竿上作种种惊险表演。《淮南子·修务训》:“木熙者,举梧檟,据句枉。” 高诱 注:“熙,戏也。” 清 方以智 通雅·戏具:“木熙,即都卢缘橦之戏也……立竿三丈,缘其顶,舒臂按竿,通体空立者;移时也,受竿以腹,而项、手、足张,轮转;移时也,啣竿,身平横空,如地之伏,手不握,足无垂也;背竿髁夹之,则合其掌,拜起於空者,数也,盖倒身忽下,如飞鸟堕。”
《漢語大詞典》:拖绣毬(拖繡毬)
宋 时一种骑马追射红绣球的杂技游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旗次有马上抱红绣之毬,繫以红锦索,掷下於地上,数骑追逐射之。左曰‘仰手射’,右曰‘合手射’,谓之‘拖绣毬’。”绣,一本作“ 綉 ”。
《國語辭典》:水鞦韆  拼音:shuǐ qiū qiān
一种水上戏耍鞦韆的技艺。唐。王圭〈宫词〉:「内人希见水鞦韆,争擘珠帘帐殿前。」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又有两画船,上立鞦韆。……又一人上蹴鞦韆,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鞦韆。」
《漢語大詞典》:转碟(轉碟)
传统杂技节目。也叫耍花盘。演员双手各用数根细竿,各顶一个碟子的底,借腕力使之飞快转动,要求在表演各种难度很高的动作时碟子不得跌落。
《漢語大詞典》:走绳(走繩)
杂技节目之一。演员在悬空的绳索上来回走动,并表演各种动作。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至於舞竿走绳,特其平平者耳。”《孽海花》第六回:“ 江知县 道:‘是一班 粤 西来的跑马卖解的,里头有两个 云南 的 苗 女,走绳的技术,非常高妙,能在绳上腾踏纵跳,演出各种把戏。’”参见“ 走索 ”。
《國語辭典》:走索  拼音:zǒu suǒ
一种古代的杂戏。演员在悬空的绳索上行走,并表演各种动作。《文选。张衡。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也称为「走绳索」。
《国语辞典》:吞剑(吞剑)  拼音:tūn jiàn
我国传统杂技之一。表演者将长剑直插入喉咙,循食道,抵胃。《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梁有长蹻伎、掷倒伎、跳剑伎、吞剑伎,今并存。」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一二。艺能。杂戏》:「杂戏之技,层出不穷,如立竿、吞剑、走索、……一时难以尽记。」
《國語辭典》:演员(演員)  拼音:yǎn yuán
从事演艺工作的人员。如:「他是一个成功的演员。」
《國語辭典》:飞叉(飛叉)  拼音:fēi chā
一种民俗杂技。演员舞动装有活络环形铁片的钢叉,使其在臂、腿、肩、背等处滚动或抛掷空中,然后接住。按姿势的不同,有蜻蜓点水、苏秦背剑、凤凰展翅等多种花样。
《漢語大詞典》:扶卢(扶盧)
古代杂技的一种。攀缘矛戟之柄为戏。国语·晋语四:“侏儒扶卢,矇瞍脩声。” 韦昭 注:“扶,缘也;卢,矛戟之柲,缘之以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