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生酥杀人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有于方等时开佛知见者。法华玄义十曰:「生酥中杀人者,有诸菩萨,于方等大乘教得见佛性,住大涅槃,即其义也。」
乳中杀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用语,以乳等五味配一代五时之经。第一华严时,为乳味时。于此乳味时中,说华严经对于别圆之机是顿教之相也,同时复说小乘之提谓经,使闻者得大乘之益,称曰乳中杀人,以为不定教之相。乳中杀人者,谓乳中置毒,毒气发,能毒人,此取涅槃经之喻也。毒,即实相之理。法华玄义十曰:「今依大经二十七云:置毒乳中乳即杀人,酪苏醍醐亦复杀人。此谓过去佛所尝闻大乘实相之教,譬之以毒。今值释迦声教,其毒即发,结惑人死。若如提谓波利经,(中略)即是乳中杀人也。」
醍醐杀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过去佛所,尝闻大乘实相之教,譬如毒,今值释迦之说醍醐经,其毒即发,断结惑之生,谓之醍醐杀人。如涅槃经中钝根之声闻,开发慧眼,得见佛性是也。法华玄义十曰:「醍醐杀人者,如涅槃经中,钝根声闻,开发慧眼,得见佛性。乃至钝根缘觉菩萨七种方便,皆入究竟涅槃,即其义也。」
寸铁杀人
【俗语佛源】
语本宋代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犹言一发中的,一针见血,片言只语便可使学人顿悟自性。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故有此喻。直到明代,「寸铁杀人」这句话还流行在禅林中。「盖近日丛林议论,崇尚宗门,主于单刀入阵,寸铁杀人」(明·沈德符《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宋代朱熹很欣赏「寸铁杀人」之喻。《朱子语类》卷一一五说:「因举禅语云:寸铁可杀人。无杀人手段,则载一车枪刀,逐件弄过,毕竟无益。」一味搬弄许多经义文句,未从自性悟出,毕竟不能切实受用。以此援禅入儒的,还有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盖自我儒言之,若子贡之多闻,弄一车兵器者也;曾子之守约,寸铁杀人者也。」(李明权)
杀人不眨眼
【俗语佛源】
原形容经上所说的屠夫广额。《续传灯录》卷二八谓:「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汉,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掌故出于《涅槃经·梵行品》:「波罗捺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卷二用了这个典故:「王韶在熙河多杀伐,晚年知洪州,颇悔之,栖心元寂,冀以洗涤。尝请佛印元公升座。元知其意,炷香曰:『此香奉杀人不眨眼大将军,立地成佛大居士。』」后形容凶残好杀,反杀人当作儿戏。如《水浒传》第二六回:「武大有个兄弟,便是前日景阳冈上打虎的武都头。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男子。」(李明权)
救人须救彻,杀人须见血
【俗语佛源】
意即帮助人要帮到底,办事情要见效果。这句俗语出于北宋的《传灯录》卷三四:「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德山与岩头,万里一条铁。」禅宗有所谓「杀人刀」、「活人剑」:「杀人须是杀人刀,活人须是活人剑。既得杀人,须活得人;既活得人,须杀得人。」(宋《圆悟心要》卷上)「杀人」比喻「打得念头死」;「活人」比喻「救得法身活」。「救人须救彻,杀人须见血」体现了禅宗擅用的「杀」、「活」之机。后在文学上运用如《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第三九回:「那樵夫道:『你两番猜不著我的书谜儿,我不拽你上山来了。』天师道:『救人须救彻,杀人须见血。怎么这等样儿?』」亦有倒置的用法,如马烽《吕梁英雄转》第三四回:「人常说:『杀人要见血,救人要救彻。』你先去打仗,将来叫你叔叔给你磕几个头也行哩!」(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