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乘之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可闻一乘法之根机者。
【佛学常见辞汇】
具有听受一乘佛法的机根的人。
一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类之机缘也,谓当受同一种教之动机也,碧岩四十六则评唱曰:「古人垂示一机一境,要接人。」【又】一机关也。楞严经六曰:「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柚,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机谓机关,即发起之处也。一机以喻耳之一根,一根返源,诸根解脱。经云:虽见诸根动,要在一机抽。是也。
一机一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机谓属于内而恸于心者。境谓属于外而显于形者。释尊拈华为境,迦叶会其消息,破颜微笑,为机。又如烟为境,见之早知是有火,为机。碧岩录马大师不安则垂示,有曰:「一机一境,一言一句,且图有个入处。好肉上剜疮,成窝成窟,大用现前,不存规则。」此即机境也。涉于言句者,欲暂使学人有入处,诱引之方便耳。真个之大用现前,非拘于此规则者。虽然,机境非绝对的不用著,祇忌学人执之而已。一说,非真个自性彻见之师,徒拈槌竖拂,以对学人而拟禅机者,名为一机一境之禅者。
三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之三机也。(参见:三聚)
三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以三聚该收一切众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證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證悟者。三、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證悟,无缘不證悟也。此三聚之义通于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馀。」预流向已上之圣者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为不定聚。大乘之三聚有多义,智度论八十四曰:「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是通相说三聚,未判其位也。依起信论之所说,则十信已前之凡夫不信因果,为邪定,十住已上为正定,十信之人为不定性。此为实大乘之义。权大乘之相宗,则依智度论之说意,不因位而制之,依彼宗所立之五性而立之。即无种性之人为邪定,不定种性之人为不定性,菩萨定性之人为正定。又依释摩诃衍论之一说,则十圣为正定聚,三贤为不定聚,自馀之凡夫为邪定聚。是亦权大乘之意也。圭峰之起信笔削记三曰:「权教以无种性人为邪,以菩萨为正,以不定性人为不定。终教以一切异性为邪,三贤为正,十信为不定。」探玄记三曰:「若依地论,见道已上,方名正道。」
【佛学常见辞汇】
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是指一定可以證悟的一类众生;邪定聚是指毕竟不能證悟的一类众生;不定聚是指介于正邪之间,可能证悟也可能不证悟的一类众生。三聚就是三类众生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显宗论)
〔一、正性定聚〕,谓断贪瞋痴等,烦恼皆尽,心无邪伪,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正性定聚。
〔二、邪性定聚〕,谓四恶趣及一切边邪等见,不信正法,皆名邪性。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邪性定聚。(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三、不定性聚〕,谓此性或可为邪,或可为正,定非一向,是名不定性聚。
大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持大乘法可到菩萨乘之机类也。
小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可受小乘教化之下劣根机。非成佛之机言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只能接受小乘教法的根机。
天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然之机感也。止观一曰:「天机秀发。」
心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心之发动也。大日经疏七曰:「随种种乐欲心机,以种种文句方言,自在加持,说真言道。」文句七曰:「事似先迷,心机本顺。」
四机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机者机器也,又机缘也。善根当发,名为机。一人天机,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人天机也。二二乘机,谓厌恶生死,欣求涅槃,是二乘机也。三菩萨机,谓先人后己,慈悲仁爱,是菩萨机也。四佛机,谓于一切诸法而观中道实相以顿断诸惑而出生死,是佛机也。见法华文句十下。
【佛学常见辞汇】
人天机、二乘机、菩萨机、佛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人天机;厌恶生死欣求涅槃是二乘机;先人后己慈悲仁爱是菩萨机;于一切诸法观中道实相,以顿断诸惑而出生死是佛机。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四机者,机即机器,又机缘也,有可发之义,故名为机。
〔一、人天机〕,谓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是名人天机。
〔二、二乘机〕,谓厌畏生死,忻尚涅槃,是名二乘机。(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三、菩萨机〕,谓先人后己,慈悲仁让,是名菩萨机。(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四、佛机〕,谓一切诸法中,悉以等观入,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是名佛机。(等观者,即非空非假,平等中道观也。一道出生死者,以中道观,顿断诸惑,顿出生死也。)
正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可受其教法之机根曰正机。如净土门言恶人正机,女人正机等。法华玄义六曰:「未来善恶为正机也。」
本愿正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指本愿标的之众生而言。盖弥陀之本愿,由于欲救济罪业深重烦恼炽盛者之大悲心而建立者,故指末代浊世之吾人众生,为本愿之正机也。
目机铢两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见而分铢两之微,言人之机敏也。碧岩第一则垂示曰:「举一明三,目机铢两。」方语曰:「一见即知轻重。」
投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悟彻底,合于佛祖之心机也。
【俗语佛源】
彻悟的意思,合乎佛祖心机谓之投机。据说佛陀度生,应机说法,根据不同根机,宣说不同法门。《法华经·普门品》:「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是指观世音的三十二应,也就是他的应机说法。观世音尚且如此,佛陀当然更是这样。《续传灯录·法光禅师》:「使言言相副,句句投机。」如果话不投机,多说无用。所以俗话说:「话不投机一句多。」(见《古今杂剧》)。(今多作「半句多」)「投机」还有见解相同、意见一致、气味相合之意。后引申为「投机倒把」、「投机取巧」等,对那些不坚持原则、看风使舵的人,称之为「投机分子」。(无名氏)
妙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可受微妙感应之微妙机根也。法华玄义六曰:「妙机召究竟妙应。」
物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之机根也。止观大意曰:「起十界身,能随顺物机。」因明大疏序曰:「应物机于双树,浃至教于尘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