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朴字彦鲁,燕山人。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奉化人。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志道字原朴,嘉祥人。官安州学正。

人物简介

皇元风雅
县丞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高丽忠肃王时人。史称清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1372 【介绍】: 元明间江西金溪人,字太朴,一字云林。师从吴澄、范椁,通五经。元至正间授经筵检讨,与修宋、辽、金三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入明为翰林侍讲学士。与宋濂同修《元史》。兼弘文馆学士备顾问。后以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为由谪居和州,守余阙庙。怨恨卒。有《危学士集》等。
钦定四库全书·云林集·序
临川危太朴释书山房,将有观乎江海之上。虞集酌酒送之,而为之言曰:夫士者,有一乡之士,有一国之士,有天下之士。一乡之士,一乡之人有不得而见之者矣,况一国之士乎?一国之士,一国之人有不得而见之者矣,况天下之士乎?环百井之里以为乡,乡之人多矣。列千里之封以为国,一国之境广矣。合万邦之土以为天下,天下之体大矣。而士也,以一乡、以一国、以天下名,其何以知之乎?邵子曰: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万人之人,非其等乎。噫!何其不常见也。彼所谓天下之士,必有所居之国矣。一国之士,必有所居之乡矣。以天下之士、一国之士而处乎一乡焉,吾不待去亲戚远坟墓而得见之,不亦幸乎。去临川五百里而近,有一人焉,清文厉行,立志自信,曰范君德机者,太朴既得而从之。去临川二百里而远,又有一人焉,经明道立,为人师表,而曰子吴子者,太朴又得而师之矣。是岂非天下之士、一国之士而处乎一乡者乎?而二子者殁世矣,宜乎吾子之徬徨适远而有所求也。吾闻诸孟子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吾子其行矣,登东山则见鲁矣,登太山则见天下矣。吾子得一乡之善士而友之,则吾子亦一乡之善士矣。得一国之善士而友之,则吾子亦一国之善士矣。得天下之善士而友之,则吾子亦天下之善士矣。苟得天下之善士,吾请从太朴而为之执御焉。虽然,子亦欲子之善与孟子之言又有之矣。盖曰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固求至善之道也。集老且病,不足以有所适徒,将颂诗读书思古人之微以迟子之还,可乎? 至元三年十月雍虞集序。
明诗纪事·甲签·卷五
素字太朴,金溪人。元翰林学士承旨。洪武初,召至京,授翰林侍讲学士,坐失朝罢。寻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谪佃和州。有《学士集》五十卷。 (《诗谈》:金溪危素,入国朝老矣,盖元季之虎也。 田按:宋潜溪作《太朴墓志》称有文集五十卷、奏议二卷、《宋史稿》五十卷、《元史稿》若干卷。又谓至正初,太朴移书执政,请修宋、辽、金三史,乘传行宋两都,访摭阙遗,书成,其力居多。然则《宋史稿》固尝采用于史馆矣。太朴入明,其人不为世所重,故其集散佚。嘉靖中,归太仆酷好其文,尝有《奉托俞宜黄访求危太朴集并属蒋萧二同年及长城吴博士》诗云:「昔年宋学士,尝称太朴文。独立撑颓宇,清响薄高云。余少略见之,讽诵每忻忻。淡然玄酒味,曾不涉世氛。如欲复大雅,斯人真可群。苟非知音赏,宋公安肯云。嗟乎轻薄子,狂犬方狺狺。惜哉简帙亡,家簏少所蕴。徒为尝一脔,盈鼎未有分。四贤宦游地,博达多前闻。为我一咨访,庶以慰拳勤。」迄今所传《说学斋》百三十七篇之文,即太仆传抄本也。《云林诗集》二卷刻于元时,明初采诗者以太朴所作,元时传诵已多,故转从略。观除泰《明风雅凡例》云「元诗人入国朝,年齿最高者若危太朴,其诗刻元集已多,但录一二」可證也。太朴之文,明初当无抗手,其诗亦可并立于作者之林,采录虽多,犹憾未窥其备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4 【介绍】: 又名王不花,元高丽人。以阉人入事顺帝奇皇后。后亦高丽人,本与相识,甚爱幸之,累官资正院使,掌皇后财赋。气焰薰灼,与丞相搠思监相为表里,四方警报,将臣功状,皆抑而不闻,内外解体。官至集贤大学士。后为孛罗帖木儿所杀。
朴赛因不花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8 【介绍】: 元肃良合台人,字德中。由速古儿赤累官中书平章政事,明兵逼京师,诏守顺承门,城陷,以不降被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元净。字天镜。号朴隐,会稽人,父倪机。母严氏。容貌魁伟。襟怀煦然如春。世间机阱押阖之术。不识为何物。祝发受具。嶷然有远志。从天岸讲天台止观。复往双径。参行端。净入门。端厉声一喝。净若闻雷霆声。黏缚尽脱。遽稽首作礼。端曰。汝果何所见耶。复问答四三转。皆惬端意。端顾左右曰。是般若位中人也。遂命归侍司。寻掌书记。时年二十七。丙申。出世会稽长庆。升天衣万寿。四方问道者。闻风来归。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元净。字天镜。别号朴隐。越之会稽人。父倪机。母严氏。师初以童子出家。领昭庆濡律师戒。嶷然有远志。韩庄节公性。教之为文。伸纸引墨。思源源不可遏。公深加叹赏。既而从天岸济法师。习天台教。尽得其学。台宗诸老。竞以书聘之。欲令出门下。师不从。元叟端公。说法双径。人尊之为当代妙喜。师往从之。入门。叟厉声一喝。师若闻雷霆声。黏缚尽脱。遽稽首作礼。复问答三四转。皆惬叟意。遂录为子。使掌记室。久之。游建业。谒全悟䜣公于大龙翔寺。全悟门风高峻。不轻许可。见师特甚称之。继往临川。谒虞文靖公集。虞公尤称之。留九十日而还。他若黄文献公溍。蒙古忠介公泰不华。翰林学士危公素。其同辞称师。无异于虞公。名闻行宣政院。元至正十六年。请师出世会稽长庆寺。升天衣万寿禅寺。四方问道者。闻风来归。师以气衰。倦于将迎。营精舍一区。而归老焉。即山阴和塔是也。我太祖龙兴。师与钟山法会之选。与东溟目公。碧峰金公。特被召入内庭。从容问道。赐食而退。已而辞归和塔。若将终身焉。未几。灵隐虚席。诸山交致疏币。延师主之。师不得已而赴。未及期年。而崇德之祸作矣。师入院。甫浃日。寺之左右序言曰。寺政实繁乏。都寺僧司之。师曰。若等盍选其人乎。众咸曰。有德现者称多才。昔掌崇德庄田。能辟其莱芜。以食四众。倘以功举。谁曰不然。师诺之。先是。勤旧有闻。歆现之获田利。率无赖比丘。请于前主僧代之。及现之被选也。大惧发其奸私。走崇德县。列现过失。县令丞寘不问。适健令至上其事刑部。刑部讯鞫既得实。以师为寺长。失于简察。法当缘坐。移符逮师。或谓师曰。此三年前事尔。况师实不知。且不识闻。宜自辩诉可也。师笑曰。定业其可逃乎。至部。部主吏问曰。现之犯禁。尔知之乎。曰知之。曰。既知之。当书责款以上。师即操觚如吏言。尚书暨侍郎览之大惊。咸曰。师当今名德也。恶宜有是。荐审之务得其情。师了无异辞。于是。皆谪陕西为民。闻亦大悔。且泣曰。闻草芥耳。岂意上累师德。蚤知至此。虽万死不为也。师弗顾。行至宝应。谓从者曰。吾四体。稍异常时。报身殆将尽乎。夜宿宁国寺。寺住持。故师旧识。相见甚欢。师女弟之夫陈义安。宦移凤阳。以道经寺中。师悦曰。吾遗骸有所托矣。是夕共饭。犹备言迁谪之故。不见有惫色。明旦。忽端坐合爪。连称无量寿佛之名。泊然而逝。实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也。义安等。为其龛敛。以俟师之季父至。道衋然伤心。遣其法孙梵译。走宝应携骨而还。骨间舍利。丛布如珠。县大夫。及荐绅之流来观。皆叹息而去。其徒结竁于和塔祖垄之侧。瘗焉。寿六十七。腊五十三。三会语有录二卷诗文。曰朴园集。师容貌魁伟。襟怀煦然如春。世间机阱押阖之术。不识为何物。性尚风义。断江恩公。与师缔忘年交。断江卒。师为刊布诗集。复请虞公铭其塔。三主名山。起费补坏。具有成绩。其敷阐大论。发挥先哲。释门每于师是赖。千百人中。不能一二见焉。竟以无罪谪死。苟不归之于定业。将谁尤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净源,字天镜,一号朴隐,姓倪氏,会稽人也。父机,母严氏,皆为士族。童时,从弘教大师立公于大报恩寺祝发为僧,受戒于昭庆濡律师,嶷然有远志。韩庄节公性以道德辞章下帷授徒,净往从之。于群经要旨,作文程式,俯仰变化,开阖曲折,悉洞然心胸,伸纸引墨,思源源不渴,每进一解,韩公未尝不称善。天岸济以台衡止观开讲于虎林之集庆,净又往从之。济为折三千性具之义及四明孤山同异之辨,波澜浩荡,廉陛高严,净能一一领解,台宗诸老竞以书聘之。时元叟端说法双经山,人尊为“当代妙喜”。净又往从之,入门,叟厉声呵之,若闻雷霆,黏缚尽脱,遽却立作礼。叟曰:“汝果何所见耶?”复问答三四转,皆惬叟意,顾左右曰:“是般若位中人也。”遂录为弟子,命归侍司,寻掌记室,时年二十七。久之,出游建业大龙翔寺,寺主广智全悟䜣公精贯儒释,行文为世模范,不轻与人,见净盛称之。继往临川,谒虞文靖公集,虞公又盛称之,留三月乃还。当时能文者若黄文献公溍,蒙古忠介公泰不华,翰林学士危公素,莫不闻风赞赏,由是声光远施,上达聪听。元至正十六年,行宣政院请出世会稽长庆寺,迁天衣万寿禅寺,四方问道者日至,净以衰病倦于将迎,营精舍一区而归老焉,所谓和塔处也。元运既谢,明室初兴,诏天下名僧建会钟阜,升济幽灵。净与上竺东溟日、五台璧峰金特被召入内庭,从容问道,赐食而退。已而辞归和塔,若将终焉。洪武九年冬十二月,灵隐虚席,诸山交致疏币,延净主之,未及期年,而崇德之祸作矣。初灵隐有庄田在崇德,都寺僧德现掌之,开辟芜莱,以食四众,无赖比邱某歆其田利,请于前主僧代之。及净入灵隐,德现复充都监,某惧发其奸私,走崇德县,列现过失,县令丞寘不问。未几,有健令至,上其事刑部,刑部訉鞫得实,以净为寺主失于检察,法当缘坐,移符逮净。或谓净曰:“此三年前事,且实不知,宜自辩诉,可免。”净笑谢曰:“定业其可逃乎?”至部,主吏问之曰:“现之犯禁,尔知之乎?”曰:“知之。”曰:“既知之,当书责款以上。”净即操觚如吏言,尚书侍郎见之,皆大惊曰:“净当今名德,恶宜有是?”荐审之,务得其情。净了无异辞,于是皆谪陕西为民,行至宝应,谓从者道升曰:“吾四体稍异常时,报身殆将尽乎?”夜宿宁国禅寺,主僧总虚了旧日交游,相见甚欢。陈义安为青州卫知事,移戍凤阳,以道经此,亦留寺中,与净相遇,净喜曰:“吾遗骸有所托矣。”义安者,净之女弟夫也。是夕共饭,备言迁谪之故,不见惫色。明旦端坐合爪,称佛而逝,时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也,世寿六十七,僧腊五十三。义安、总虚为龛敛以俟,法孙梵译走宝应,焚其骨,舍利丛布如珠结,竁山阴和塔瘗焉。净容貌魁伟,怀煦然,如春世间,机阱之术,不禁自绝。性尚风义,断江恩与为忘年交。其卒也,为刊其诗集,复乞虞公铭其塔。三主名山,起废补败,具有成绩。《三会语》有录二卷;诗文曰《朴园集》,葺若干卷。译等哀慕慈法,惧其湮没,疏为事状,徵文于宋文宪公濂而铭诸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福建莆田人,字时举。通《春秋》、《》、《》三经。元至正末以隐逸荐不起,授北溪书院山长、泉州路教授,俱不赴。洪武初荐充兴化训导,师范甚端。坐事被逮,义不受辱,乃辞孔庙先祠,投井而死。有《莆阳人物志》、《方壶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五
时举初名槐,又名朴,以字行,莆田人。洪武初官兴化训导。有《方壶集》。 田按:闽中有壶山文会,初会九人:宋贵诚、方朴、朱德善、丘伯安、蔡景诚、陈本初,杨元吉、刘晟、陈观。续会者十三人:陈惟鼎、李、郭完、陈必大、吴元善、方炯、郑德孚、黄性初、黄安、陈熙、方坦、叶源中、释清源。月必一会,赋诗弹琴,清谈雅歌以为乐。余始见《福建通志》有方朴等《壶山文会集》,逮检郑王臣《莆风清籁集》而其事始详。凡与会者共二十二人。钱牧斋《列朝诗集》称郭完元末隐于壶山,与方时举等十二人结社。王臣讥其失考,以闽人考闽事,此固其专长耳。壶山会中,诗多雅音,以较十才子诗不多让也。时举有《莆阳人物志》,《福建通志》既录方朴《莆阳人物志》二卷,此后又有方时举《莆阳人物志》二卷,歧为二人,误矣。
朴翊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简介
高丽人。

人物简介

贞斋先生逸稿卷之二·本传
朴宜中字子虚。初名实。密阳人。父仁杞。版图总郎。宜中恭悯朝擢魁科。授典仪直长。累转献纳,司艺。王祦时。除门下舍人。升左司议大夫。与郑釐上疏曰。近日宪司所申数事。允合公论。而殿下未尽俞允。玆竭愚衷。辄冒言之。书曰。明王奉若天道。树后王群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是以。古之人君。无轻民事而惟难。无安厥位而惟危。怵惕惟厉。中夜以兴。坐以待旦。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奚暇为逸豫哉。我国家自圣祖创业已来。列圣相承。持盈守成。殿下以明睿之资。幼冲嗣位。亦克持守。九年于玆。比年以来。倭贼日炽。深入为寇。杀掠天民。焚毁庐舍。州郡凋弊。田野荒芜。加之水旱饥馑荐臻。而饿殍相望。仓廪虚耗。而用度不足。又草贼窃发。私相屠戮。人民离散。父子不保。祸乱之极。莫此为甚。矧惟上国不许通好。屯兵近境。窥伺衅隙。又况天灾人妖地怪与夫鸟兽泉鱼之异叠见谴告。一国人民。大小战慄。罔不忧惧。殿下诚宜兢兢业业。无敢逸豫。广延众论。以图治安。以消变异。不可一日之或怠。一事之或忽。况可为不急之务。纵耳目之娱。恣心志之欲。而盘乐怠仿哉。昔在有夏。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厥弟五人。述大禹之戒以作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饮。峻宇雕墙。有一于此。靡或不亡。大禹之训如是其严。而太康乃盘游无度。罔有悛心。卒以不保。商之太甲。欲败度纵败礼。伊尹训之日。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玆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太甲以是为戒而克终允德。为商之令王。夫太甲太康之所以有间者。顾训之行与不行耳。先儒谓以此二训。揭之座隅。铭之楹席。若古圣人俨临乎前。则保国之金汤。全生之药石也。伏望殿下以太甲为法。太康为戒。日以二训。三省于身。辍酒色歌舞之乐。绝鹰犬游畋之戏。无侮圣言。无逆忠直。无远耆德。无比顽童。崇素俭戒逸豫。远谗听谏。任贤去邪。夙夜孜孜。小心翼翼。常以敬天勤民为务。则可以答上天立君之意。可以胜祖考付托之重。可以慰臣民期望之心。而盈成之业。可永保矣。不报。迁成均大司成。拜密直提学。如京师请还铁岭迤北。自恭悯朝奉使者多赍金银土产。市彩帛轻货。虽有识者。迫于权贵所托。私装居贡献十分之九。中国人以为高丽人假事大。贪贸易来耳。及林,廉用事。其弊尤甚。宜中不赍一物。辽东护送镇抚徐显索布。宜中倾橐视之。解所着苧衣与之。显叹其清白。以告礼部官。天子引见。待之有加。显出语人曰。契宰相以下。吾所见高丽使臣多矣。至尊待礼。未有如朴宰相者。帝又命礼部官享宜中于会同馆。坐之前元平章院使上。遂寝铁岭立卫之议。时张子温死于锦衣卫。其从行二人。尚未东还。帝附宜中遣之。行数日。辽东以崔莹举兵闻。宜中到辽海。从者恐为辽东所执。中路皆逃。宜中单骑到辽东。略无惧色。王昌立。赐推诚补祚功臣号。恭让王时为同知经筵。一日王御经筵。谓侍讲官曰。予年齿已暮。虽读圣经。恐无益也。宜中对曰。昔晋平公谓师旷曰。吾年七十七。歚学恐年耆矣。师旷日。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戏其君者乎。帅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吾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平公然之。今殿下春秋尚富。学未晚也。王嘉纳。书云观上疏曰。道诜密记。有地理衰旺之说。宜幸汉阳。以休松都地德。王谓宜中曰。卿以迁都为如何。对曰。古昔人君。以谶纬术数。保其国家。臣未之问。况今下民多疑。有书来自上国。则曰必有事西北界。有报牒急骑。则曰天兵将至。禁宫门阑入。则是必有以也。民心既如是。又动众以迁。则下民尤惑矣。供亿之费。搔扰之弊。不可胜言。书曰。匹夫匹妇。不获自尽。人主罔与成厥功。愿殿下察焉。王曰。吾非不知其弊。阴阳之说。岂可尽诬也。不听。寻拜艺文馆提学兼成均大司成。入本朝。拜检校参赞议政府事。不就卒。年六十七。天资明敏。学问笃实。廉清慷慨。夷险一节。为文章。精深典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明江西永丰人,字尔愚,一说为邹瑾子。建文初以儒官仕周王府。直言极谏,王怒,禁锢之。事闻,帝以朴忠,升御史,迁秦王府长史。闻燕兵入京师,绝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