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天福中。僧有坐夏襄阳禅刹者。而本亦在焉。既解制。其僧谓本曰。吾出家居邺都西山竹林寺。寺前以石柱标准。他日有暇。无惜见访。当一击石柱。则某必奉迎。久之本果如约。往至邺都。遍求所谓竹林寺者无有也。或谩指一处曰。古老相传。以为此有贤圣所栖止。然亦空名。无实迹。复何必以自苦也。本见石柱峻拔。独念曰。昔其僧固有以教我矣。试一击之。则风云四合。只尺无所睹。少焉开霁。则楼台突兀。已在山门下。顷之。僧从内出。相与道故旧。喜甚。遂握手历阶登秘殿。方尊宿据坐大榻。顾问再三。本备述交契始末。尊宿曰。可留一饭即去。食毕。本乞住。其僧以尊宿命不可。遽别。罔知所之。
神僧传·卷第九
释法本。不知何许人也。循良守法行止庠序。言多诡激。天福中至襄州禅院。与一僧同过夏。朝昏共处。心地相于法本尝言曰。贫道于相州西山中住持竹林寺。寺前有一石柱。他日有暇必请相访。其僧追念此言。因往彼寻访洎至山下村中投一兰若寄宿。问其村僧曰。此去竹林寺近远。僧乃遥指孤峰之侧曰。彼处是也。古老相传昔圣贤所居之地。今则但有名存耳。故无院舍。僧疑之。诘朝而往。既至竹丛。丛中果有石柱。罔然不知其涯涘。当法本临别云。但扣其柱即见其人。其僧乃以小枝击柱数声。乃风云四起咫尺莫窥。俄然耳目豁开楼台对耸。身在三门之下逡巡。法本自内而出。见之甚喜问南中旧事。乃引其僧度重门升秘殿参其尊宿。尊宿问其故。法本云。早年襄州同过夏期此相访。故及山门也。尊宿曰。可饭后请出。在此无座位。食毕法本送至三门相别。既而天地昏暗不知所进。顷之宛在竹林中石柱之侧。馀并莫睹。即知圣贤之在世隐显难既。金粟如来独能化现者乎。
释本仁 朝代:后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得心法于洞山。住筠州白水院。众盈三百。玄言流播。设洞山忌斋次。僧问。供养先师。先师还来也无。仁云更下一分供食著。 西山众行者礼拜。仁问云。来作么。行云。来求指示。仁云。尔许多人。教我分付阿谁。 镜清行脚到。仁唤清云。天寒道者。清云不敢。仁问云。还有卧单得盖否。清云设有。亦无工夫展得。仁云。直饶道者滴水滴冻。亦不干他事。清云。滴水滴冻有什么事。仁云。高山顶上。无可与道者啖啄。 僧问如何是不迁义。仁云。落华随流水。明月上孤峰。仁将逝。焚香趺坐乃曰。香烟尽处。吾即行矣。果然。
高行本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建隆元年(960)任登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夏人,字归本。通《春秋》学,校《左传》、《公羊》、《榖梁》诸书。卖药养亲,游心画艺,深得其趣。真宗景德三年著《益州名画录》,录唐肃宗乾元至宋太祖乾德间在蜀中目击图画之精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又有《茅亭客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宋州楚丘人,字仲本。戚同文长子。少以文行知名。举进士。建隆二年以屯田员外郎为曹王府翊善。真宗景德二年,以迂懦循默,不能规戒罢。曾为随州书记,累官职方郎中、太常少卿。致仕卒,年八十一。
全宋诗
戚维,字仲本,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以屯田员外郎为曹王府翊善。累官职方郎中,以太常少卿致仕。卒,年八十一。事见《宋史》卷四五七《戚同文传》、《万姓统谱》卷一二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1008 俗姓郑,温州(今属浙江)人。五代吴越至宋初时禅僧。嗣天台德韶。后住温州瑞鹿寺。《五灯会元》卷一〇有传,并录存本先入宋前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本先(?~一○○八),俗姓郑,永嘉(今属浙江)人。为青原下十世。幼出家集庆院,年二十五,师事天台国清寺韶国师凡十年。后居永嘉瑞鹿寺逾三十年。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卒。有《竹林集》十卷,已佚。《五灯会元》卷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今录颂三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七
祖师名本先。生郑氏。温州永嘉人也。儿稚不甘处俗。去依集庆院沙门某。年二十五。为沙弥。诣天台国清寺。受满分戒。即造韶国师。服勤十年。住瑞鹿寺。足不历城邑。手不度财帛。不设卧具。不衣茧丝。卯斋终日。宴坐申旦。诲诱门弟子。踰三十年。其志弥厉。谓众曰。吾初见天台。言下便荐。然千日之内。四威仪之中。似物碍膺。如雠同处。一日忽然猛省。譬如洗面摸著鼻孔。作偈三首曰。非风幡动仁心动。自古相传直至今。今后水云人欲晓。祖师真是好知音。又曰。若是见色便见心。人来问著方难答。若求道理说多般。辜负平生三事衲。又曰。旷大劫来只如是。如是同天亦同地。同地同天作么形。作么形兮无不是。乃又曰。华严称。佛身充满于法界。是真个也无。且如佛身。既已充满法界。菩萨界。缘觉声闻界。人天修罗界。饿鬼畜生地狱界。应无处蹲。如是理论。太煞聱讹。寻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且道即今五根。所对六境。与汝是同耶是别耶。同则何不作一块。别则如何说唯是一心。大须著精彩。佛法不是等闲。大中祥符元年二月。谓门弟子如昼曰。为我造个卵塔。塔成我行矣。八月望日毕工。远近道俗造山。唯恐其后。是日如平居。至午时。安坐方丈。手结宝印。谓如昼曰。古人曰。骑虎头撩虎尾。中央事作么生。如昼曰。也祇是如昼。先曰。汝问我。如昼乃问。骑虎头撩虎尾。中央事作么生。先曰我也弄不出。于是奄然开一目。微视而寂。阅世六十有七。坐四十有二夏。长吏以其事闻。有诏本州常加检视。如昼乃奉其平生所著。竹林集十卷。诗辞千馀首。诣阙上进。诏藏秘阁。如昼特赐紫衣。 赞曰。读先传。校传灯语句。详略少异耳。夫自心非外有。妄尽而自返。则于生死之际。超然自得如此。然余每怪。前圣平日机辩。皆不可犯。至临终之日。皆弭光泯气。洞山曰。吾闲名已谢。临济曰。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今先又曰。我也弄不出。呜呼其有旨要乎。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本先,姓郑氏,温州永嘉人也。幼从州之集庆院出家,年二十五为沙弥,始诣天台国清寺,受满分戒,因侍韶国师,服勤十年,韶初导以“非风幡动,仁者心动”语,即时悟解,乃述颂三首,见色见心,自己了明,身心安乐,物不碍膺。及居瑞鹿,足不历城邑,手不度财货,不设卧具,不衣茧丝,卯时一食,宴坐申旦,诲教徒子,昕夕恳至,踰三十载,其志弥厉。宋大中祥符元年二月,谓弟子如书曰:为我造塔,塔成我行矣。中秋塔成,翌日参问如常,至午坐方丈,手结宝印,开一目微视,奄然而寂。如书奏其所著《竹林集》十卷诣阙上进,诏藏袐阁,如书赐紫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查蔤,字仲本(《舆地纪胜》卷一七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仲本,名不详,号复斋,邵武(今属福建)人。与虞俦太学同学,多有唱和。亦与朱熹有交(《朱文公文集》卷七八《复斋记》、卷八一《跋黄仲本朋友说》)。曾由浙江西路转运司幕得通判临安府(《尊白堂集》卷二《黄仲本自浙西漕幕得倅临安暂往寓居德清遽然话别诗以送之》)。《宋元学案补遗》下编卷四九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仁本,号裕斋(《洞霄诗集》卷三)。今录诗三首。
练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耒。宋建州建安人,字彦本。练干誉子。累试礼部不中,居家著书。有《大易发徽》、《二礼释疑》、《采野遗民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濮本,字君立。十岁能文。既壮,历游名区,曾作时事策谒苏洵,苏大奇之。事见《七十二峰足徵集》卷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赣州人,农家姜氏子。寄僧舍为徒,七岁不能言,召至京师,入宫忽能语。仁宗令削发,赐名行本,赐值千万贯。还乡创建大寺,累年寺成,对佛合掌端坐而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邵忱,字本忠,上元(今江苏南京)人。乡贡进士(《金陵诗徵》卷五),与苏唐卿同时(《费县志》卷一四上)。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本,住筠州(此据《嘉泰普灯录》,《五灯会元》作瑞州)五峰净觉寺。为南岳下十三世,宝峰克文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本,住台州宝藏寺。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慧勤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