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分类词汇(续上)
端本清源
极本穷源
本同末异
本柢
穷本极源
《国语辞典》:端本清源  拼音:duān běn qīng yuán
从根本源头上清理整顿,澈底解决问题。也作「正本清源」。
《漢語大詞典》:极本穷源(極本窮源)
谓彻底地推究本源。朱子语类卷九五:“ 伊川 言极本穷源之性,乃是对气质之性而言。”
《國語辭典》:本同末异(本同末異)  拼音:běn tóng mò yì
基本道理相同,但在外表、细节上则有不同的地方。《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选。卢谌。赠刘琨诗》:「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始素终玄,墨翟垂涕。」
《漢語大詞典》:本柢
(1).本源,根源。 章炳麟 新方言·自序:“及其作恆言録,沾沾独取史传为徵,亡由知声音文字之本柢。”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诚以人事连绵,深有本柢,如流水之必自原泉,卉木之茁于根茇,倏忽隐见,理之必无。”
(2).基础。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形象为本柢。”
《國語辭典》:穷本极源(窮本極源)  拼音:qióng běn jí yuán
推究事情的根本。如:「要恢复民族地位,穷本极源,先要将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也作「穷源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