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邵若愚 朝代:南宋初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五七四
邵若愚,号本来子,南宋初钱唐(今浙江杭州)人。著有《道德真经直解》四卷(存)。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本来禅师。西竺其号也。生抚州崇仁裴氏。七岁出俗十三谒一峰宁公。付以禅观之法。尝一定七日。偶闻人读清净经。豁然有省。颂云。几年外走丧真魂。今日相逢迥不同。身伴金毛石狮子。回头吞却铁昆崙。似一峰。峰用本色钳锤。痛与锥劄。示以偈曰。青山叠叠雨濛濛。狮子金毛拨不通。我也自知时未至。十回放箭九回空。项峰示寂。师于定中。与峰相见。作转语数十。打破水碗。遂出定而垂泪嘘叹。因往金山。见慈舟济禅师。方得决了。遂嗣焉。舟以深居岩穴。为嘱师奉以周旋越后。宁藩。闻师道迈。以礼三请。师不赴。且欲深隐。宁藩恐竟失师。因进书问道要。师拈方便语示之。藩信受。奉八字师号。以尊显之。从兹道誉遍寰区矣。乃走盱江黎川。隐寿昌禅院。学者踵集。复入闽之杉关。趋赴有加。盖以雷声虽远。闻者自震。虽欲痛晦埋踪。不可得也。众至无所容。主事措置土木。工甫毕。师焚香趺坐。索笔书偈云。这个老乞儿。教化何时了。颠颠倒倒任随流。是圣是凡人不晓。咄来来来去去去。海湛空澄。风清月皎。掷笔泊然就逝。阅世六十八。僧腊五十五。时永乐壬寅十月八日也。
本来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立于万物一如之见地时,众生如来,同一无异,故悟即烦恼为菩提,众生即如来,故众生之心性谓为本来成佛。
本来法尔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自始自然也。
本来面目
【佛学大辞典】
(公案)又曰本地风光,自己本分等。示禅门法道极度之语也。显教之本觉,密教之本初,亦不外乎是。然则何物为本来之面目,请参之。六祖坛经曰:「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佛学常见辞汇】
即自己的自性,离开了一切的烦恼和染污,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俗语佛源】
指不加饰伪的真相。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显示出诗人旷达而真率的性格。「本来面目」原是禅家语,源于《坛经·行由品》,谓六祖惠能接受衣钵后,南行到大庾岭,被惠明和尚追上。惠明声明「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先让他「屏息诸缘,勿生一念」。然后,惠能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当下大悟。「本来面目」在禅门中指真心、本性;见到「本来面目」也就是「明心见性」。从《坛经》的故事中可知,不思是非善恶,一念不生,即所谓「本来面目」。(李明权)
本来无一物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之悟道也。空之又空,第一义空也,与小乘之偏真但空相去天壤也。六祖坛经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呵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了无一物可了,是名真知。」传灯录三(达磨章)曰:「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将来与汝安。曰觅心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安心竟。」
【佛学常见辞汇】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假不实缘生如幻,所以说本来无一物。六祖坛经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识论所说。(参见:四种涅槃)
【三藏法数】
谓真如理随缘变造一切诸法,虽有烦恼垢染,而本性清净,具足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