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相说(相説)
亦作“相悦”。 彼此和睦、亲爱。《穀梁传·僖公元年》:“吾二人不相説,士卒何罪?”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説,则反唇而相稽。” 颜师古 注:“説音悦。”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周公 上圣, 召公 大贤,犹不相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二妇云:‘少年初不相识,亦未相悦。’”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这时新的才子+佳人小说便又流行起来,但佳人已是良家女子了,和才子相悦相恋,分拆不开。”
亦作“相悦”。 佛教语。谓脱离自性、本体而说法。《坛经·顿渐品》:“吾所説法,不离自性。离体説法,名为相説,自性常迷。”
《漢語大詞典》:垂迹(垂跡)
佛教谓佛、菩萨从本体上示现种种化身,济度众生。 晋 僧肇 《注〈维摩经〉序》:“幽关难启,圣应不同,非本无以垂跡,非跡无以显本,本跡虽殊,而不思议一也。”
《國語辭典》:明喻  拼音:míng yù
1.譬喻修辞技巧的一种,凡喻体、喻词、喻依三者具备的譬喻,称为「明喻」。如「人生如梦」一句的「人生」是喻体,「如」是喻词,「梦」是喻依。
2.明白指出两物之间的相似性或比喻关系的修辞法。相对隐喻而言。
《國語辭典》:物体(物體)  拼音:wù tǐ
由物质构成,占有一定空间的实体。
《漢語大詞典》:日体(日體)
太阳的本体。宋书·礼志一:“合朔之时,或有日掩月,或有月掩日。月掩日,则蔽障日体,使光景有亏,故谓之日蚀。”元史·天文志一:“﹝ 至元 ﹞二十九年正月甲午朔,日有食之。有物渐侵入日中,不能既,日体如金环然。”
分類:本体
《漢語大詞典》:所体(所體)
谓事物的本体。墨子·大取:“於所体之中而权轻重之谓权。” 谭戒甫 释:“后世论学,多言体、用或事、理。此所体者体也,理也。”
分類:所体本体
《漢語大詞典》:风体(風體)
(1).风格。 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刀笔不足宣功,风体所以弘益。”梁书·萧颖达传:“风体如兹,準绳斯在。”
(2).风的本体、实质。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唐 孔颖达 疏:“立春调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閶闔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风体一也,逐天气随八节而为之立名耳。”
《漢語大詞典》:呈质(呈質)
呈现本体。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讴·鹊》:“鹊之彊彊,诗人取喻。今存圣世,呈质见素。”
分類:呈现本体
《国语辞典》:电壶(电壶)  拼音:diàn hú
一种装有电热线的茶壶。通常以铝板、铝合金或不锈钢板为电壶本体,电热线则装设在氧化镁等绝缘性良好的粉末中,再包以铜管而制成。通以电流可产生高热,将壶中的水煮沸。如:「在客厅,用电壶煮开水泡茶,真是方便。」
《國語辭典》:隐喻(隱喻)  拼音:yǐn yù
一种修辞格。以两物之间的相似性来作间接暗示的比喻。相对于明喻而言。凡具备喻体、喻依,而喻词由「是」、「为」等代替的譬喻属之。如:「摇曳的柳条是曼妙的芭蕾舞者。」
《国语辞典》:藓类(藓类)  拼音:xiǎn lèi
苔藓植物初生时为绿色丝状体,后发芽生成藓的本体。无根、茎、叶等构造,有假根吸收水分。配子体多为扁平之叶状体,分背腹两面,罕为茎叶体,孢子体之孢蒴常为四纵裂之一群。以「地钱」为代表。古籍中常误称为「苔」。
《国语辞典》:轴突(轴突)  拼音:zhóu tú
axon
由神经细胞本体向外延伸的一条长突起,可将神经冲动传向标的细胞。俗称为「神经纤维」。
《国语辞典》:电脑百货(电脑百货)  拼音:diàn nǎo bǎi huò
与电脑有关的商品。亦特指除电脑本体之外的周边产品。如磁片整理盒、护目镜、滑鼠垫、清洁磁片等等。
《國語辭典》:暗喻  拼音:àn yù
隐而不显的譬喻。相对于明喻而言。
本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之根本自体也,对于应身而谓真身为本体。大日经七曰:「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梵网古迹上本曰:「化归本体,言还至也。」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的根本自体,在应身叫真身为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