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4,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末姻
末杀
末弩
末眷
末教
末富
乡末
小末
岩末
挞末
撞末
末端
姻末
营末
着末
《漢語大詞典》:末姻
远亲。北史·张谠传:“ 讜 性开通,篤於接恤, 青 齐 之士,虽疏族末姻,咸相敬视。”
分類:远亲
《漢語大詞典》:末杀(末殺)
亦作“ 末摋 ”。
(1).抹杀。扫灭。《汉书·谷永传》:“背可惧之大异,问不急之常论,废承天之至言,角无用之虚文,欲末杀灾异,满谰诬天,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颜师古 注:“末杀,扫灭也。”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五:“ 智 按汉书·谷永传‘欲末杀灾异,满谰诬天’,即‘抹摋’字,后人加手耳。”
(2).减轻;降低。新唐书·酷吏传·吉温:“ 萧炅 为 河南 尹,御史遣 温 到府有所讯詰,乃并治 炅 ,不为末摋。”新唐书·张镒传:“顷之,与 吐蕃 相 尚结赞 盟 清水 ,约牛、马为牲。 鎰 耻与盟,将末杀其礼,乃紿语 吐蕃 ,以羊、豕、犬代之。”
《漢語大詞典》:末弩
“强弩之末”的省语。 明 胡应麟 诗薮·元:“ 赵承旨 首倡 元 音……然体裁端雅,音节和平,自是胜国滥觴,非 宋 人末弩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国语, 左氏 末弩乎?”参见“ 强弩之末 ”。
《國語辭典》:强弩之末(強弩之末)  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
强弩射出的箭,到射程尽头,已经没有力道。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发挥效用。参见「彊弩之末」条。《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分類:强弩发出
《漢語大詞典》:末眷
谓眷顾。 唐 韦嗣立 《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诗:“末眷诚未易,佳游时更敦。” 唐 杜甫 《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诗:“鄙人奉末眷,佩服自早年。” 仇兆鳌 注引 张綖之 曰:“奉末眷,蒙眷顾也。”
分類:眷顾
《漢語大詞典》:末教
(1).谓后来行事的指导;未来的借鉴。管子·山权数:“故君无失时,无失策,万物兴丰。无失利。远占得失以为末教。”
(2).无关根本的教导。 汉 徐干 中论·务本:“且先王之末教也,非有小才小智则亦不能为也。”
《漢語大詞典》:末富
谓经营工商业致富。史记·货殖列传:“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最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且也天下有本富,有末富,其别在有田无田。”参见“ 本富 ”。
《漢語大詞典》:本富
指经营农业致富。与“末富”(经营工商业致富)相对而言。史记·货殖列传:“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最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且也天下有本富,有末富,其别在有田无田。”
《漢語大詞典》:乡末(鄉末)
在同乡前辈前谦称自己。 清 钱大昕 恒言录卷三:“﹝ 明 ﹞ 朱存理 《铁网珊瑚》,録 贞溪 诸名胜词翰,皆 元 时笔札也。其纸尾署名……有云‘乡末 维善 上’。”
《國語辭典》:小末  拼音:xiǎo mò
1.细小而卑微的。元。无名氏《替杀妻》第一折:「嫂嫂你是个良人良人宅眷,不是小末小末行院。」元。朱庭玉〈梁州第七。腹内包藏锦绣套。么〉:「虽是个女流辈,然住在花街柳陌,小末的谁及。」
2.在戏剧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唤小末科云)春郎孩儿,你近前来,我有句话与你说。」也称为「小末尼」。
《骈字类编》:岩末(岩末)
唐 刘得仁 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 细径萦岩末,高窗见海涯。
《漢語大詞典》:挞末(撻末)
蝴蝶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蛺蝶,一名野蛾, 江 东呼为挞末,色白背青者是也。” 元 萨都剌 《快雪轩》诗:“门外青山不得青,刮地东风翻挞末。”
分類:蝴蝶
《漢語大詞典》:撞末
爬杆。杂技的一种。 清 钱谦益 《徐武静生日赋赠八百字》诗:“身世双藩笼,乾坤百戏场。拔河羣作队,蹀堶巧相当。 粤 祝刀头沸,侲僮撞末忙。”
分類:杂技
《國語辭典》:末端  拼音:mò duān
最后、尽头。如:「他在这条绳子的末端打了一个结。」清。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类。雄胜于雌》:「雄者前翅左下右上相重叠,连接处有刚强之声器,末端有尾毛二,较雌者为长,雌者翅短。」
《國語辭典》:姻末  拼音:yīn mò
对于戚属尊长的自称。
《韵府拾遗 曷韵》:营末(营末)
见上
《漢語大詞典》:着末
(1).撩拨;沾染。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三折:“我本是个邪祟妖魔,他那俏魂灵倒将咱着末。”
(2).折磨;捉弄。 元 曾瑞 《山坡羊·闺怨》套曲:“孤幃独卧,良宵空过……凄凉无数来着末,凭谁顿开眉上锁。”
(3).着落。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三折:“早则没着末,致仕了弟子,罢任波虔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