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黄杨木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俗言黄杨至难长,若遇闰年却缩云。借以呵钝汉之参禅。大慧普说二曰:「这汉参黄杨木禅倒缩了也。」本草纲目三十六曰:「黄杨木其性难长,俗说岁长一寸,遇闰则退。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
过木桥
【佛学大辞典】
(公案)神山僧密与洞山良价过独木桥时,寄于拈提之故事,示一事一物不固执依倚,有无二见不可堕于待对者。颂古联珠通集第二十四曰:「神山与洞山过独木桥,洞先过了,拈起木桥曰:过来。师曰:价阇黎,洞乃放下木桥。」
经木
【佛学大辞典】
(物名)读经时所打之拍子木,谓之经木,亦曰音木。
钵喇底木叉
【佛学大辞典】
(术语)Pratimoks!a,(参见:木叉)
木叉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波罗提木叉Pratimoks!a之异称。译言别解脱,为戒律之一名。(参见:波罗提木叉)
管毒木
【佛学大辞典】
(物名)常瞿梨童女所持物之一。常瞿梨毒女经所谓:「左手把管毒木印。」是也。此木或谓是四角之木,或谓以毒木作管,或谓非一木名,乃束诸毒木为之,丙说似当。盖常瞿梨以诸毒蛇为璎珞,诸虫蟒蛇类为伴戏,不使诸毒龙蛇侵害众生,故应持如此木具也。
齿木
【佛学大辞典】
(物名)刷齿之小木也。寄归传一曰:「齿木者,梵惮哆家瑟托Dandakas!t!ha,惮哆译之为齿,家瑟托即是其木。长十二指,短不减八指。大如小指,一头缓须熟嚼。」大日经疏五曰:「印度国人,凡请僧食,乃至世人相命,皆先遗其齿木。以种种香华严饰而授与之,当知明日请彼饭食也。」
担木山
【佛学大辞典】
(界名)梵名朅地洛迦山Khadiraka之译名,九山,七金山之一。
【三藏法数】
担木,树名,以山形似此树,故名担木。高广各一万五百由旬。
机关木人
【佛学大辞典】
(譬喻)喻五蕴之假者。智度论六曰:「都无有作者,是事是幻耶?为机关木人,为是梦中事。」
盲龟浮木
【佛学大辞典】
(譬喻)涅槃经二曰:「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值浮孔。」同二十三曰:「清净法宝,难得见闻。我今已闻,犹如盲龟,值浮木孔。」圆觉经曰:「浮木盲龟难值遇。」称扬诸佛功德经中曰:「一切世界设满中水,水上有板,而板有孔。有一盲龟,于百岁中,乃一举头。欲值于孔,斯亦甚难。求索人身,甚难甚难。」
虫食木
【佛学大辞典】
(譬喻)涅槃经二曰:「如虫食木有成字者,此虫不知是字非字,智人见之终不唱言是虫解字,亦不惊怪。大王当知旧医亦尔,不别诸病悉与乳药,如彼虫道偶成于字。」止观一曰:「若但闻名口说,如虫食木偶得成字,是虫不知是字非字,既不通达,宁是菩提。」
双木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与双树同。谓之娑罗双树。正宗记曰:「趍拘尸那城,既至双木之间。」
五种护摩木
【佛学大辞典】
(名数)息灾者甘木,降伏者苦木,增益者果木,敬爱者花木,钩召者剌木。
护摩木
【佛学大辞典】
(物名)修护摩时焚于炉中者。要段木与乳木二种。段木者,松等之乾木,段段切之者。乳木者桑等之生木,有湿气者。先积段木于炉内,于其上置乳木,以强火力。其木材之种类及寸法削状,依于增益等四种坛法而各异。见护摩供事钞中。
波罗木叉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别解脱,是戒律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恶业,别别解脱。
枯木逢春
【俗语佛源】
「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这本是《五灯会元》里「婆子烧庵」故事中的两句话,后来人们用来形容枯木逢到春天又有生机。《敦煌变文集》卷二《庐山远公话》:「是日远公犹如临岩枯木,再得逢春」。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唐州大乘山和尚》:「僧问:『枯木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稀有。』」后来用枯木逢春,比喻从绝望中重获生机。如《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两口儿回到家乡,见了岳丈黄太学,好似枯木逢春,断弦再续,欢喜无限。」(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