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毗木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Vimukti,译曰解脱。(参见:毗目叉)
香木
【佛学大辞典】
(物名)出厕去秽之木。以香材造之,悬于竿端摩擦之而净两手。见象器笺二十。
枯木
【佛学大辞典】
(杂名)唐石霜诸禅师会下有禅坐而不卧者。天下谓之枯木众。宋僧传十二(庆绪传)曰:「如是二十年间,堂中老宿,长坐不卧,屹若椔杌。天下谓之石霜枯木众是也。」传灯录十五石霜章曰:「师止石霜山二十年间,学众有长坐不卧,屹若株杌。天下谓之枯木众也。」
枯木堂
【佛学大辞典】
(杂名)枯木众所居之堂。
枯木众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枯木)
枯木
【佛学大辞典】
(杂名)唐石霜诸禅师会下有禅坐而不卧者。天下谓之枯木众。宋僧传十二(庆绪传)曰:「如是二十年间,堂中老宿,长坐不卧,屹若椔杌。天下谓之石霜枯木众是也。」传灯录十五石霜章曰:「师止石霜山二十年间,学众有长坐不卧,屹若株杌。天下谓之枯木众也。」
枯木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传灯录曰:「大海山法禅师有偈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枯木禅
【佛学大辞典】
(公案)五灯会元曰:「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祇供养得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
枯木龙吟
【佛学大辞典】
(杂语)意谓绝灭一切妄念妄想,至大死一番处,更苏生还来,而得大自在也。碧岩二则颂评曰:「僧问香严如何是道?严云枯木里龙吟。僧云如何是道中人?岩云髑髅里眼睛。」
草木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譬受教法雨润之一切众生。(参见:三草二木)
三草二木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经药草喻品所说。以譬五乘之机类:「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證,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名小树。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以此配于通途之五乘(五乘有通别二种),则如图。然菩萨乘中之大草二木,诸宗各依其字义,解释不同。天台如其次第配于藏通别三教之菩萨,而摄圆教之菩萨,然则三草二木即五乘,但示方便乘之机之差别耳。见法华文句七。嘉祥以大草二木如其次第配于三僧祇之菩萨。初地以前之菩萨为大草,至七地为小树,八地已上为大树。见法华义疏。慈恩以大草与二木为总别,大草者,对于人天二乘,总名菩萨为大草。二木者,更分别大草,以地前为小树,地上为大树。见法华玄赞七。又慈恩以此配于五性各别之三无二有,三草配于无性与定性声闻,定性缘觉之三者,二木为不定性菩萨与定性二者。见法华玄赞。
草木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真言两宗立草木成佛之义。天台于台宗二百题七有草木成佛之论目。依法华经诸法实相,涅槃经佛性体遍之教文,由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道理而成立。圆实之意,谓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隔有情无情,无情已有佛性,岂无成佛之理乎。然如华严谓真如随缘在有情之边为佛性,在无情之边为法性。如是差别佛性法性,故不成非情成佛之义。荆溪于金錍论中详细破之,极论为「木石无心语。生乎小乘。」以其是不知依正不二,色心一如之理,依凡情之迷见,故敢执木石无心也。荆溪释本经诸法实相之文谓实相必诸法。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身土既为实相,何不能成佛耶?又四明之言,谓:「欲显真修,须依理性。理非古今,不简古今。一成一切成,故说无情成佛也。」又真言宗之意,则据大日经所说六大周遍之理而立之。大日经阿阇梨真实智品曰:「我即同心位,一切处自在。普遍于种种,有情及非情。阿字第一命,嚩字名为水,啰字名为火,字名忿怒(风),祛字同虚空。」此中初句我即同心位说识大,后五句说五大,中间之一切处自在等三句,说六大之自在无碍。盖六大为大日之礼性,周遍于有情非情,故一切草木瓦砾,悉为如来之三昧耶身也。而有情既由于此六大周遍而往生,则非情亦此六大周遍。岂不能成佛耶。故据六大周遍之文,而草木成佛之义成立也。见秘藏记钞七。
鬼怖木
【佛学大辞典】
(植物)柳也。禅提比丘以柳枝咒龙。以后名柳树曰鬼怖木。见灌顶经。
流木
【佛学大辞典】
(譬喻)与浮木同。
浮木
【佛学大辞典】
(譬喻)幸运难遇,譬如海中之盲龟逢浮木也。杂阿含经十六曰:「大海中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遇出头,复有浮木,正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得遇此孔。(中略)凡夫漂流五趣海,还复人身,甚难于此。」涅槃经二曰:「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法华经八曰:「佛难得值。如优昙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辅行记五之二曰:「如大海中有一盲龟,尔时海中复有浮木,唯木一孔,可立龟身。此龟三千年,方得一出,亿百千出,何由可值浮木孔?」
婆罗提木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别解脱戒之梵名。(参见:波罗提木叉)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别解脱戒。
晡提木底鞞杀社
【佛学大辞典】
(饮食)Pa%timukta-bhais!ajya,陈弃药之梵名。(参见:陈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