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99,分140页显示 上一页 107 108 109 110 111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
木上座
木瓜林
木佛
木祛褒折娜
木底
木食
木律僧
木马
木鱼
木蛇
木头
木槵子
木槵经
木槵子经
佛类词典(续上)
木叉提婆木上座
木瓜林
木佛
木祛褒折娜
木底
木食
木律僧
木马
木鱼
木蛇
木头
木槵子
木槵经
木槵子经
木叉提婆
【佛学大辞典】
(人名)Moks!adeva,西土小乘之徒,尊玄奘三藏曰木叉提婆,译言解脱天。为解脱解律之异名,天者美最胜之称也。西域记十二曰:「小乘学徒号木叉提婆。」又比丘名。求法高僧传上曰:「木叉提婆者,交州人也,唐言解脱天。」
(人名)Moks!adeva,西土小乘之徒,尊玄奘三藏曰木叉提婆,译言解脱天。为解脱解律之异名,天者美最胜之称也。西域记十二曰:「小乘学徒号木叉提婆。」又比丘名。求法高僧传上曰:「木叉提婆者,交州人也,唐言解脱天。」
木上座
【佛学大辞典】
(杂名)山堂肆考曰:「夹山问佛印:和尚阇黎与什么人同来?曰:木上座。」指杖也。
(杂名)山堂肆考曰:「夹山问佛印:和尚阇黎与什么人同来?曰:木上座。」指杖也。
木瓜林
【佛学大辞典】
(地名)优楼频螺迦叶Urvilva%ka%syapa之译名。法华文句一曰:「优楼频蠡,亦优楼毗,亦优为,此翻木瓜林。」
(地名)优楼频螺迦叶Urvilva%ka%syapa之译名。法华文句一曰:「优楼频蠡,亦优楼毗,亦优为,此翻木瓜林。」
木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木制之佛像。
(杂语)木制之佛像。
木祛褒折娜
【佛学大辞典】
(物名)Mukhapon^chana(Pron^chana),比丘十三资具之一,译言拭面巾。见有部百一羯磨十。
(物名)Mukhapon^chana(Pron^chana),比丘十三资具之一,译言拭面巾。见有部百一羯磨十。
木底
【佛学大辞典】
(杂语)Mukti,又曰目帝罗Mucira,译言解脱。梵语杂名曰:「解脱,木底。」名义集五曰:「目帝罗,此云解脱。」
(杂语)Mukti,又曰目帝罗Mucira,译言解脱。梵语杂名曰:「解脱,木底。」名义集五曰:「目帝罗,此云解脱。」
木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山中之苦行者,绝五谷但食果实也。宋高僧传(智封传)曰:「焂辞出蒲津安峰山,禁足十年,木食涧饮。」
(术语)山中之苦行者,绝五谷但食果实也。宋高僧传(智封传)曰:「焂辞出蒲津安峰山,禁足十年,木食涧饮。」
木律僧
【佛学大辞典】
(杂语)如木偶之律僧也。斥无活用者之称。杂谈集一曰:「木律僧不信心地,荒禅僧不守戒律。」
(杂语)如木偶之律僧也。斥无活用者之称。杂谈集一曰:「木律僧不信心地,荒禅僧不守戒律。」
木马
【佛学大辞典】
(杂语)木制之马。以名解脱之当相也。从容录三则曰:「木马游春骏不羁。」
(杂语)木制之马。以名解脱之当相也。从容录三则曰:「木马游春骏不羁。」
木鱼
【佛学大辞典】
(物名)有二种:一为团圆之鱼鳞,读诵叩之;一为挺直之鱼形吊于库堂,粥饭击之,禅家呼曰梆。敕修清规法器章木鱼曰:「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释氏要览曰:「今寺院木鱼者,盖古人不可以木朴击之,故刻鱼象也。又必取张华相鱼之名,或取鲸鱼一击,蒱劳为之大鸣也。」摭言曰:「有一白衣问天竺长老云:僧舍皆悬木鱼,何也?答曰:用以警众。白衣曰:必刻鱼何因?长老不能答。以问悟卞师。师曰: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按此言召集僧侣等所用者。
【佛学常见辞汇】
以木制成的鱼,在读诵经文时叩击之。据说鱼类昼夜常醒不眠,今以木刻成鱼形而叩击之,目的在警惕众人不可昏沉懒惰,应该昼夜精勤修行佛法,直到成功为止。
【俗语佛源】
可供打击而发声的东西,印度人称为Ghanta (犍槌),意为声鸣、打木等。在寺院中,犍槌用于集众、报时等。晋代法显谓,他在于阗瞿摩帝大乘寺见「三千僧共犍槌食」(《佛国记》)。「木鱼」应是一种中国化的犍槌。《隋书》和《唐律疏议》中提到的「木鱼」是一种鱼形的木质符信,作用类似于虎符。唐·司空图《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云:「松日明金像,山风向木鱼。」可见至迟在唐代,寺院中已普遍使用木鱼了。原先的木鱼是刻木为长条形的「直鱼」,又称「长版」或「梆」,悬于库堂之侧,用于集僧、报时。《敕修百丈清规》谓:「木鱼,斋粥之时长击二通」,又谓「木鱼,报更则随更次第击之」,即指「直鱼」而言。稍后又产生一种刻木中空的「团鱼」,唐人亦称为「鱼鼓」。相传鱼昼夜常醒。作鱼形,是为警觉信众,防止昏惰。「团鱼」形制较多,用于念佛诵经时调整音节,一般为深红色或涂金,还有龙形或双鱼形的。吃斋、敲木鱼念佛的形象,民间是熟悉的。如张天翼《儿女们》:「他瞟了那边一眼,瞥见五姨太太敲著木鱼念经。」后来,僧人亦有敲木鱼报晓或化缘的。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又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一日,有游僧乞食于塾外,木鱼琅琅,自辰逮午不肯息。」明代以后,木鱼又逐渐发展为戏曲、曲艺和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之一。(李明权)
(物名)有二种:一为团圆之鱼鳞,读诵叩之;一为挺直之鱼形吊于库堂,粥饭击之,禅家呼曰梆。敕修清规法器章木鱼曰:「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释氏要览曰:「今寺院木鱼者,盖古人不可以木朴击之,故刻鱼象也。又必取张华相鱼之名,或取鲸鱼一击,蒱劳为之大鸣也。」摭言曰:「有一白衣问天竺长老云:僧舍皆悬木鱼,何也?答曰:用以警众。白衣曰:必刻鱼何因?长老不能答。以问悟卞师。师曰: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按此言召集僧侣等所用者。
【佛学常见辞汇】
以木制成的鱼,在读诵经文时叩击之。据说鱼类昼夜常醒不眠,今以木刻成鱼形而叩击之,目的在警惕众人不可昏沉懒惰,应该昼夜精勤修行佛法,直到成功为止。
【俗语佛源】
可供打击而发声的东西,印度人称为Ghanta (犍槌),意为声鸣、打木等。在寺院中,犍槌用于集众、报时等。晋代法显谓,他在于阗瞿摩帝大乘寺见「三千僧共犍槌食」(《佛国记》)。「木鱼」应是一种中国化的犍槌。《隋书》和《唐律疏议》中提到的「木鱼」是一种鱼形的木质符信,作用类似于虎符。唐·司空图《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云:「松日明金像,山风向木鱼。」可见至迟在唐代,寺院中已普遍使用木鱼了。原先的木鱼是刻木为长条形的「直鱼」,又称「长版」或「梆」,悬于库堂之侧,用于集僧、报时。《敕修百丈清规》谓:「木鱼,斋粥之时长击二通」,又谓「木鱼,报更则随更次第击之」,即指「直鱼」而言。稍后又产生一种刻木中空的「团鱼」,唐人亦称为「鱼鼓」。相传鱼昼夜常醒。作鱼形,是为警觉信众,防止昏惰。「团鱼」形制较多,用于念佛诵经时调整音节,一般为深红色或涂金,还有龙形或双鱼形的。吃斋、敲木鱼念佛的形象,民间是熟悉的。如张天翼《儿女们》:「他瞟了那边一眼,瞥见五姨太太敲著木鱼念经。」后来,僧人亦有敲木鱼报晓或化缘的。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又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一日,有游僧乞食于塾外,木鱼琅琅,自辰逮午不肯息。」明代以后,木鱼又逐渐发展为戏曲、曲艺和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之一。(李明权)
木蛇
【佛学大辞典】
(经名)木叉也,(参见:木叉)。朝野群载十二律师敕宣曰:「勤修香火,坚护木蛇。」
(经名)木叉也,(参见:木叉)。朝野群载十二律师敕宣曰:「勤修香火,坚护木蛇。」
木叉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波罗提木叉Pratimoks!a之异称。译言别解脱,为戒律之一名。(参见:波罗提木叉)
(经名)波罗提木叉Pratimoks!a之异称。译言别解脱,为戒律之一名。(参见:波罗提木叉)
木头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木头比犯戒之人。梵网经下曰:「犯戒之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异。」
(譬喻)以木头比犯戒之人。梵网经下曰:「犯戒之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异。」
木槵子
【佛学大辞典】
(植物)又云无患子。木树能辟邪鬼,故名无患。其实可以为念珠,谓之木槵子。梵名阿梨瑟迦紫Aris!t!a,千手合药经曰:「若有行人欲降诸大力鬼神者,取阿梨瑟迦紫,咒三七遍,火中烧。」注曰:「阿梨瑟迦紫者,木槵子是也。」崔豹古今注曰:「一名无患,昔有神巫名宝眊,能符劾百鬼。得鬼,以此棒杀之,世人以此木为众鬼所畏,故名无患也。」
(植物)又云无患子。木树能辟邪鬼,故名无患。其实可以为念珠,谓之木槵子。梵名阿梨瑟迦紫Aris!t!a,千手合药经曰:「若有行人欲降诸大力鬼神者,取阿梨瑟迦紫,咒三七遍,火中烧。」注曰:「阿梨瑟迦紫者,木槵子是也。」崔豹古今注曰:「一名无患,昔有神巫名宝眊,能符劾百鬼。得鬼,以此棒杀之,世人以此木为众鬼所畏,故名无患也。」
木槵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晋代失译之木槵子经一卷,在藏经小乘部中。更有不空译之木槵经。在藏经秘密部中。是同本重译也。
(经名)晋代失译之木槵子经一卷,在藏经小乘部中。更有不空译之木槵经。在藏经秘密部中。是同本重译也。
木槵子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附东晋录。波琉璃国王遣使,求佛法之要。佛使以木槵子百八称佛陀达磨僧伽之名,并分别功德之浅深。
(经名)一卷,失译,附东晋录。波琉璃国王遣使,求佛法之要。佛使以木槵子百八称佛陀达磨僧伽之名,并分别功德之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