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律
【佛学大辞典】
(经名)有部宗之戒律。又作律书,十诵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等。
(经名)有部宗之戒律。又作律书,十诵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等。
有部尼陀那
【佛学大辞典】
(经名)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之略称。
(经名)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之略称。
有部目得迦
【佛学大辞典】
(经名)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之略称。
(经名)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之略称。
有部律摄
【佛学大辞典】
(经名)根本萨婆多部律摄之略称。
(经名)根本萨婆多部律摄之略称。
有顶
【佛学大辞典】
(界名)天名。色界之第四处,本名色究竟天。此在有形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此外无色界有无形之世界),有顶之有,如有唐有宋之有,法华经序品曰:「从阿鼻狱,上至有顶。」法华经义疏二曰:「长行云阿迦尼吒(译言色究竟天),今称有顶者。楼炭经云:阿迦尼吒,在有色之顶也。」【又】无色界之第四处,非想非非想天也。是位于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妙句解六曰:「非非想天,名为有顶。是于三界有漏世间,极顶之故。」往生要集上本曰:「乃至有顶,轮回无期。」梵Akanis!t!ha,巴Akanit!t!ha。
【佛学常见辞汇】
天名,色界之第四重,本名色究竟天,因处于有形世界的最高顶,故称有顶。
(界名)天名。色界之第四处,本名色究竟天。此在有形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此外无色界有无形之世界),有顶之有,如有唐有宋之有,法华经序品曰:「从阿鼻狱,上至有顶。」法华经义疏二曰:「长行云阿迦尼吒(译言色究竟天),今称有顶者。楼炭经云:阿迦尼吒,在有色之顶也。」【又】无色界之第四处,非想非非想天也。是位于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妙句解六曰:「非非想天,名为有顶。是于三界有漏世间,极顶之故。」往生要集上本曰:「乃至有顶,轮回无期。」梵Akanis!t!ha,巴Akanit!t!ha。
【佛学常见辞汇】
天名,色界之第四重,本名色究竟天,因处于有形世界的最高顶,故称有顶。
有顶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参见:有顶)
(界名)(参见:有顶)
有顶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有顶地之惑也。又云非想之惑。有顶地为三界九地中之最上地,此地所起之惑,有见惑修惑之别,其中见惑,虽于见道一时断之,而修惑则于修道先断下八地之七十二品,次断有顶之九品中下八品,此名阿罗汉后向,最后断第九品,即名阿罗汉果。盖下八地之惑,以有漏欣上厌下之六行观得断之,而此有顶之惑,则非无漏智不能断。盖以无漏智势力牢强,能治自地之惑及上地之惑故也。见俱舍论二十四。
(术语)谓有顶地之惑也。又云非想之惑。有顶地为三界九地中之最上地,此地所起之惑,有见惑修惑之别,其中见惑,虽于见道一时断之,而修惑则于修道先断下八地之七十二品,次断有顶之九品中下八品,此名阿罗汉后向,最后断第九品,即名阿罗汉果。盖下八地之惑,以有漏欣上厌下之六行观得断之,而此有顶之惑,则非无漏智不能断。盖以无漏智势力牢强,能治自地之惑及上地之惑故也。见俱舍论二十四。
有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空教之语。指小乘之俱舍宗,大乘之法相宗而言。一者在小乘而立诸法实有之义,一者在大乘而立唯识本有之义,依此而一者对于小乘之成实宗,一者对于大乘之三论宗,而称为有教或有宗。
【佛学常见辞汇】
说有的道理的教法,如小乘的俱舍宗及大乘的法相宗是。
(术语)对空教之语。指小乘之俱舍宗,大乘之法相宗而言。一者在小乘而立诸法实有之义,一者在大乘而立唯识本有之义,依此而一者对于小乘之成实宗,一者对于大乘之三论宗,而称为有教或有宗。
【佛学常见辞汇】
说有的道理的教法,如小乘的俱舍宗及大乘的法相宗是。
有教无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唯有教道,而实际无行證之人也。天台一家,判藏教断惑位,通教八地已上,及别教初地已上为有教无人。盖藏通别之前三教,若约于行人禀教之边言之,固为有教有人,望当教之极果而进,然自因成果满上论之,则先示之极果,恰如以空拳诳惑小儿,蒙因中被接之益,悉接入于后教,无实證当教之极果者,摩诃止观三下曰:「别教因中,有教行證人。若就果者,但有其教,无行證人。何以故?若破无明,登初地时,即是圆家初住位,非复别家初地位也。初地尚尔,何况后地后果。故知因人不到于果故,云果头无人。」是即说别教之有教无人也。维摩玄疏四,亦出藏通二教之说。
【佛学常见辞汇】
谓只有教法而无真正修行和證悟的人。
(术语)谓唯有教道,而实际无行證之人也。天台一家,判藏教断惑位,通教八地已上,及别教初地已上为有教无人。盖藏通别之前三教,若约于行人禀教之边言之,固为有教有人,望当教之极果而进,然自因成果满上论之,则先示之极果,恰如以空拳诳惑小儿,蒙因中被接之益,悉接入于后教,无实證当教之极果者,摩诃止观三下曰:「别教因中,有教行證人。若就果者,但有其教,无行證人。何以故?若破无明,登初地时,即是圆家初住位,非复别家初地位也。初地尚尔,何况后地后果。故知因人不到于果故,云果头无人。」是即说别教之有教无人也。维摩玄疏四,亦出藏通二教之说。
【佛学常见辞汇】
谓只有教法而无真正修行和證悟的人。
有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习者习气,谓烦恼之气分。对于无明之语而云有习。
(术语)习者习气,谓烦恼之气分。对于无明之语而云有习。
有贪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上二界之贪烦恼也。有者上二界之定,及其依身。于上二界常起定贪多于内门而转,故立此名。外道于上二界起解脱之想,故为遮之而立此名。见俱舍论十九等。梵Bhavara%ga。
(术语)上二界之贪烦恼也。有者上二界之定,及其依身。于上二界常起定贪多于内门而转,故立此名。外道于上二界起解脱之想,故为遮之而立此名。见俱舍论十九等。梵Bhavara%ga。
有贪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贪相应及贪所系属之心也。不与贪相应之馀善心及无覆心,名为离贪心。见俱舍论二十六。
(术语)与贪相应及贪所系属之心也。不与贪相应之馀善心及无覆心,名为离贪心。见俱舍论二十六。
有执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属于吾身分之四大,为己心识所执持者,谓之有执受。如身体外之事物,不然者,谓之无执受。俱舍论一曰:「声唯八种,谓有执受。或无执受,大种为因。」同二曰:「有执受者,此言何义?心心所法,共所执持,摄为依处,名有执受。」
(术语)如属于吾身分之四大,为己心识所执持者,谓之有执受。如身体外之事物,不然者,谓之无执受。俱舍论一曰:「声唯八种,谓有执受。或无执受,大种为因。」同二曰:「有执受者,此言何义?心心所法,共所执持,摄为依处,名有执受。」
有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无间而言。间者间杂,又间隔之义。即馀心互相间杂。或有时间及空间之间隔也。往生论注上所谓有间心,选择集上所谓修杂行者,于阿弥陀佛,忆念常间断,故名有间,皆有时间间隔之意者也。
【佛学常见辞汇】
有间断。
(术语)对于无间而言。间者间杂,又间隔之义。即馀心互相间杂。或有时间及空间之间隔也。往生论注上所谓有间心,选择集上所谓修杂行者,于阿弥陀佛,忆念常间断,故名有间,皆有时间间隔之意者也。
【佛学常见辞汇】
有间断。
有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者造作之义,有造作,谓之有为。即因缘所生之事物,尽有为也。能生之因缘,是造作所生之事物者,所生之事物,必有此因缘之造作,故云有为法。本来自尔而非因缘所生者,谓之无为法。故有为者如言有因缘。大乘义章二曰:「为是集起造作之义,法有为作故,名有为。」俱舍论光记五曰:「因缘造作名为,色心等法,从因缘生,有彼为故,名曰有为。」俱舍论颂疏界品一曰:「为者作也,此有为法,众缘造作故名为,有彼为故,名为有为。」梵Asam!skr!ta。
【佛学常见辞汇】
有因缘造作之法。
(术语)为者造作之义,有造作,谓之有为。即因缘所生之事物,尽有为也。能生之因缘,是造作所生之事物者,所生之事物,必有此因缘之造作,故云有为法。本来自尔而非因缘所生者,谓之无为法。故有为者如言有因缘。大乘义章二曰:「为是集起造作之义,法有为作故,名有为。」俱舍论光记五曰:「因缘造作名为,色心等法,从因缘生,有彼为故,名曰有为。」俱舍论颂疏界品一曰:「为者作也,此有为法,众缘造作故名为,有彼为故,名为有为。」梵Asam!skr!ta。
【佛学常见辞汇】
有因缘造作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