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有表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有表业也。
有表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口意之三业,有有表业、无表业二种。又云有表色、无表色。(参见:业)
有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出离解脱之性,谓之有性。无佛性谓之无性,即阐提也。圆觉经曰:「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圭峰之略疏下一曰:「有性者三乘性也,无性者阐提性也。非为他日回心,现已齐成佛道。」
【三藏法数】
谓四大、五阴、六根、六尘,乃至涅槃等,皆是世间假名,施设有自性法,是名有性。(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有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门之一。(参见:四门)
【佛学常见辞汇】
四门之一。(参见:四门)
【三藏法数】
谓阿含小乘等经,说一切因果之法,悉皆实有,是为有门。(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有事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为法之异名。俱舍论一曰:「诸有为法,谓色等五蕴,亦世路言依,有离有事等。」颂疏曰:「有事者,事是因义,有为有因故,名为有事。」
有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无相之语,有造作之相者,有虚假之相者。大日经疏一曰:「可见可现之法,即为有相。凡有相者,皆是虚妄。」
【佛学常见辞汇】
有形态可见的意思。
有相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信有净土而念佛,求往生,是有相之作业也。往生要集下末曰:「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遍厌秽土,专求净土。」
有相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成道后十二年间,说阿含经,谓之有相教。此因阿含经以诸法实有之理为本故也。见华严经疏一,三藏法数十。
【佛学常见辞汇】
佛于成道后十二年间,说阿含经,世称为有相教,因阿含经是以诸法实有之理为本。
【三藏法数】
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前,见有得道,是名有相教。(见有得道者,谓二乘见一切法是有,不离色、心,因而得道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于十二年前,广制众戒,皆是因果实有之法,小乘于此得道,是名有相教。(十二年前者,即说阿含等经之时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说阿含经时,广制众戒,皆是因果实有之法,小乘之人,持之而得道果,是名有相教。
有相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撰择集本呼法相宗为有相宗,对于所谓无相宗之三论宗而言。曰:「且如有相宗,立三时教,而判一代理教。」在彼大乘,以心外之境为无,心内之法为有故也。
有相安乐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为身,口,意,誓愿之四种而明之。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相无相之二门,入定观念为无相安乐行。散心念诵为有相安乐行。万善同归集二曰:「南岳法华忏云:六根性清净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有相行,二无相行。无相安乐行,甚深妙禅定,观察六情根。有相安乐行,此依劝发品,散心诵法华。不入禅三昧,坐立行一心。念法华文字,行若成就者,即见普贤身。」(劝发品具名普贤菩萨劝发品,在法华经最末,劝散心念诵者。南岳之法华忏今不传,故引万善同归集)。
有相无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就有相无相有浅略深秘之二释。言其浅略之义,则凡夫所知色心之诸法,事相显了,心前现行,易了易知,谓之有相。诸法之体性,如幻虚伪,自性即空,无色无形,不存一相,谓之无相。言其深秘之释,则有相者,一切之法,各各之相,分明而住,无相者,一相之中具一切之相,而一相不留,具一切之相而无一相,故云无相,非为非色非形也。台宗圆教之圆空,妙空。毕竟空,第一空,与此第二释同。大日经供养法曰:「甚深无相法,劣慧所不解。为应彼等故,在有相说。」要略念诵经曰:「相无相甚深,少智所不能入。依无相说相,摄彼二种人。」凡密教之三本尊三密等皆有此有相无相之浅深二重也。彼宗,以无相一概为显教之浅义者,显密相对一往之义也。若于自宗言之,则尚以无相为深义,依此所引之经文可知。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事物有形态可见,谓之有相;因缘所成,自性即空,谓之无相。
有待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人身为待食物衣服等之资而立者。止观四上曰:「有待之身,必假资籍。」南山之戒疏四上曰:「有待之形,假资方就。」行宗记二上曰:「身名有待,必假资缘。」梁僧传,道安传曰:「损米千斛,弥觉有待为烦。」案,有待之字,本于庄子逍遥游之「犹有所待者也」句。
有待转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待之身可以转变也。
有待不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待之身,无常也。
有耶无耶
【佛学大辞典】
(杂语)心驰于有无二边而犹豫不决定也。多以名属于欲界修所断之无覆无记邪行相之智,亦有以为孤疑之相而用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