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有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欲界与色界之有情有色身者。金刚经曰:「若有色,若无色。」天台之疏曰:「有色即欲色二界,无色即空处。」长水之刊定记四曰:「有色即以色为身,无色即以四蕴为身。」
【佛学常见辞汇】
指欲界与色界中具有色身的众生。
【三藏法数】
有色者,有形碍明显之色也。谓此类有情,因颠倒障碍之惑,起精耀乱想之业,惑业显著,故感此生之报,即休咎精明之类是也。(休咎精明者,如星辰,吉者为休,凶者为咎;爝火蚌珠,皆精明之类,爝火即萤火也。)
有色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色界之诸天也。
【佛学常见辞汇】
色界的诸天。
有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执著于有之邪见。又云常见。智度论七曰:「有二种见:有见无见。」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空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法华经义疏四曰:「智度论云:爱多者著有故起有见,见多者著无故起无见。又云:四见多者著有,邪见多者著无也。」法华玄赞四曰:「若有者执我后身为有,常见也。若无者执我后身为无,断见也。」【又】就十八界而分别有见无见。唯色界之一为有见,他皆无见也。显色形色二者,由在彼在此之差别不同,而能示现彼此之言说,言说名见,有彼之言说,故名有见。又见者眼观照根色,故名为见,色眼有见,故名有见。见俱舍论二。梵Sanidars%anam%。
【佛学常见辞汇】
执著实有的邪见。
【三藏法数】
谓众生妄计一切诸法,实从因缘和合而生,执之为有,是名有见。(因缘者,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
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六根之身相者。临济录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
有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无作之语。与有相同。传通记杂钞五曰:「旧译经论云有作无作,新译经论云安立非安立。安立者有作义也,非安立者无作义也。」【又】有作者犹言有为,谓因缘所生之法也。
【佛学常见辞汇】
有作者的意思,与有为同义,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有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无法之语。如龟毛兔角体性都无者,谓之无法,如他之事物体用非无者,谓之有法。涅槃经十曰:「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又】于因明宗之前句,名为有法,后句名为法。即前句有后句之法之义。例如声(是有法),无常(是法)合二者而名为宗。因明大疏上本曰:「初所陈唯具一义能持自体,义不殊胜,不得法名。后之所陈具足两义能持复轨,义殊胜故,独得法名。前之所陈,能有后法,复名有法。」
【佛学常见辞汇】
有作为之法,如体用俱全的一切事物是,若龟毛兔角等体性全无者,则叫做无法。
有法自相相违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相违之第三。有法者,宗之前名辞,自相者,于其前名辞发表之事件,相违者,反对之意。即谓立者所设之因,望其宗之前名辞时,缺因之后二相,故不为成立其前名辞发表之事件之因,而反为可打消之之理由,遂至敌者即用其因,成立反对之宗者。见因明入正理论等。
有法差别相违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相违之第四。有法者,宗之前名辞,差别者,其前名辞里面所含之别件,相违者,反对之意。凡狡黠之论法,于宗之前名辞,怀抱二种之意许,立者成立其一,希敌者不成立。今立者所陈之因,于宜关系之同品不关系,反关系于不应关系之异品,缺因之后二相,敌者因之却为无过之因,是即有法差别相违因也。亦见因明入正理论等。
有法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空)
【三藏法数】
谓诸法从因缘和合,故有法生,是法体本不实,名有法空。又谓现在一切法及无为法名为有法,如是有法皆空,亦名有法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又谓理体之空寂。维摩经弟子品曰:「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同注「肇曰:小乘观法缘起,内无真主为空义。虽能观空,而于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无不极,所以究竟空义也。」大乘义章二曰:「空者就理彰名,理寂名空。」同二曰:「空者理之别目,绝众相故名为空。」万善同归集五曰:「教所明空,以不可得故,无实性故,是不断灭之无。」梵S/u%nyata%。
【佛学常见辞汇】
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男女一异等诸相无实,因缘所生,究竟无体,故谓之空。
有法意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宗之前名辞所用之语为立敌共许,然以狡黠之手段,秘有别种之意见者。四相违中,有法自相相违因与有法差别相违,敌者看破有法意许,即以立者自身之因喻破立者,立者之过误也。
有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森罗万象历然谓之有。其实体空虚谓之空。
有空中三时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分佛一代之教法为有空中之三教,谓佛,最初为破凡夫外道之我执,说阿含经等,示法有我无之理,次为破彼法执,说般若经等,示诸法皆空之理,终为破有空之二执,说解深密经等,示非空非有中道之理。此为大乘之至诚。依之而言初时之说为有教,第二时为空教,第三时为中道教。见唯识述记一本,了义灯一本。
有所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执著之心。分别之心也。智度论六十曰:「有所得者,所谓以我心于诸法中取相故。」同八十三曰:「诸有二者是有所得,无有二者是无所得。」佛藏经一曰:「有所得者,说有我人寿者命者。」探要记十曰:「爱执即生,名有所得。若执有相,是增益执,亦名常见。若执无相,是损减执,亦名断见。」涅槃经十七曰:「无所得者则名为慧,(中略)名大涅槃。」三论玄义曰:「有所得者为魔眷属,非佛弟子。」
【佛学常见辞汇】
有法可得的意思。
有所得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唐译仁王经上曰:「法相如是,有所得心无所得心,皆不可得。」良贲疏中二曰:「有所得者,取相之心也。无所得心者,无分别智也。」
有所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识谓之有所缘,心识以外之物谓之无所缘。所缘者如眼识之于色,耳识之于声。心识攀缘寄托之境界也。总之,心识必有此所缘,故名有所缘。俱舍论二曰:「六识意界及法界摄诸心所法,名有所缘,能取境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