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本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修成或修生之称。谓本来固有之性德也。依性宗之谈,则不论有情非情,其本性万德圆满,在圣不增,在凡亦不灭,譬如矿中之金,暗中之宝,是为本有。法华玄义七曰:「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为法身。」涅槃经十曰:「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又】四有之一。生后死前,现在之生活,谓之本有。
【三藏法数】
谓已生之后,未死之前,于其中间,所有五蕴色身,是业报之本,是名本有。
本有家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之一派,护月之说也。(参见:本有说)
本有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说第八识所藏之种子,皆为先天所固有,非新被薰习者,种子本来为第八识之功能作用,故为自无始即具有者,薰习惟增长其功能耳,若种子非先天的本有,则五性各别之义无意味矣。此为护月之说,法相宗之异义也。
本有修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本有与修生也。本有者,谓凡夫圣者,本来法尔,皆具足无缺,真如法性之德也,修生者。谓由观行之力开发其本有之德,渐渐修习而次第开显佛德也。
本有种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种子之一。谓阿赖耶识中本来含藏有漏无漏一切有为法之种子也。更有新熏种子。(参见:种子)
本有今无偈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之略名。
生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有之一。(参见:有)
【三藏法数】
谓从中阴来托母胎,一念识心相续,五蕴由此生起,是名生有。(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对于无或空而言。此有实有假有妙有等之别。如三世实有者,实有也。因缘依他之法者,假有也。圆成实性者,妙有也。(二)十二因缘之一。为造可牵当来果之业之位,即业能有当果之意。是因之名也。又曰有支。若约于分位之十二因缘,则当于壮年以后。(三)果之名。因果不亡之义。如三有,二十五有,及四有等。(四)色界无色界之定及依身也。外道执之,以为解脱,故遮遣之而特谓之有。有者生死相续之义,显非真灭之意也。上二界之贪,谓之有贪,上二界之漏,谓之有漏(三漏之一)者,即由此意。
【佛学常见辞汇】
苦果的别名,依因而有果,故果名为有,如称三界为三有、九有等是,是有生死烦恼的意思。
【三藏法数】
谓因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之果,是名为有。(因果不亡为有,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
生空法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我空法有同。
死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有之一。言本有之后,中有之前,寿命方尽时之色心也。(参见:有)
【佛学常见辞汇】
四有之一。(参见:四有)
【三藏法数】
谓本有之后,中有之前,五蕴业果色身一时坏灭,是名死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对于无或空而言。此有实有假有妙有等之别。如三世实有者,实有也。因缘依他之法者,假有也。圆成实性者,妙有也。(二)十二因缘之一。为造可牵当来果之业之位,即业能有当果之意。是因之名也。又曰有支。若约于分位之十二因缘,则当于壮年以后。(三)果之名。因果不亡之义。如三有,二十五有,及四有等。(四)色界无色界之定及依身也。外道执之,以为解脱,故遮遣之而特谓之有。有者生死相续之义,显非真灭之意也。上二界之贪,谓之有贪,上二界之漏,谓之有漏(三漏之一)者,即由此意。
【佛学常见辞汇】
苦果的别名,依因而有果,故果名为有,如称三界为三有、九有等是,是有生死烦恼的意思。
【三藏法数】
谓因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之果,是名为有。(因果不亡为有,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
四有
【佛学大辞典】
(名数)生有,本有,死有,中有也。(参见: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生有,于诸趣结生之一刹那也。二本有,除生有之一刹那,死有一刹那前之馀位也。三死有,为最后之一刹那,而中有之前也。四中有,死有与生有中间生起之身心也。欲界色界之有情皆具四有。见俱舍论九。
【佛学常见辞汇】
生有、本有、死有、中有。生有是指于诸趣中投生的一刹那;本有是在一生的过程中,除去生时一刹那,死时一刹那之外,中间的寿命;死有是指死时的一刹那,其时间仅限于中有未生之前;中有是指在今世已死,后世未生中间的中阴身。以上四有,是欲界色界的众生,在一度生死中,所有的四种有。
【佛学次第统编】
有情生死,俱有四有,谓生有、本有、死有、中有。有生死之果报曰有。
一、生有 于诸趣中结生之一刹那也。
二、本有 生有与死有之间也。
三、死有 最后之一刹那,居中有之前者也。
四、中有 死后未至生有中间之所有也。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因果不亡曰有。谓众生作业感果,果必由因,因果相酬,则有生死,既有生死,必有色身,既有色身,必经中阴,轮转不息,则成四有。(中阴者,谓人初死之后,未曾托生,故名中阴。)
〔一、生有〕,谓从中阴来托母胎,一念识心相续,五蕴由此生起,是名生有。(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本有〕,谓已生之后,未死之前,于其中间,所有五蕴色身,是业报之本,是名本有。
〔三、死有〕,谓本有之后,中有之前,五蕴业果色身一时坏灭,是名死有。
〔四、中有〕,即中阴也。谓已死之后,未生之前,于其中间识未托胎,是名中有。
亦有亦空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双照有空而显中道之法门也。
【三藏法数】
谓深密等诸大乘经,说有谈空,互相无碍,是为亦有亦空门。
亦有亦无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无四句之一。(参见:有无)
【三藏法数】
谓外道欲离上二过,故计:我与五蕴亦有、亦无,即堕有无、相违之见。
同品定有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之三相之一。凡为宗因喻三支中之因者,必具宗同品喻体上定有之性,例如立无常之宗,以所作性为因,以瓶为同品之喻,决定于此同品之瓶上应有因之所作性之义。若无之,则断因喻之关系,不能得因体同喻之助力。
因中有果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又曰因中有果论。计因中常有果性之外道也。譬如禾因谷生而论其谷中既有禾性是也。(参见:外道)附录十六外论。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对于无或空而言。此有实有假有妙有等之别。如三世实有者,实有也。因缘依他之法者,假有也。圆成实性者,妙有也。(二)十二因缘之一。为造可牵当来果之业之位,即业能有当果之意。是因之名也。又曰有支。若约于分位之十二因缘,则当于壮年以后。(三)果之名。因果不亡之义。如三有,二十五有,及四有等。(四)色界无色界之定及依身也。外道执之,以为解脱,故遮遣之而特谓之有。有者生死相续之义,显非真灭之意也。上二界之贪,谓之有贪,上二界之漏,谓之有漏(三漏之一)者,即由此意。
【佛学常见辞汇】
苦果的别名,依因而有果,故果名为有,如称三界为三有、九有等是,是有生死烦恼的意思。
【三藏法数】
谓因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之果,是名为有。(因果不亡为有,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
七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七生。人界之七生与欲天之七生,合而云七有。故开之则为十四生,而各有中有生有,故为二十八有。预流果之圣者,欲界九品之修惑祇润生七有即二十八生,更不受第八有(即二十九有),(参见:润生)。【又】一地狱有。二傍生有。即畜生也。三饿鬼有。四天有。五人有。六业有。七中有。是数五趣之果(初分)与其因(第六)及五趣之方便也。见长阿含十报法经。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有、畜生有、饿鬼有、天有、人有、业有、中有。
【三藏法数】
(出长阿含十报法经)
因果不亡曰有,谓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续,故名七有。(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地狱有〕(亦名不可有),地狱者,此狱在地之下也。谓众生由过去恶逆之因,感现在地狱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地狱有。
〔二、畜生有〕,畜生者,禽兽之类也。谓众生由过去愚痴之因,感现在畜生之果,因果不亡,故名畜生有。
〔三、饿鬼有〕,饿鬼者,常受饥饿也。谓众生由过去悭吝之因,感现在饥饿之果,因果不亡,故名饿鬼有。
〔四、天有〕,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也。谓众生由过去戒定之因,感现在快乐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天有。
〔五、人有〕,人者,忍也。于世违之境能安忍故。谓众生由过去戒善之因,感现在人伦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人有。
〔六、业有〕(亦名行有),业者,谓身口意所作善恶之业因,能招未来善恶之业果,因果不亡,故名业有。
〔七、中有〕,中有,亦名中阴。谓诸众生此身死后,识未托胎,现在所作善恶业因,必取当来善恶诸趣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