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无文有义,智人用之
【三藏法数】
谓凡立言立论,虽无文字可證据,而有义理可依凭,此唯智者能用,故云智人用之。
有文无义,暗者用之
【三藏法数】
谓凡立言立论,虽有文字可證据,而无义理可依凭,此暗昧之人,不明义理,而强自用,故云暗者用之。
处经诸有难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其心但为利益众生,诸有苦处,无不经历,示现出生,代受其苦,是为处经诸有难。
不受后有
【三藏法数】
谓阿罗汉生死惑业既尽,更不受后世之身,故云不受后有。
有情增盛
【三藏法数】
有情即众生也。谓劫末时,此赡部洲,惟馀万人;后复渐增,展转无数。于劫增时,其地广博严净,人民淳善福德,以其人民加众,是名有情增盛。
化诸有情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常以利他为心,广化一切有情,令发菩提之心,修习妙行,成就佛果。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梵语言菩提,华言道。)
有苦者
【三藏法数】
谓贫穷乞丐盲聋残疾无依倚者,如是等类,名为有苦,故宜施之。
有恩者
【三藏法数】
谓凡于我有恩德者,故宜施之。此施非是菩萨之行。菩萨行施,岂分有恩无恩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一
【三藏法数】
执有法者,谓外道于五阴等法,执为实有也。有等性者,谓执五阴等法,皆有自性也。其体定一者,谓法之与性其体各无差别,故云定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异
【三藏法数】
谓外道执法与性其体各自不同,故云定异。
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亦异
【三藏法数】
谓外道执法与性其体亦同亦不同,故云亦一亦异。
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
【三藏法数】
谓外道执法与性其体非同非不同,故云非一非异。
定有是增益谤
【三藏法数】
定有者,谓不知真如之理,离相寂灭,性本不有,而言真如决定是有者,则成增益谤也。
亦有亦无是相违谤
【三藏法数】
亦有亦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是即有之空,即空之有;而言真如亦有,是不知即空;又言真如亦无,是不知即有。二边共执,则成有无相违谤也。
非有非无是戏论谤
【三藏法数】
非有非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具有无之德,而言真如非有,又言真如非无,二边不定,则成戏论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