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俱有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地水火风之四大种,又如本法与本相,心王与心所,同时并在而为一组织,互不相离者也。(参见:俱有因)
俱有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因之一。俱时有之法,互为因,谓之俱有因。例如地水火风之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者,彼为我之因,我为彼之因,恰如三叉之相依而立。是名俱有因。此法因果同时,故得相对而谓为俱有因。亦得相望而谓为互为果也。四大之中一大为因,则他三大为果,他三大为因,则此一大为果,以互为因者,必互为果故也。其果名称为士用果。即俱有因之法,互为士用果,互为士用果者,必为俱有因之法也。俱舍论六曰:「若法更互为士用果,彼法更互为俱有因,其相云何?如四大种更互相望为俱有因。」梵Sahabhu%hetu。
【三藏法数】
俱有因,亦名共因,谓心与心所更相佐助,如兄弟同生互相成济,故名俱有因。
俱有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心所在同时而为所依之眼,耳,鼻等六根也。(参见:俱有依)
俱有依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时有依之义。又曰俱有根。成唯识论四曰:「五识俱有所依定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阙一种必不转故,同境分别染净根本所依别故。圣教唯说依五根义,以不共故。又必同境近相顺故,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随阙一种必不转故。虽五识俱取境明了,而不定有故非所依。圣教唯说依第七者,染净依故。同转识摄,近相顺故。第七意识俱有所依,但有一种谓第八识,藏识若无定不转故。如伽他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馀转识得生。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第七识,彼识若无定不转故。论说藏识恒与末那俱时转故,又说藏识恒依染污,此即末那。」此为唯识家之正义,难陀,安慧,净月等所说与之异。
酒有三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窣罗Sura%,以食制之者。二迷丽耶,以馀物制之者。三末陀Madya,前二种之未熟已坏而使人醉者。俱舍论十四曰:「酝食成酒名为窣罗,酝馀物所成名迷丽耶酒。即前二酒未熟已坏不能名酒,不名末陀,若令醉时名末陀酒。」【又】有三酒:一谷酒,二果酒,三药草酒。智度论十三曰:「果酒者,葡萄阿梨吒树果,如是等种种名为果酒。药草酒者,种种药草合和米曲甘蔗汁中能变成酒。」
流转诸有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一卷,唐义净译。佛对影胜王说诸有情依造业而流转诸有之义。诸有者二十五有也。
根本说一切有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Sarva%stiva%da,梵名萨婆多部。译名说一切有部。是于佛灭后三百年之初,上座部中立一部者。尔后犊子部等诸部由此分出。故对于其等末部而谓为根本。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萨婆多部之戒本也。说二百五十戒之戒相。说戒时诵之者,谓为戒本。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
【佛学大辞典】
(书名)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之略称。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五十卷,唐义净译。萨婆多部比丘之根本大律藏。梵Ma%la-sarva%stiva%da-vinaya。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卷,尊者毗舍祛造,唐义净译。摄略有部毗奈耶之偈颂。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唐义净译。揭受戒说戒忏悔等诸种所关之一一羯磨法者。其事数多,故曰百。就其事为一一之羯磨别,故曰一。梵Ekas/ataKarman。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八卷,唐义净译。特明食物之事。律以一切之食物为药。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十卷,唐义净译。书受戒安居之大事。其他说些细之杂事者。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萨婆多部比丘尼之戒本也。于比丘尼之布萨诵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随意事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特明自恣之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特明受戒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