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胡说(胡說)  拼音:hú shuō
1.毫无根据的乱说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胡说!我自是娘家去,如何是逃去?」《红楼梦》第六四回:「少胡说!你快去罢!我在这里等你。」也作「胡讲」、「胡言」、「胡语」、「胡云」。
2.胡乱瞎闹。《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他这儿子就更胡说,混穿混吃,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著相与,却不肯相与一个正经人!」
《国语辞典》:有南北  拼音:yǒu nán běi
1.有道理。《金瓶梅》第六九回:「还是文妈见的多,你老人家早出来就说句话,恁有南北的话儿,俺每也不恁急的要不的。」
2.有手段、办法。《西游记》第四一回:「你就惧怕妖火败走逃生,却把老孙丢下,早是我有些南北哩!」
《漢語大詞典》:禅德(禪德)
有道禅师。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京城禪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禪习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
分類:有道
《漢語大詞典》:诬贤(誣賢)
谓夸说有道德有才能。荀子·儒效:“身不肖而诬贤;是犹傴伸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王先谦 集解:“不肖而自以为贤,是诬也。下文云‘内不自以诬’,可证‘诬贤’二字之义。《君道篇》云‘臣不能而诬能,则是臣诈也’,与此‘诬贤’同。”参见“ 诬能 ”。
《漢語大詞典》:诬能(誣能)
谓虚夸其才能。管子·法法:“明君不以禄爵私所爱,忠臣不诬能以干爵禄。”韩非子·二柄:“故君见恶则羣臣匿端,君见好则羣臣诬能。”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诬其能,欲见用。”
分類:虚夸才能
《国语辞典》:御碑亭  拼音:yù bēi tíng
戏曲剧目。明代故事戏。叙王有道进京赴考,其妻归宁。旋又返家,途中遇雨,避于御碑亭,来一秀才柳生春,终宵未交一语,雨止离去。王有道试毕返家,知悉,疑妻不贞,愤然休妻。中试后与同门参谒房师,房师以柳生春文字不佳而问之,柳以碑亭避雨事告之,王有道始知其妻清白,而向妻请罪,言归于好。
《國語辭典》:胡闹(胡鬧)  拼音:hú nào
无理取闹。《儒林外史》第一一回:「那杨老六虽是蠢,又是酒后,但听见娄府,也就不敢胡闹了!」《红楼梦》第五八回:「你是什么阿物儿,跑来胡闹。」
《國語辭典》:象龟(象龜)  拼音:xiàng guī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爬虫纲龟鳖目龟科。背甲直径可达一点七公尺,为世界上最大型的龟。背甲中央穹起,鳞十一枚,具斑纹,缘鳞在两旁各有七枚,缘鳞前部中央有一枚颈鳞,后部中央有臀鳞。头大颈长,可抬高一公尺。皮坚韧,略皱,色多青黑。栖于河滨,食鱼、虫、杂草。
《漢語大詞典》:占理
有道理;合情合理。例如:谁占理就向着谁。
《漢語大詞典》:昏话(昏話)
犹胡话,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的话。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文坛上的鬼魅》:“只是作者在说着意思不明的昏话。” 沙汀 《风浪》:“ 曾学初 又带走两三个人,一面说着昏话。”
《國語辭典》:有理走遍天下  拼音:yǒu lǐ zǒu biàn tiān xià
合于道理的行为到处都行得通。如:「我有理走遍天下,不怕他故意刁难。」
《漢語大詞典》: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谓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语本《易·繫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花城》1981年第6期:“她这样做正说明她无比高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國語辭典》:言之有理  拼音:yán zhī yǒu lǐ
所说的话自有道理。明。无名氏《金雀记》第一○出:「还是左兄言之有理,极是曲体人情。」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八出:「众卿言之有理,再上酒来。」也作「言之成理」。
分類:有道道理
《國語辭典》:言之成理  拼音:yán zhī chéng lǐ
言论能自成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也作「言之有理」。
《漢語大詞典》:心地善良
有道德的;有德行的;慈善的。例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国语辞典》:是非善恶(是非善恶)  拼音:shì fēi shàn è
人世间所有道德的正反标准。如:「是非善恶要分明,为人处世才能行得正、坐得直。」
《国语辞典》:庙里的猪头(庙里的猪头)  拼音:miào lǐ de zhū tóu
(歇后语)已经有主。引申喻有理由、有道理。《醒世姻缘传》第七二回:「你自己不长进罢了,你原不该又把闺女这们等的,他庙里猪头是有主的,你不流水的认不是,还挺著脖子合人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