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齐国临淄人。勇士。晋平公伐齐入于平阴。夙沙卫为齐师殿。最与殖绰代之,为晋师所俘。
周最 朝代:战国周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周人。周之公族。仕于秦。周赧王四十五年,秦攻周。以攻周乃有攻天子之声,使诸侯畏秦而归于齐,则不利于秦,劝秦王弗攻周。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03 【介绍】: 失姓氏。西汉渔阳人。朝鲜相路人子。路人降汉道死。最诛朝鲜大臣成已,终定朝鲜。封涅阳侯。
袁最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1—477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文高。袁粲子。粲谋讨萧道成,事败,道成部将戴僧静奋力欲刺之。最以身卫父,乞先死。粲谓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遂并遇害。
昙无最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僧。武安人。俗姓董。通经论,善言辩。住洛都融觉寺。孝明帝正光元年,召昙无最与道士姜斌对论,无最胜伏之。后不测其终。有《大乘义章》。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姓董氏。武安人。深入禅那。坚持律部。玄儒之道。尤所该贯。尝于邯郸崇尊寺。拥徒说戒。至布萨日。依位行筹。及计其数。乃馀六十。人少而筹多。私切怪之。既而廉知皆圣贤降集也。后诏住洛阳融觉寺。寺即清河文献王怿所建。栋宇之盛。亘三里。最善华严涅槃。弘敷之际。缁素盈席。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读最所著大乘义章。必弹指唱善。翻为梵文。寄传大夏。每见则礼之。谓为东土菩萨。 正光初。帝加元服。大赦天下。会释李二教于殿上斋食讫。帝以佛与老子出世先后。遣侍中刘滕宣诏问。时清通观道士姜斌对曰。据开天经。以为老子西入化胡成佛。以佛为侍者。若是而言。则同时明矣。最因质之曰。老子于周。正当何王而生。复于何年西入。斌曰。老子于周定王三年九月十四日生。简王四年。为守藏吏。敬王元年。与崤关令尹喜西入。此固可以考者。最曰。然则佛生于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入灭于穆王五十三年二月十五日。计距老子之生。三百四十五年。迄其死。盖百三十年。悬绝如此。同时之说无乃谬乎。斌曰。此于书奚所据。最曰。据周书异记汉本内传。斌又曰。孔子中国之圣人也。于事物宜无所不知。于纪载宜无所不及。今求佛之迹。而无所著见。抑岂孔子亦有所未尽欤。最曰。孔子以三备十经致群类。而佛之出处。具中备。仁者管窥。又焉能以识之哉。于是诏中书令元乂斥退姜斌。中书侍郎魏收。尚书郎祖莹。就观取开天经。辩验来历。太尉萧综。太傅李寔。卫尉许伯桃。吏部尚书邢栾。散骑常侍温子升。百七十人。奏云。老子止著五千言。馀无所作。臣等议。道士姜斌罪当惑众。诏加斌极刑。以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之谏。遂贷死徙马邑。最后莫知其终。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护法上
释昙无最。姓董氏。武安人也。灵悟洞微餐寝玄秘。少禀道化名垂朝野。为三宝之良将。即像法之金汤。讽诵经论坚持律部。偏爱禅那心虚静谧。时行汲引咸所推宗。兼博贯玄儒尤明论道。故使七众望尘奄有繁闹。最厌世情重将捐四部。行施奖诲多以戒禁为先。丞动物机信用云布。曾于邯郸崇尊寺说戒。徒众千馀。并是常随门学。至四月三十日布萨行筹依位授受。常计之外乃长六十。最居坐端深怪其异。既无外众通夕怀疑。明旦重推。有人见从邯郸城西而来者。并异伦大德。衣服正帖翔步闲雅。亦有见从鼓山东面而来。或于中路逢者皆云。往赴崇尊听僧说戒。如是数般节级勘其年齿相扶人数多少洽满六十焉。故知道会圣心。是幽灵遐降。竹林群隐明非妄承。最德洽释宗屡当时望。后敕住洛都融觉寺。寺即清河文献怿所立。廊宇充溢周于三里。最善弘敷导。妙达涅槃华严。僧徒千人常业无怠。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见而礼之。号为东土菩萨。尝读最之所撰大乘义章。每弹指唱善。翻为梵字。寄传大夏。彼方读者皆东向礼之为圣人矣。然其常以弘法为任。元魏正光元年。明帝加朝服大赦。请释李两宗上殿。斋讫侍中刘腾宣敕。请诸法师等。与道士论义。时清道馆道士姜斌。与最对论。帝问。佛与老子同时不。姜斌曰。老子西入化胡。佛时以为侍者。文出老子开天经。据此明是同时。最问曰。老子周何王而生。何年西入。斌曰。当周定王三年。在楚国陈郡苦县厉乡曲人里。九月十四日夜生。简王四年为守藏吏。敬王元年八十五。见周德陵迟。遂与散关令尹喜。西入化胡。约斯明矣。最曰。佛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灭度。计入涅槃经三百四十五年始到定王三年。老子方生。生已年八十五。至敬王元年凡经四百三十年。乃与尹喜西遁。此乃年载悬殊。无乃谬乎。斌曰。若如来言出何文纪。最曰。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并有明文。斌曰。孔子制法圣人。当时于佛迥无文志何耶。最曰。孔氏三备卜经。佛之文言出在中备。仁者识同管窥览不弘远。何能自达。帝遣尚书令元又宣敕。道士姜斌论无宗旨。宜令下席。又议。开天经是谁所说。中书侍郎魏收。尚书郎祖莹。就观取经。大尉萧综太傅李寔。卫尉许伯桃。吏部尚书邢栾。散骑常侍温子升等。一百七十人。读讫奏云。老子止著五千文。馀无言说。臣等所议。姜斌罪当惑众。帝时加斌极刑。西国三藏法师菩提留支苦谏。乃止配徒马邑。最学优程举继乎魏史。藉甚腾声移肆通国。遂使达儒朝士降阶设敬接足归依。佛法中兴惟其开务。后不测其终。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董。武安人。少禀道化。名垂朝野。讽诵经论。坚持律部。偏爱禅那。心虚静谧。时行汲引。咸所推宗。兼博贯玄儒。尤明论道。最厌世情重。将捐四部。行施奖诲。多以戒禁为先。曾于邯郸崇尊寺说戒。徒众千馀。并是常随门学。至四月三十日。布萨行筹。依位授受。常计之外。增长六十。最居座端。深怪其异。既无外众。通夕怀疑。明旦重推。有人见从邯郸城西而来者。并异伦大德。衣服正怙。翔步闲雅。亦有见从鼓山东面而来。或于中路逢者。皆云往赴崇尊。听僧说戒。如是数般节级。勘其年齿相扶。人数多少。恰满六十。是幽灵遐降也。后敕住洛都融觉寺。廊宇充溢。周于三里。最善弘敷导。妙达涅槃华严。僧徒千人。常业无怠。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见而礼之。号为东土菩萨。尝读最之所撰大乘义章。每弹指唱善。翻为梵字。寄传大夏。彼方读者。皆东向礼之为圣人。然其常以弘法为任。元魏正光元年。明帝加朝服大赦。请释李两宗上殿。斋讫。侍中刘滕宣敕。请诸法师等。与道士论义。时清通观道士姜斌。与最对论。帝问佛与老子同时不。姜斌曰。老子西入化胡成佛。佛以为侍者。文出老子开天经。据此明是同时。最问曰。老子同何王而生。何年西入。斌曰。当周定王三年。在楚国陈州苦县厉乡曲人里。九月十四日夜生。蕳王四年为守藏吏。敬王元年。年八十五。见周德陵迟。遂与散关令尹喜。西入化胡。约斯明矣。最曰。佛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昭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灭度。计入涅槃。经三百四十五年。始到定王三年。老子方生。生已年八十五。至敬王元年。凡经四百三十年。乃与尹喜西遁。此乃年载悬殊。无乃谬乎。斌曰。若如来言。出何文纪。最曰。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并有明文。斌曰。孔子制法。圣人当明。于佛迥无文志何耶。最曰。孔氏三备十经。佛之文言。出在中备。仁者识同管窥。览不弘远。何能自达。帝遗尚书令元又宣敕。道士姜斌。论无宗旨。宜令下席。又议开天经。是谁所说。中书侍郎魏收。尚书郎祖莹。就观取经。太尉肖综。太傅李实。卫尉许伯桃。吏部尚书邢栾。散骑常侍温子升等。一百七十人。读讫奏云。老子止著五千文。馀无言说。臣等所议。姜斌罪当惑众。帝时加斌极刑。西国三藏法师。菩提留支。苦谏乃止。配徒马邑。最学优魏史。籍甚腾声。遂使达儒朝士。降阶设敬。接足归依。佛法中兴。惟其开务。后不测其终。
姚最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陈间吴兴人。尝继谢赫《古画品录》为《续画品》一卷。凡所论断,出以俪词,气体雅俊。
全陈文·卷十二
最,一作勖,吴兴人。
姚最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36—约602 【介绍】: 隋吴兴武康人,字士会。姚僧垣次子。通经史,好著述。随父入长安仕于北周,为学士。后授齐王宇文宪水曹参军,掌记室。宪嘱最从父习医术,十许年略尽其妙。入隋,除太子门大夫。陈亡,兄姚察归隋,让父爵于兄。迁蜀王府司马。后蜀王杨秀阴有异谋,帝案治,开府庆整、郝伟等推过于秀,最乃独承其罪而护秀。搒掠数百无异辞,坐诛。有《梁后略》十卷。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瀛州人。初听涅槃于邺下。后南游江表。避周氏之祸。有机算。善权变。且北僧在陈。多乖风俗。而最略无违忤。谈者交誉之。隋室龙兴。即观光辇邑。住光明寺。仁寿中。诏送舍利于荆州大兴国寺。龙潜道场置塔焉。所以报旧恩也。帝微时。尝遇沙门相结纳云。先是道场前。步廊自崩。缮治求就。至是商度基址。广狭适衷。后又送吉州发蒙寺。其所睹瑞徵。皆具别记。久之卒于所住寺。
续高僧传·卷第十 义解篇六
释慧最。瀛州人也。初听涅槃游学邺下。因闻即讲曾未经遍。而言议纶综绰尔舒闲。故为同席诸贤之所叹仰。周灭齐日南奔江表。复习慧门颇通馀论。且自北僧在陈。多乖时俗。惟最机权内动。不坠风流。多为南方周旋胶漆。隋室定天中原安泰。便观化辇掖参听异闻。后住光明。时传雅导而好居静退。非贤不友。神志宏标气调高远。不妄受辱必清瑕累。其立志也如此。仁寿年中。敕遣送舍利于荆州大兴国寺龙潜道场。昔者隋高作相。因过此寺遇一沙门深相结纳。当时器重不测其言。及龙飞之后追忆旧旨。下诏徵之。其身已逝。敕乃营其住寺。彫其旧房。故有兴国龙潜之美号也。并出自纶言。帝之别意。又道场前面步廊自崩。僧欲治护。控引未就。及舍利既至。将安塔基。巡行显敞。惟斯坏处商度广狭恰衷塔形。有识者云。豫毁其廊用待安塔。及四月八日。舍利院内忽然雾起。斋后便歇。日光朗照。有云如盖正处塔空。仍下细雨不湿馀处。又感凫鹤众鸟塔上飞旋。又见云间紫色状如花炬。又雨天花如雪纷纷而下。竟不至地。后又送舍利于吉州发蒙寺。掘深八尺。获豫章板一条古塼六枚银瓶二口。得舍利一枚。浮水顺转。又得一宝。体含九采。人不识之。具以闻奏。寺有瑞像。宋大明五年。寺僧法均。梦见金容希世。梵音清远。因行达于三曲江。见像深潭光浮水上。与太守周湛等接出。计有千斤而轻同数两。身长六尺四寸。金铜所成。后长沙郡送光趺达都。文帝敕遣还安像所。宛然符合。总高九尺馀。佛衣缘下有梵书十馀字。人初不识。后有西僧。读云。此迦维罗卫国育王第四女所造也。忽尔失去。乃在此耶。梁天监末。屡放光明照于一室。武帝将请入京。因事遂止。大同七年佛身流汗。其年刘敬宣为贼烧郡。及寺并尽。惟佛堂不及。至于十年像又通汗。湘东王乃迎至江陵祈福放光。十二年还返发蒙至寺。放光三日乃止。陈天嘉六年更加庄饰。故世传其灵异。处处模写。最躬事顶礼图于光明。而骨气雄干。诚为调御之相。今时所轻略故也。后卒于住寺。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僧人。生平无考。《古今禅藻集》卷七收其《题罗霄洞》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惟政,惟晸。唐盐州五原人。有才略。以镇压黄巢起义军,拜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乱,僖宗奔兴元,惟最率兵击玫,累迁鄜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改荆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京民赖以为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34—约783 【介绍】: 唐高丽人,本名怀玉,生于平卢。初为营州副将,从侯希逸为兵马使,后代希逸为节度使。沉毅得众心,为政严酷。曾拥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曹、濮、徐、兖、郓等十五州,号最强大。历检校司空、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饶阳郡王。建中初,约田悦等偕叛,会发疽卒。后子纳顺命,诏赠太尉。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印,号最庵,汉州(今四川广汉)人。住临安府灵隐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十首。
释希最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四三
希最(一○一五——一○九○),俗姓施,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四岁出家,十五受教于钱塘名师慧才。治平中敷讲于秀州青龙镇隆平之塔院,后徙居胜果寺。元祐五年秋坐化,寿七十六。赐号妙悟。见吕益梁《胜果寺妙悟大师碑铭》(《至元嘉禾志》卷二一),《补续高僧传》卷二。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希最。霅川施氏子。四岁出家。十五传教观于广慈。同门畏爱。号为义虎。治平中。始敷讲于嘉禾隆平。继徙居胜果。有空室祟所栖。师咒土掷之。得片纸书。今被法遣。法力没。当复来。数日击物飏火。变怪百出。师诃之曰。不闻恼法师者。头破作七分乎。乃为广说轮转因缘。众僧声咒为其破障。忽空中轰然。掷朱书云。汉朝烈士沈光。今知悔过谢罪。且云。蒙师法力。当往生它化天矣。自此遂绝。师因净觉背宗。上十谏书。法智作解谤。净觉复作雪谤。时法智在疾。不复答。净觉在灵芝。对众诧曰。只因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师不甘。乃作评谤。以极辩之。其略有云。近睹雪谤盛制。所谓救生法二身。雪增减二谤者也。然此书一往可观。再言有失。解谤虽已焕然。雪谤犹自冰执。今据吾祖之格。以评阇黎之谬解。净觉见之曰。四明之说。其遂行乎。元祐庚午秋。坐化。阇维得舍利数百。 系曰。慈辩虽教人。每与禅衲游。尝问道于大通。通寄以书。发缄睹黑白二圆相。恍然有悟。答偈曰。黑相白相。担枷过状。了不了兮。无风起浪。若问究竟事如何。洞庭山在太湖上。慈辩眼光。出涯涘矣。由是。而知得台宗之真者。不在言说间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希最,姓施氏,霅川人。四岁出家,覃恩得度。年十五传教观于雷峰广慈,同门畏爱,号为“义虎”。治平中,敷讲于嘉禾隆平。已而徙居圣果,空室有怪,每崇所栖,希咒土掷之,得片纸书云:“今被法来遣,若法力没,当复来此。”数日,击物扬火,变怪百出。希呵之曰:“不闻恼法师者,头破作七分?”乃为广说轮转因缘,众僧声咒,助其破障。忽空中轰然,掷朱书云:“汉朝烈士沈光。”大略陈悔过之词,且云:“蒙师说法之力,当生他化天。”自此绝迹。希因净觉背宗上《十谏书》,法智作《解谤》,净觉复作《雪谤》。时法智在疾,不复答。净觉在灵芝,对众诧曰:“只因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希闻之,乃作《评谤》以辨。净觉见曰:“四明之说,其遂行乎?”哲宗元祐庚午秋,集众书偈坐化,阇维,舍利数百,赐号“妙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唐最,字梦得,怀安(今福建福州西南)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徽宗政和中提点兖州东岳观(《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