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曼辞(曼辭)  拼音:màn cí
美饰巧辩的言辞。《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漢語大詞典》:头曼(頭曼)
匈奴 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单于曰 头曼 。”因借指外国国君。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战伐夷 头曼 ,威名儷 有熊 。”
《漢語大詞典》:柔曼
(1).谓姿容婉媚。汉书·佞幸传赞:“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德焉。” 颜师古 注:“曼,泽也,言其泽柔而色理光泽也。”隋书·后妃传序:“甘心柔曼之容,罔念幽闲之操。”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持簫擫管,以柔曼悦人。”
(2).引申谓弄姿作态,矫柔做作。 清 汪源 《〈孑遗录〉序》:“京师遇 桐城 戴田有 ,读其文,超卓有隽气,无时俗钞録经传及柔曼肤滞之态。”
(3).柔和舒缓。 清 吴伟业 《〈楚两生行〉序》:“ 吴 中以善歌名海内,然不过嘽缓柔曼为新声。” 李一氓 《重读总司令的诗》:“声调是直率的,不能要求婉转;是豪放的,不能要求柔曼。”
《漢語大詞典》:曼缨(曼纓)
见“ 曼胡缨 ”。
《漢語大詞典》:曼胡缨(曼胡纓)
结冠的粗带子。曼,通“ 縵 ”。语出庄子·说剑:“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鬢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説之。”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曼胡之缨,谓麤缨无文理也。”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凯》诗:“悵然感时危,遂被曼胡缨。”亦省作“ 曼缨 ”。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曼缨左带作后队,睽睢面目纷追随。”
分類:带子
《漢語大詞典》:曼吟
长吟。 应修人 《温静的绿情》诗:“鸟儿树里曼吟,鸭儿水塘边徘徊。”
分類:长吟
《漢語大詞典》:坛曼(壇曼)
平坦而宽广。《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坛曼,平博也。” 汉 扬雄 《甘泉赋》:“平原唐其坛曼兮,列新雉於林薄。”
分類:平坦宽广
《漢語大詞典》:曼姬
美人;美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 郑 女曼姬,被阿锡,揄紵縞。” 张守节 正义引 文颖 曰:“ 郑国 出好女。曼者,其色理曼泽也。” 唐 王维 《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伶人在位,曼姬始縠。”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清 孙鼎臣 《凌丰叔哀辞》:“所室妖僮曼姬,丝竹杂进。”
分類:美女女子
《國語辭典》:曼妙  拼音:màn miào
形容姿态轻灵柔美。如:「那位舞者的舞姿十分曼妙。」
《漢語大詞典》:曼珠
同“ 曼殊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曼珠,译言妙吉祥也,又作 曼殊室利 。按珠、殊同音,‘曼珠’亦即‘汉珠’二字。其易珠为洲,盖由洲字义近地名,故汉字假借承用之。”参见“ 曼殊室利 ”。
《漢語大詞典》:曼殊室利
梵文的译音。也译作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等。 中国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 山西 五台山 。与 普贤 左右随侍 释迦牟尼 ,司智慧。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菟罗国:“ 释迦如来 诸圣弟子遗身窣堵波,谓 舍利子 …… 曼殊室利 诸菩萨窣堵波等。”
《漢語大詞典》:曼睇
含情流盼;媚视。玉台新咏·杨皦〈咏舞〉:“顰容生翠羽,曼睇出横波。” 吴兆宜 注:“正字通:曼……媚也。”
分類:含情流盼
《國語辭典》:曼鬋  拼音:màn jiān
有光泽而下垂的鬓发。形容美人的秀发。《楚辞。宋玉。招魂》:「长发曼鬋,艳陆离些。」
《國語辭典》:曼靡  拼音:màn mǐ
形容乐声悠长柔细,悦耳动听。南朝梁。萧统〈七契〉:「与金石而铿锵,共丝竹而曼靡。」
《漢語大詞典》:曼音
曼声。 清 陆次云 《跳月记》:“其歌哀艷,每尽一韵三叠,曼音以绕之。” 刘师培 文说:“虽曼音俳曲,未克移风;而促韵繁声,咸能入乐。”
分類:曼声
《漢語大詞典》:延曼
(1).亦作“ 延蔓 ”。草木绵延伸展。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揭车衡兰,槀本射干……布濩閎泽,延曼太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四一:“不见林中葛,延蔓相勾连。” 明 刘基 《感怀》:“一朝根柢成,延蔓蔽楼阁。”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楼后朱藤延曼。”
(2).引申指不断扩展。汉书·王莽传下:“盗贼始发,其原甚微……朝廷忽略,不輒督责,遂至延曼连州。” 明 归有光 《备倭事略》:“浸淫延蔓,东南列郡,大有可虑。”
(3).即曼延。古代百戏名。 唐 赵冬曦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诗:“从容会鵷鷺,延曼戏龙鱼。”
《漢語大詞典》:衍曼
绵延不绝貌。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钻罗列聚丛以蘢茸兮,衍曼流烂坛以陆离。”
分類: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