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革言
谓更改供词。易·革:“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王弼 注:“自四至上,从命而变,不敢自违,故曰革言三就。” 高亨 注:“革言,有罪更改供辞。”
《漢語大詞典》:迁籍(遷籍)
更改册籍。 宋 刘敞 《无为军录事参军马易简可太子中舍致仕诰》:“控搏禄利者,至於迁籍损年,饰貌匿衰,以缓退休之期。”
分類:更改册籍
《漢語大詞典》:删易
删除更改。 清 恽敬 《答邓鹿耕书》:“涂改数字,删易数语,较呈 西原太守 本略似整齐。”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一:“考订文字,援引故籍,必全书之一字不可删易。删易之,即非此书矣。”
分類:删除更改
《漢語大詞典》:渝涅
谓由白变黑。比喻更改初衷。 宋 梅尧臣 《送侯孝杰殿丞佥判潞州》诗:“是为君子器,终不见渝涅。”
《漢語大詞典》:龟宝(龜寳)
(1).龟能卜吉凶,故称之为宝。语出礼记·礼器:“诸侯以龟为寳,以圭为瑞。”北史·柳彧传:“ 柳彧 正直之士,国之龟寳也。”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胡人曰:‘此所谓龟寳也,稀世之灵物。’”汉书·食货志下:“元龟岠冉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公龟九寸,直五百,为壮贝十朋。侯龟七寸以上,直三百,为幺贝十朋。子龟五寸以上,直百,为小贝十朋。是为龟寳四品。”
(2). 王莽 更改币制时所铸的龟币名。
《漢語大詞典》:黜色
更改服色。
分類:更改服色
《國語辭典》:天经地义(天經地義)  拼音:tiān jīng dì yì
语本《孝经。三才章》:「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而不能改变的道理。《文明小史》第三○回:「伯集自然顺了他的口风帮上几句,又著实恭维黄詹事的话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
《漢語大詞典》:一字不易
新唐书·文艺传中·孙逖:“ 开元 间, 苏頲 、 齐澣 、 苏晋 、 贾曾 、 韩休 、 许景先 及 狄 典詔誥,为代言最;而 逖 尤精密, 张九龄 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后因以“一字不易”谓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亦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分類:文字更改
《國語辭典》:一言为定(一言為定)  拼音:yī yán wéi dìng
一句话说定了,就不再改变了。比喻事情既经谈妥,便信守不渝。《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你两人一言为定,各无翻悔。」《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如今一言为定,择个好日,就带小儿来过继便了。」也作「一言而定」。
《国语辞典》:令出如山  拼音:lìng chū rú shān
命令一经颁布,不得更改,必须澈底执行。参见「令出惟行」条。《官场现形记》第一三回:「果然现任县太爷,一呼百诺,令出如山。」
《国语辞典》:飞蓬随风(飞蓬随风)  拼音:fēi péng suí fēng
比喻人意志不坚,常随情势而更改。《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飞蓬随风,微子所叹。」也作「飞蓬乘风」。
《国语辞典》:改名易姓  拼音:gǎi míng yì xìng
更改姓名。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四。尸解次第事迹法度》:「乃乘马蹑虚,任意所适,或可改名易姓,还反故乡,无所忌难矣。」也作「变名易姓」。
《国语辞典》:改行迁善(改行迁善)  拼音:gǎi xìng qiān shàn
更改过错,导正行为。参见「改过迁善」条。《新唐书。卷一九二。忠义传中。张巡传》:「巡下车,以法诛之,赦馀党,莫不改行迁善。」
《国语辞典》:改姓更名  拼音:gǎi xìng gēng míng
更改姓名。《孤本元明杂剧。闹铜台。楔子》:「则今日辞别尊兄疾去忙,改姓更名离水乡。」也作「变名易姓」。
分类:更改姓名
《国语辞典》:唯读记忆体(唯读记忆体)  拼音:wéi dú jì yì tǐ
电脑中存放不可被更改的程式或资料的记忆体。因为它的硬体线路均已固定,所以资料只能被读出而无法写入,内容亦不会因为电源中断而消失。唯读记忆体通常是用来储存电脑开机程序及基本的输出入系统程式。也称为「唯读储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