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47,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1  52  53  5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郢曲文
郢客曲
沂曲
摇篮曲
圆舞曲
笨曲
蚕曲
插曲
黑曲
河女曲
河曲鸟
河中曲
恒曲
黄陵曲
安魂曲
《漢語大詞典》:郢曲文
美称高雅的诗文。 唐 孟郊 《酬友人寄新文》诗:“览君 郢 曲文,词彩何冲融。”
分類:高雅诗文
《漢語大詞典》:郢客曲
指曲高和寡的乐曲。 清 孙枝蔚 《送王金铉归里》诗:“吾徒忘贵贱,世路混愚贤。国中 郢 客曲,海上 伯牙 絃,知音真未易,投分剧堪怜。”参见“ 郢曲 ”。
分類:乐曲
《漢語大詞典》:郢曲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而和者数人而已。”后以“郢曲”泛指乐曲。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诗:“ 郢 曲琴空奏, 羌 音笛自哀。” 明 李东阳 《孙司徒馈雪酒》诗:“ 晋 书光忆贫时映, 郢 曲歌传醉后声。” 清 周弘 《己未二月二日午门听宣岳州大捷遇雪恭纪》诗:“朱鷺鐃歌翻 郢 曲,玉龙银甲洒春城。”
分類:乐曲
《漢語大詞典》:沂曲
谓在 沂水 边逍遥歌唱。 明 唐顺之 《游汤泉》诗之三:“戎马驱驰未息鞍,春风 沂 曲一盘桓。”参见“ 沂水絃歌 ”。
分類:逍遥歌唱
《漢語大詞典》:沂水弦歌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 曾点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宋 苏辙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一:“ 沂水 絃歌重 曾点 , 菑川 故旧识 平津 。”
分類:知时处世
《國語辭典》:摇篮曲(搖籃曲)  拼音:yáo lán qǔ
节奏和缓的幼儿催眠曲。有名的曲子很多,如「舒伯特的摇篮曲」。
《國語辭典》:圆舞曲(圓舞曲)  拼音:yuán wǔ qǔ
Waltz
曲种名。一种每节三拍的舞曲。源于德国、奥国乡间的民俗舞曲连德勒(Ländler),十七、八世纪流行维也纳宫廷后,旋律速度加快,十九世纪以后风靡全欧洲。以史特劳斯一世(Johann Strauss Sr.I)、史特劳斯二世(Johann Strauss Sr.II) 、萧邦(Frederic Chopin)、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等人的作品最有名。也称为「华尔滋舞曲」。
《漢語大詞典》:笨曲(笨麴)
酿酒用的大曲。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此麴(神麴)一斗;杀米三石;笨麴一斗,杀米六斗。省费悬絶如此。” 石声汉 注:“‘笨’是粗重的意思;笨麴即现在通用的‘大麴’;‘神麴’、‘女麴’都是‘小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白酒法:﹞六月七月作。用笨麴,陈者弥佳。”
分類:酿酒大曲
《漢語大詞典》:蚕曲(蠶曲)
即蚕箔。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蚕薄》:“河上纬萧人,女归又织苇,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篚。”参见“ 蚕箔 ”。
分類:蚕箔
《國語辭典》:蚕箔(蠶箔)  拼音:cán bó
养蚕的器具。多用萑苇、细竹等编成,呈圆形或长方形。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崦里〉:「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明。于谦采桑妇〉诗二首之一:「归来喂叶上蚕箔,谁问花开与花落。」也称为「曲薄」、「蚕薄」。
《國語辭典》:插曲  拼音:chā qǔ
1.电影或戏剧中幕与幕之间所奏的乐曲。
2.临时发生的小事件。如:「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可增进工作的情趣。」
《骈字类编》:黑曲
唐书波斯传见白直下
《漢語大詞典》:河女曲
《河女》之章。 宋 贺铸 《上巳后一日登快哉亭》诗:“疑有泊舟人,狂歌《河女曲》。”
《漢語大詞典》:河曲鸟(河曲鳥)
鸳鸯的别名。《文选·陆机〈拟古诗·拟东城一何高〉》:“思为河曲鸟,双游 丰水 湄。” 刘良 注:“河曲鸟谓夗央。”
分類:鸳鸯
《漢語大詞典》:河中曲
《河中之水歌》。乐府杂歌谣辞名。为 南朝 梁武帝 所创。 清 钱谦益 《梅村宫相五十生子赋浴儿歌》之五:“兰闺自唱《河中曲》:‘十六生儿字 阿矦 。’”
《骈字类编》:恒曲
水经注见恒水下
《漢語大詞典》:黄陵曲
民间曲调名。 元 李廷臣 《和西湖竹枝词》:“荡舟自唱《黄陵曲》,载得山头月子回。”原注:“陵一作菱。”
分類:民间
《國語辭典》:安魂曲  拼音:ān hún qǔ
一种天主教宗教仪式的声乐套曲,原为追悼亡灵的特殊弥撒,通常省略弥撒曲中的光荣颂(Gloria)和信经(Credo)。为英语requiem的意译。著名的有莫札特的安魂曲。十九世纪之后,安魂曲的歌词不再一成不变,甚至加入世俗性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