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油葫芦(油葫蘆)  拼音:yóu hú lú
1.动物名。一种节肢昆虫。昆虫纲直翅目。形似蟋蟀而大,黑褐色,有油光。
2.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为北曲套数中常用正曲之一。
《國語辭典》:烛影摇红(燭影搖紅)  拼音:zhú yǐng yáo hóng
1.烛光明亮晃动的样子。宋。王诜〈忆故人。烛影摇红向夜阑〉词:「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花遮翠拥,香霭飘霞,烛影摇红,月梁云栋,上金钩十二帘栊。」
2.词牌名。属双调。本名忆故人,乃王诜因忆故人所作。周邦彦增益其词,以首句「烛影摇红」为名。也称为「归去曲」。
3.曲牌名。南曲入大石调引。管色配小工调或尺字调。
《漢語大詞典》:祝英台近(祝英臺近)
(1).词牌名。又名《宝钗分》《月底修箫谱》《燕莺语》《寒食词》。双调七十七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曲牌名。属南曲越调。字数与同名词调前半阙同。用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折桂令
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是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漢語大詞典》:五供养(五供養)
(1).佛教密宗指涂香、供花、烧香、饭食、灯明等五种供养物。参阅《苏悉地羯啰经》卷上。
(2).曲牌名。双调,四十九字。
《漢語大詞典》:醉娘子
曲牌名。属双调。见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杂剧曲名
分類:曲牌名
《漢語大詞典》:醉太师(醉太師)
曲牌名。为南曲南吕宫过曲,取《醉太平》《太师引》两曲词句创制而成。全曲十二句,五十七字,十韵。
《漢語大詞典》:画眉序(畫眉序)
曲牌名。亦名《京兆序》。属南曲黄钟宫。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五、七、九、七、七、六(七句)。古格第一句三字,馀同。用作过曲。
《國語辭典》:急三枪(急三槍)  拼音:jí sān qiāng
1.对性急的人的戏称。如:「这个急三枪,做起事来总是莽莽撞撞。」
2.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入双调。在昆曲中多与风入松交替使用,在平剧里成为伴奏乐曲,如饮酒、寒暄、看信等交代事件的场合使用。通常由唢呐吹奏,以锣鼓配合,演员只作手势,为一种精简舞台语言的方法。
《漢語大詞典》:滚绣球(滚繡毬)
曲牌名。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明汤显祖《紫钗记·河西款檄》等均有此曲。
《漢語大詞典》:红衫儿(紅衫兒)
曲牌名。属中吕宫。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 元 柯丹丘 《荆钗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等均有此曲。
《漢語大詞典》:拨不断(撥不斷)
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北散套双调常用的正曲。 南宋 时已流行。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邑伎艺人:“唱《拨不断》: 张鬍子 、 黄三 。”
《漢語大詞典》:刬锹儿(剗鍬兒)
曲牌名。全曲七或八句,共三十九字。见 明 邵璨 《香囊记·题诗》。又见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婆奸》
《漢語大詞典》:八声甘州(八聲甘州)
(1).词牌名。又叫《甘州》《潇潇雨》。双调平韵,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体。本 唐 时教坊大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词谱》卷二五:“按此调前后段八韵,故名八声,乃慢词也。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乐章集亦注仙吕调, 周密 词名《甘州》, 张炎 词因 柳 词有‘对萧萧暮雨洒江天’句,更名《萧萧雨》, 白朴 词名《讌瑶池》。”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北曲字数、格律与词牌字句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而与北曲略同,用作过曲。
《漢語大詞典》:鲍老儿(鮑老兒)
(1).曲牌名。属北曲中吕调,多用在套曲内。
(2).舞名。《水浒传》第八二回:“歌的是:《朝天子》《贺圣朝》《感皇恩》《殿前欢》,治世之音;舞的是:《醉回回》《活观音》《柳青娘》《鲍老儿》,淳正之态。”参见“ 鲍老 ”。
《國語辭典》:鲍老(鮑老)  拼音:bào lǎo
宋元百戏中戴面具,扮演吐烟火,带铜锣起舞,引人发笑的滑稽角色。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舞队》:「大小傀儡:大小斫刀鲍老、交衮鲍老。」《水浒传》第三三回:「那跳鲍老的,身躯纽得村村势势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也称为「抱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