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暖 → 煖暖”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赵国人。继廉颇为将。赵悼襄王三年击杀攻赵之燕将剧辛。四年将赵、楚、魏、燕、韩五国之师攻秦,被击退,是为最后一次合纵。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任严州知州。
冷暖自知
【佛学大辞典】
(譬喻)水之冷暖,饮者自知之,以譬自己之證悟。传灯录四,蒙山道明章曰:「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日经疏十二曰:「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譬喻)水之冷暖,饮者自知之,以譬自己之證悟。传灯录四,蒙山道明章曰:「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日经疏十二曰:「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暖寺
【佛学大辞典】
(仪式)与暖寮同。
(仪式)与暖寮同。
暖洞
【佛学大辞典】
(杂名)暖寮之异名。
(杂名)暖寮之异名。
暖席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与暖寮同。
(杂名)与暖寮同。
暖寮
【佛学大辞典】
(仪式)禅语。又曰暖寺,暖席。入寮之人,办茶果等飨先居之人。谓之暖寮。又言他人贺入院。
(仪式)禅语。又曰暖寺,暖席。入寮之人,办茶果等飨先居之人。谓之暖寮。又言他人贺入院。
暖帘
【佛学大辞典】
(物名)禅语。防风之绵布帘,谓之暖帘。敕修清规月分须知曰:「四月候天气,僧堂内下暖帘,上凉帘。」
(物名)禅语。防风之绵布帘,谓之暖帘。敕修清规月分须知曰:「四月候天气,僧堂内下暖帘,上凉帘。」
暖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加行位之一。暖法之位也。见暖法项。
(术语)四加行位之一。暖法之位也。见暖法项。
暖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见道之四加行位第一位,即经了总别之念处,而自此专观四谛十六行相之位也。此为将发见道之无漏智,先生相似之解,如火之将发,先有暖相也。俱舍颂疏二十三曰:「此法如暖,立暖法名。圣道如火,能烧惑薪。圣火前相,故名为暖。」
(术语)对于见道之四加行位第一位,即经了总别之念处,而自此专观四谛十六行相之位也。此为将发见道之无漏智,先生相似之解,如火之将发,先有暖相也。俱舍颂疏二十三曰:「此法如暖,立暖法名。圣道如火,能烧惑薪。圣火前相,故名为暖。」
煖位
【佛学常见辞汇】
指小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已,进而专修四谛观之位,为四善根之一。
【三藏法数】
煖者,从喻立名。以前别相、总相、念处观于四谛之境,能发相似之解,伏烦恼惑,得佛法气分。犹如钻木求火,火虽未现,先得煖气,故名煖位。(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相似解者,谓于真空之理,虽未真證,已有相似之解也。)
指小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已,进而专修四谛观之位,为四善根之一。
【三藏法数】
煖者,从喻立名。以前别相、总相、念处观于四谛之境,能发相似之解,伏烦恼惑,得佛法气分。犹如钻木求火,火虽未现,先得煖气,故名煖位。(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相似解者,谓于真空之理,虽未真證,已有相似之解也。)
煖法
【佛学常见辞汇】
行者修至此位,工夫已渐得力,如钻木取火,虽未得火,已有煖气上升,快要发火了。
行者修至此位,工夫已渐得力,如钻木取火,虽未得火,已有煖气上升,快要发火了。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俗语佛源】
这是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比喻,是说通过直接的亲身体验,才能理解得明白亲切。《坛经·行由品》:「慧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犹恁么)时,那(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后亦作「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鲁迅《热风·题记》:「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这是因文章内容而活用成语的例子。(禹振声)
这是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比喻,是说通过直接的亲身体验,才能理解得明白亲切。《坛经·行由品》:「慧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犹恁么)时,那(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后亦作「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鲁迅《热风·题记》:「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这是因文章内容而活用成语的例子。(禹振声)
煖加行
【三藏法数】
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煖相。譬此加行位中,以智慧火烧烦恼薪,虽未得无漏之智,已得智火之前相,故名煖加行。(无漏者,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煖相。譬此加行位中,以智慧火烧烦恼薪,虽未得无漏之智,已得智火之前相,故名煖加行。(无漏者,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煖融成濡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之心,虽随无明之缘,而起染用;然无明若尽,则本识还净。犹水之成冰,遇煖而融,濡性自成也。
谓众生真如之心,虽随无明之缘,而起染用;然无明若尽,则本识还净。犹水之成冰,遇煖而融,濡性自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