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3,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有漏智
延促劫智
自然智
自觉圣智
如如智
如来智印经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如理智
如量智
如实智
忍智
宏智
宏智禅师语录
究竟一切智地
佛类词典(续上)
劣智有漏智
延促劫智
自然智
自觉圣智
如如智
如来智印经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如理智
如量智
如实智
忍智
宏智
宏智禅师语录
究竟一切智地
劣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下劣之智慧也。佛地论一曰:「恐馀劣智未能通。」
【佛学常见辞汇】
下等恶劣的智慧。
(术语)下劣之智慧也。佛地论一曰:「恐馀劣智未能通。」
【佛学常见辞汇】
下等恶劣的智慧。
有漏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无漏智而言。带有漏烦恼之过,无断迷理烦恼之力之智慧也。虽观缘一切有为无为之法,然重以世俗之法为对象,故亦云世俗智。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世俗智,即带有烦恼的智慧。
(术语)对于无漏智而言。带有漏烦恼之过,无断迷理烦恼之力之智慧也。虽观缘一切有为无为之法,然重以世俗之法为对象,故亦云世俗智。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世俗智,即带有烦恼的智慧。
延促劫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佛之智力伟大,得自在超越伸缩劫(时间)也。
(术语)谓佛之智力伟大,得自在超越伸缩劫(时间)也。
自然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种智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自然智,无师智。」同义疏六曰:「自然智者,无功用智也。」大日经疏五曰:「自然智者,是如来自觉自證之智。昔所未闻未知之法,现前无所挂碍,故以为名。」同六曰:「若法依师智得,从于众因缘而生,即是戏论生灭之相,非法性佛自然之慧。若是自然之慧,则非修学可得,亦不可授人。」
(术语)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种智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自然智,无师智。」同义疏六曰:「自然智者,无功用智也。」大日经疏五曰:「自然智者,是如来自觉自證之智。昔所未闻未知之法,现前无所挂碍,故以为名。」同六曰:「若法依师智得,从于众因缘而生,即是戏论生灭之相,非法性佛自然之慧。若是自然之慧,则非修学可得,亦不可授人。」
自觉圣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如来之法界体性智,为无师自悟,故称之曰自觉圣智。菩提心义十曰:「如来第五种智,亦名法界性智。菩提心论名法界智。牟利经名法界体性智,又名金刚智。瑜祇经云:唯一金刚断诸烦恼,金刚自性清净所成,是金刚如来智,故名金刚智。分别圣位经名自觉圣智,如法华经自然成佛道。华严亦云不由他悟。今真言宗大日如来自然觉了诸法本初,非流转者始修證之。」
(术语)大日如来之法界体性智,为无师自悟,故称之曰自觉圣智。菩提心义十曰:「如来第五种智,亦名法界性智。菩提心论名法界智。牟利经名法界体性智,又名金刚智。瑜祇经云:唯一金刚断诸烦恼,金刚自性清净所成,是金刚如来智,故名金刚智。分别圣位经名自觉圣智,如法华经自然成佛道。华严亦云不由他悟。今真言宗大日如来自然觉了诸法本初,非流转者始修證之。」
如如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契于如如理体之智,谓之如如智。佛性论二曰:「言如者有二义:一如如智,二如如境。(中略)以如如智称如如境故。」
【佛学常见辞汇】
契合如如之理的智慧,即根本智。
【三藏法数】
谓真如妙智,本来清净,无明不能覆,烦恼不能染。照了诸法,平等不二,以其智如如境,故名如如智。
(术语)契于如如理体之智,谓之如如智。佛性论二曰:「言如者有二义:一如如智,二如如境。(中略)以如如智称如如境故。」
【佛学常见辞汇】
契合如如之理的智慧,即根本智。
【三藏法数】
谓真如妙智,本来清净,无明不能覆,烦恼不能染。照了诸法,平等不二,以其智如如境,故名如如智。
如来智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大乘智印经之异译。
(经名)一卷,失译。大乘智印经之异译。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元魏昙摩流支译。与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壮严经同本而支出者。
(经名)二卷,元魏昙摩流支译。与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壮严经同本而支出者。
如理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契于诸法真理之真智也。
【佛学常见辞汇】
契合真理的智,亦即根本智。二智之一。
【三藏法数】
谓诸佛菩萨以如实之智,彻见实际之理,妙极寂静,无增无减,是名如理智。
(术语)契于诸法真理之真智也。
【佛学常见辞汇】
契合真理的智,亦即根本智。二智之一。
【三藏法数】
谓诸佛菩萨以如实之智,彻见实际之理,妙极寂静,无增无减,是名如理智。
如量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通于诸法事相之俗智也。(参见:二智)
【佛学常见辞汇】
为佛能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智,如其分量,不多亦不少,故曰如量,又称后得智,为二智之一。
【三藏法数】
谓诸佛菩萨究竟通达一切境界,若见众生乖于理智,则成生死;若见众生称于理智,则得涅槃;是名如量智。
(术语)通于诸法事相之俗智也。(参见:二智)
【佛学常见辞汇】
为佛能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智,如其分量,不多亦不少,故曰如量,又称后得智,为二智之一。
【三藏法数】
谓诸佛菩萨究竟通达一切境界,若见众生乖于理智,则成生死;若见众生称于理智,则得涅槃;是名如量智。
二智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谛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谛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遍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三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著,二者无碍。言无著者,见众生界自性清净名为无著,是如理智相。无碍者,能通达无量无边界故是名无碍,是如量智相。」行宗记一上曰:「迷是者,障俗谛故。世出世法,唯佛通达,名如量智。迷理者,障真谛故。法性真理,唯佛尽證,境智相冥名如理智。」【又】一、根本智,如理智之异名,真智初起契会真理之智也。證此真理之实智,为通后有为事相之俗智之本,故名根本智。二、后得智,如量智之异名,真智后照了有为万法之俗智也。此为生于根本智后边之智,故名后得智。此二者,又称无分别智,后得智,以根本智之境,离一切之分别也。唯识论十曰:「缘真如故是无分别,缘馀境故,后得智摄,其体是一,随用分二。了俗由證真,故说为后得。」同九曰:「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又】一、真智,根本智之异名,照了真谛理性之智也。二、俗智,后得智之异名,照了俗谛事相之智也。真谛译摄大乘论下曰:「真俗二智,更互相违。」佛性论二曰:「般若有二:一无分别真智,二有分别俗智。」【又】一、实智,达于佛菩萨实理之智也。二、权智,又名方便智,通于佛菩萨权方便之智也。维摩经佛道品曰:「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天台维摩经会疏九曰:「智度是实智,实智有能显出法身之力。方便是权智,权智外用,能有成辨。」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大乘义章十九曰:「知于一乘真实之法名为实智,了知三乘权化之法名方便智。」【又】一、一切智,达于一切法实性之智也。二、一切种智,通于一切法种种事相之智也。声闻缘觉唯有一切智,佛具二智。智度论二十七曰:「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
【佛学大辞典】
(名数)开佛智为二种:曰如理智,如量智。曰根本智,后得智。曰真智,俗智。曰实智,权智。曰一切智,一切种智。要之为事理一双相对,诸义相通,然华严宗多通用如理如量,法相宗通用根本后得,天台宗通用权智实智之目。(参见:二字部二智)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数种。(参见:二字部二智)
【佛学常见辞汇】
1。如理智和如量智。如理智又名根本智、无分别智、真智、正体智和实智等,是佛菩萨亲证真如契于诸法实相的真智;如量智又名后得智、分别智、俗智和权智等,即佛菩萨说法度生分别事相的智。2。根本智和后得智。境智无异,不起分别,名根本智;分别一切差别之相,慧照分明,名后得智。3。真智和俗智。真智是根本智的别名,亦即照了真谛理性的智;俗智是后得智的别名,亦即照了俗谛事相的智。4。实智和权智。实智是真性之中的真实智慧;权智又名方便智,即相机说法的方便智慧。5。一切智和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的智,能够明白一切法真空的道理;一切种智是佛的智,能够通达一切诸法的实相。声闻缘觉只有一切智,佛则二智皆有。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智:
一、观察智 谓以智慧照了人法二空,所显真如之理,了知能證所證,二俱不可得,是名观察智。
二、取相智 谓善取法界之相,若事若理,以智慧照了,悉使法法圆融,事理无碍,是名取相智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如理智〕,谓诸佛菩萨以如实之智,彻见实际之理,妙极寂静,无增无减,是名如理智。
〔二、如量智〕,谓诸佛菩萨究竟通达一切境界,若见众生乖于理智,则成生死;若见众生称于理智,则得涅槃;是名如量智。
【三藏法数】
(出摄大乘论)
〔一、根本智〕,根本智,亦名无分别智。谓此智不依于心,不缘外境,了一切法皆即真如,境智无异。如人闭目,外无分别。由此无分别智,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智。
〔二、后得智〕,谓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智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智后而得此智,是名后得智。
【三藏法数】
(出大集经)
〔一、尽智〕,谓阿罗汉断三界见、思惑竟,即知我生已尽,梵行清净,是名尽智。(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亦云无学。)
〔二、无生智〕,谓阿罗汉断三界见、思烦恼已尽,知诸缚解,更不三界受生,是名无生智。(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出观音玄义)
〔一、一切智〕,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道种智〕,道种智者,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种,是名道种智。即菩萨之智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观察智〕,谓以智慧照了人法二空,所显真如之理,了知能證所證二俱不可得,是名观察智。(能證者,谓能證之智;所證者,谓所證之理。)
〔二、取相智〕,谓善取法界之相,若事若理,以智慧照了,悉使法法圆融,事理无碍,是名取相智也。
(名数)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谛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谛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遍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三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著,二者无碍。言无著者,见众生界自性清净名为无著,是如理智相。无碍者,能通达无量无边界故是名无碍,是如量智相。」行宗记一上曰:「迷是者,障俗谛故。世出世法,唯佛通达,名如量智。迷理者,障真谛故。法性真理,唯佛尽證,境智相冥名如理智。」【又】一、根本智,如理智之异名,真智初起契会真理之智也。證此真理之实智,为通后有为事相之俗智之本,故名根本智。二、后得智,如量智之异名,真智后照了有为万法之俗智也。此为生于根本智后边之智,故名后得智。此二者,又称无分别智,后得智,以根本智之境,离一切之分别也。唯识论十曰:「缘真如故是无分别,缘馀境故,后得智摄,其体是一,随用分二。了俗由證真,故说为后得。」同九曰:「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又】一、真智,根本智之异名,照了真谛理性之智也。二、俗智,后得智之异名,照了俗谛事相之智也。真谛译摄大乘论下曰:「真俗二智,更互相违。」佛性论二曰:「般若有二:一无分别真智,二有分别俗智。」【又】一、实智,达于佛菩萨实理之智也。二、权智,又名方便智,通于佛菩萨权方便之智也。维摩经佛道品曰:「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天台维摩经会疏九曰:「智度是实智,实智有能显出法身之力。方便是权智,权智外用,能有成辨。」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大乘义章十九曰:「知于一乘真实之法名为实智,了知三乘权化之法名方便智。」【又】一、一切智,达于一切法实性之智也。二、一切种智,通于一切法种种事相之智也。声闻缘觉唯有一切智,佛具二智。智度论二十七曰:「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
【佛学大辞典】
(名数)开佛智为二种:曰如理智,如量智。曰根本智,后得智。曰真智,俗智。曰实智,权智。曰一切智,一切种智。要之为事理一双相对,诸义相通,然华严宗多通用如理如量,法相宗通用根本后得,天台宗通用权智实智之目。(参见:二字部二智)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数种。(参见:二字部二智)
【佛学常见辞汇】
1。如理智和如量智。如理智又名根本智、无分别智、真智、正体智和实智等,是佛菩萨亲证真如契于诸法实相的真智;如量智又名后得智、分别智、俗智和权智等,即佛菩萨说法度生分别事相的智。2。根本智和后得智。境智无异,不起分别,名根本智;分别一切差别之相,慧照分明,名后得智。3。真智和俗智。真智是根本智的别名,亦即照了真谛理性的智;俗智是后得智的别名,亦即照了俗谛事相的智。4。实智和权智。实智是真性之中的真实智慧;权智又名方便智,即相机说法的方便智慧。5。一切智和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的智,能够明白一切法真空的道理;一切种智是佛的智,能够通达一切诸法的实相。声闻缘觉只有一切智,佛则二智皆有。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智:
一、观察智 谓以智慧照了人法二空,所显真如之理,了知能證所證,二俱不可得,是名观察智。
二、取相智 谓善取法界之相,若事若理,以智慧照了,悉使法法圆融,事理无碍,是名取相智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如理智〕,谓诸佛菩萨以如实之智,彻见实际之理,妙极寂静,无增无减,是名如理智。
〔二、如量智〕,谓诸佛菩萨究竟通达一切境界,若见众生乖于理智,则成生死;若见众生称于理智,则得涅槃;是名如量智。
【三藏法数】
(出摄大乘论)
〔一、根本智〕,根本智,亦名无分别智。谓此智不依于心,不缘外境,了一切法皆即真如,境智无异。如人闭目,外无分别。由此无分别智,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智。
〔二、后得智〕,谓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智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智后而得此智,是名后得智。
【三藏法数】
(出大集经)
〔一、尽智〕,谓阿罗汉断三界见、思惑竟,即知我生已尽,梵行清净,是名尽智。(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亦云无学。)
〔二、无生智〕,谓阿罗汉断三界见、思烦恼已尽,知诸缚解,更不三界受生,是名无生智。(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出观音玄义)
〔一、一切智〕,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道种智〕,道种智者,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种,是名道种智。即菩萨之智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观察智〕,谓以智慧照了人法二空,所显真如之理,了知能證所證二俱不可得,是名观察智。(能證者,谓能證之智;所證者,谓所證之理。)
〔二、取相智〕,谓善取法界之相,若事若理,以智慧照了,悉使法法圆融,事理无碍,是名取相智也。
如实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诸法实相之智。知诸法实相之智。是唯佛所得之智也。智度论二十三曰:「如实智者,一切法总相别相,如实正知,无有挂碍。」同八十四曰:「如实智有何等相?答曰:有人言能知诸法实相。(中略)此中说如实智唯是诸佛所得。何以故?烦恼未尽者犹有无明,故不能知如实。二乘及大菩萨习未尽故,不能遍知一切法一切种,不名如实智。但诸佛于一切无明尽无遗馀,故能如实智。」
【佛学常见辞汇】
真如实相的智慧。
【三藏法数】
谓于一切法如实正知,无有挂碍,是佛之智,故名如实智。
(术语)如诸法实相之智。知诸法实相之智。是唯佛所得之智也。智度论二十三曰:「如实智者,一切法总相别相,如实正知,无有挂碍。」同八十四曰:「如实智有何等相?答曰:有人言能知诸法实相。(中略)此中说如实智唯是诸佛所得。何以故?烦恼未尽者犹有无明,故不能知如实。二乘及大菩萨习未尽故,不能遍知一切法一切种,不名如实智。但诸佛于一切无明尽无遗馀,故能如实智。」
【佛学常见辞汇】
真如实相的智慧。
【三藏法数】
谓于一切法如实正知,无有挂碍,是佛之智,故名如实智。
忍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慧心安于法,名为忍;于境决断,名为智。小乘有部之说,忍为无间道(旧译曰无碍道)之观知,属于因;智为解脱道之观智,属于果。成实及大乘,忍智皆通。但就义而分之,则始观名忍,终成名智。俱舍论二十三曰:「忍智者,忍是无间道,约断惑得无能隔碍故。智是解脱道,已解脱惑得与离系得俱时起故。具二次第理定应然,犹如世间驱贼闭户。」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于境决断说之为智。依如毗昙断见谛惑,忍为无碍,智为解脱。成实法中一切治道通名为忍,通名为智。以心安法故通名忍,决断无著故通名智。大乘法中忍智亦通,加说五忍从始至终。二谛智等通初及后,随义具分非无义异,始观名忍,终成名智。」
【佛学常见辞汇】
慧心安住于法,叫做忍,于境决断,叫做智。
(术语)慧心安于法,名为忍;于境决断,名为智。小乘有部之说,忍为无间道(旧译曰无碍道)之观知,属于因;智为解脱道之观智,属于果。成实及大乘,忍智皆通。但就义而分之,则始观名忍,终成名智。俱舍论二十三曰:「忍智者,忍是无间道,约断惑得无能隔碍故。智是解脱道,已解脱惑得与离系得俱时起故。具二次第理定应然,犹如世间驱贼闭户。」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于境决断说之为智。依如毗昙断见谛惑,忍为无碍,智为解脱。成实法中一切治道通名为忍,通名为智。以心安法故通名忍,决断无著故通名智。大乘法中忍智亦通,加说五忍从始至终。二谛智等通初及后,随义具分非无义异,始观名忍,终成名智。」
【佛学常见辞汇】
慧心安住于法,叫做忍,于境决断,叫做智。
宏智
【佛学大辞典】
(人名)明州天童山正觉,谥宏智,就邓州丹霞子淳受法,与真歇清了共称二弟子。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十月,手书请育王山大慧果禅师使司后事而寂。见会元十四,续传灯录十七,稽古略四。
(人名)明州天童山正觉,谥宏智,就邓州丹霞子淳受法,与真歇清了共称二弟子。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十月,手书请育王山大慧果禅师使司后事而寂。见会元十四,续传灯录十七,稽古略四。
宏智禅师语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卷,门人编。
(书名)四卷,门人编。
究竟一切智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自初地之净菩提心已上,至于等觉皆摄于信解地中,唯妙觉之位,名究竟一切智地。大疏二曰:「此经宗,从净菩提心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唯名究竟一切智地。」同二曰:「唯如来名究竟一切智地,如华严中,初地菩萨能信如来本行所入。(中略)信成就果,于如是诸事,其心毕竟不可破坏,不复随他缘缚,故名信解行地,亦名到于修行地也。」
(术语)真言宗自初地之净菩提心已上,至于等觉皆摄于信解地中,唯妙觉之位,名究竟一切智地。大疏二曰:「此经宗,从净菩提心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唯名究竟一切智地。」同二曰:「唯如来名究竟一切智地,如华严中,初地菩萨能信如来本行所入。(中略)信成就果,于如是诸事,其心毕竟不可破坏,不复随他缘缚,故名信解行地,亦名到于修行地也。」